粤教版高中信息技术教案内容摘要:

: 从 ER 模型到关系数据模型最主要的两个步骤。 (四 ) 问题 4:如何把实体转换为二维表。 列出实体属性和唯一标识实体的关键字,并定义二维表的名字。 让学生掌握实体转换为二维表的方法。 (五 ) 问题 5: ER 图中“联系”的作用是什么。 通过联系,可以从一个实体集出发寻找到或关联到相连的其他实体,例如,“参赛选手”这个实体通过“参赛”这个联系可以查询到不仅“参赛选手”本身的属性,还可以查询到“参赛作品”相应的属性和“参赛”本身的“作品得分”和“获 奖等级”属性。 让学生掌握联系的本质。 (六 ) 问题 6:如何把联系转换为 二维表。 直接转换有何问题。 如何解决。 最简单的方法是,把联系本身转换为一个独立的二维表,该表除了包含联系本身的属性外,同时还包含相联实体中的关键字属性,通过它们把这些实体关联起来。 如果把所有联系都直接转换为一个新的二维表格,会出现表格比较多的情况,数据查询等操作起来就不够方便,有些表格是可以通过合并到实体的二维表格中来精简表格数目的。 学习联系如何转换成二维表。 (七 ) 问题 7 是否所有 联系都可以合并 到实体的二维表格中。 哪些可以。 哪些不可以。 有些联系可以合并到实体的二维表格中。 对于1:1 的联系,可以把联系合并到其中任意一个实体的二维表格中:即 1:1联系两端的实体,任意选择一端,把另一端实体的关键字添加到这一端实体的二维表格中,如果联系本身有属性,再把联系的属性也添加进去。 对于 1:n联系,则在 n端实体的二维表格中添加 1端实体的关键字,如果联系本身有属性,再把联系的属性也添加进去。 对于 m:n联系,就不可以合并到实体的二维表格中,否则会出现大量的数据冗余。 只能把联系转换为一个新的二维表格,其属性为 两端实体类型的关键字加上联系类型的属性,而新的二维表格本身的关键字为两端实体关键字的组合。 学习联系转换时的方法。 (八 ) 问题 8: 能否总结出 ER 图到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规则。 其核心思想是什么。 ER图到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规则: 将每个实体集转换成一个二维表; 将实体集之间的联系转换成一个二维表。 其核心思想是把实体集以及把实体间的联系都存储并体现在二维表格中。 学习 ER 图到关系数据模型的转换规则。 创建数据库 【教学目标】 ( 1)学习创建数据库的方法,并创建一个“中学生信息技术大赛”数据库; ( 2)掌握创建数据表的方法,在数据库中添加三个表:参赛选手表、参赛学校表、参赛作品表; ( 3)打开数据表 ( 4)掌握数据库结构的修改; ( 5)掌握创建数据表之间的关系方法。 【教学重点 、难点 】 ( 1)、通过要创建一个“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数据库这个实例,掌握创建数据库与数据表的方法; ( 2)、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通过操作实践,加深对书本知识点的理 解和掌握。 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通过自己看书来掌握书上操作实践的能力; ( 3)、掌握数据库结构的修改和数据表之间关系的创建方法。 【 学习方法 】 ( 1)、采用课堂讲述法,由老师首先对学生讲解每个任务的教学要求,然后指导学生参照教材进行具体操作。 ( 2)、充分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同学们可以以小组的方式,研究具体操作步骤的做法,进行充分的探讨,加深对操作步骤的掌握。 ( 3)、将小组活动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 教学过程 】 环节 学习流程 设计 意图 (一 ) 任务 1:创 建 一个 数 据库 教师可先解释任务的要求,指导学生明确自己的任务; 然后指导学生对照教材的操作步骤创建一个数据库; 教师巡视后,演示一遍正确的操作步骤和操作结果; 组织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一起讨论创建 Access 数据库的其他方法,并比较几种方法的异同。 通过讨论,可能更加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 ) 任务 2:创 建 一个 数 据表 在创建数据表之前,教师可先 进入表设计视图窗口, 为学生解释数据表的几个基本概念:字段、字段名称、字段类型、字段 的说明、主键等; 指导学生参考书上表 24的数据表结构,创建“参赛选手表”的结构; 教师通过演示、讲解数据表的字段属性设置,使学生学会不同要求的字段属性的设置,如:设置字段的大小、 设置必填字段、设置允许空字符串、设置索引、设置有效性规则、设置默认值: 学生经过老师讲解和实际操作后,会比较清楚地掌握创建数据表的方法。 (三 ) 学 生 小组探究 同学们可以以小组的方式,研究以下操作如何进行: 在“参赛选手表”中,“性别”字段只能是“男”或“女”,而不允许输入其他文字,这个有效 性规则如何设置。 在“参赛选手表”中,如何设置“性别”字段的默认值为男性。 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更好地掌握字段属性的设置。 (四 ) 打 开 数据表 教师讲解数据表的打开方式:一种是以数据表视图方式打开,一种是以表设计视图方式打开;以及两种方式之间如何进行切换。 教师演示两种打开方式的具体操作,讲解两种打开方式的使用状态。 以数据表视图方式打开数据表,则数据表以表格形式显示数据,常用来查看、修改、插入或删除数据记录。 用表设计视图来打开数据表,可以修改表的结构和字段的定义。 学生掌 握数据表的打开和两种方式的相互切换。 (五 ) 修 改 数据 表 的结构 可以通过教师演示讲解或学生小组讨论方式,学习数据库结构的修改方法,主要有: ( 1)添加插入一个新字段; ( 2)字段移动; ( 3)修改该字段的名称和类型; ( 4)删除字段; 结合实际操作的例子,学习掌握数据库结构的修改方法。 (六 ) 学 习 创建 数 据表 之 间的关系 教师首先讲解数据表之间关系的含义; 建立表之间的关系前,必须先关闭所有打开的表,因为不能在已打开的表之间创建或修改关系; 教师 演示创建数据表之间的关系的具体操作方法; 教师讲解“实施参照完整性”的意义; 教师强调创建数据表之间关系时要注意 建立关系的两个字段类型必须相同。 创建数据表之间的关系是创建数据库中非常关键的一步,学生应熟练掌握正确的方法。 (七 ) 学 生 小组探究 同学们可以以小组的方式,研究以下操作如何进行: 如何删除和修改表之间的关系。 创建关系时,如果双方都是各自数据表的主索引,则创建的关系是“一对一”的关系吗。 若双方都不是主索引,则创建的关系又是什么类型。 是有效的关系吗。 让 学生通过小组探究,更好地掌握创建数据表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八 ) 学 生 练习 完成“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大赛”数据库中表和表之间关系的建立; 与光盘提供的“中小学生信息技术大赛”数据库进行比较,从字段的设置、表间关系的建立等方面进一步改进自己建立的数据库结构。 让学生通过练习,完善自己创建的数据库。 编辑数据库 【教学目标】 ( 1)承接上一节的内容,往已经建立 的数据库中添加数据; ( 2)学习通过设置某种查阅方式,通过选择项往数据表中添加数据; ( 3)学习数据表中常用的浏览数据、插入记录、修改记录、替换数据和删除记录等基本操作。 【教学重点 、难点 】 ( 1)、掌握数据表中数据的添加方法; ( 2)、学习设置数据表中数据输入的查阅方式。 ( 3)、掌握数据表中常用的基本操作方法。 【 学习方法 】 ( 1)、采用课堂讲述法,由老师首先对学生讲解每个任务的教学要求,然后指导学生参照教材进行具体操作。 ( 2)、充分开展交流研讨活动,同学们可以以小组 的方式,研究具体操作步骤的做法,进行充分的探讨,加深对操作步骤的掌握。 ( 3)、将小组活动的结果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交流,就存在的问题进行指导。 【 教学过程 】 环节 学习流程 设计意图 (一 ) 任务 1:打开数据库,录入数据。 教师可先解释任务的要求,指导学生参照教材中表 28录入数据库数据。 通过具体操作,练习数据库中数据的输入方法。 (二 ) 任务 2:设置自行输入的查阅方式 设置字段的“查阅”选项卡,可以在表中创建下拉列表,既便于数据的输入,也可保证输入数据的 无误; 教师通过演示、讲解, 以“参赛选手表”的“性别”字段为例,学习如何设置字段的查阅方式; 教师指导学生设置“参赛选手表”中的“学段”字段的查阅方式,从“小学”和“中学”两个选项中列表选择; 学生经过老师的演示和讲解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会比较清楚地掌握设置自行输入的查阅方式的方法。 (三 ) 任务 3:设置参照另一数据表的输入方式 在录入数据时,表中某些字段的选择不仅可以设置成一些给定的选项(如前例),也可以设置成通过数据库中其他表的数据进行选择,如设置“参赛 选手表”中的“学校”字段,数据选项应来源于“参赛学校表”中的“学校名称”字段; 教师通过演示、讲解,以“参赛选手表”的“学校”字段为例,学习如何设置参照另一数据表的输入方式; 学生经过老师的演示和讲解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会比较清楚地掌握设置参照另一数据表的输入方式的方法。 (四 ) 学生练习 同学们可以以小组的方式,研究以下操作如何进行: 参考前面例子,设置“参赛作品表”中的“选手编号”字段,从“参赛选手表”中进行选择输入。 为了方便作品类型和获奖等级 的修改,参考光盘第二章第四节的数据库,同学们自己建立两个新表“作品类别表”和“获奖等级表”。 把“参赛作品表”中的“作品类别”字段,设置成从“作品类别表”进行选择输入;“获奖等级”字段,设置成从“获奖等级表”进行选择输入。 让学生通过练习,逐步掌握设置参照另一数据表的输入方式。 (五 ) 学生小组探究 在“参赛作品表”中,为了直接查看选手的电子作品,我们设置了一个“作品链接”字段,大家讨论一下,这个字段应如何输入。 利用字段数据类型的“查询向导”也可以设置“自行输入”的查阅方式,同学们 可以自己试一试。 让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共同探究,更好地掌握设置参照另一数据表的输入方式。 (六 ) 任务 4:学习数据表中浏览数据、插入记录、修改记录、替换数据和删除记录等基本操作。 教师可先解释本任务的具体要求要求,然后指导学生参照教材中具体步骤进行操作; 打开“参赛选手表”,浏览数据; 在“参赛选手表”中插入一条记录: 修改数据表中的记录; 查找并替换; 删除指定的记录; 通过具体操作,熟练掌握数据库中数据的基本操作方法。 (七 ) 学生练习 参考光盘提供的“中小学信息技术大赛”数据库,在计算机上完成自己建立的数据库。 并与光盘提供的数据库进行比较。 让学生通过练习,掌握创建数据库和数据表方法。 关系数据库规范化思想 【教学目标】 ( 1) 通过一个实例分析,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库规范化; ( 2)学习关系模式规范化的方法; ( 3)了解关系模式规范化的原则。 【教学重点】 ( 1) 、通过实例分析,理解数据规范化的思想和意义; ( 2)、理解并掌握数据规范 化的方法,理解数据规范化的第一、第二和第三范式的定义,并能对给出的关系模式进行分析。 【教学方法】 ( 1)、采用课堂讲述法,由老师首先对一个 实例进行剖析,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数据库规范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