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新编预应力高强钢筋混凝土管桩(锤击桩)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管桩基础地工程桩成桩质量检查包括桩身垂直度、桩顶标高、桩身质量, 应符合下列规定: 1)桩身垂直度允许偏差为 1%; 2)截桩后的桩顶标高允许偏差为177。 10mm; 3)桩顶平面位置偏差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柱下单 桩 80 单排或双排桩条形桩基 垂直于条形桩基纵向轴的桩 行于条形桩基纵向轴的桩 100 150 承台桩数为 24 根的桩 100 承台桩数为 516 根的桩 周边桩 中间桩 100 d/3 或 150 两者中最大者 承台桩数多于 16 根的桩 周边桩 中间桩 150 d/2 4 )承载力检测方法应符合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基础技术规程( DBJ/T15— 22— 98)有关规定,同业主、设计、监理等共同研究采取检测手段 20 (如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单桩竖 向抗拔静载试验低应变法、高应变法)。 九、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保证措施 桩身断裂 ( 1)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当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在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这时可能是桩身发生断裂。 ( 2)原因 1)桩节的细长比过大,沉入又遇到了较硬的土层。 2)桩制作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后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3)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4)稳桩时不垂直,打入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身 产生弯曲。 5)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曲折。 6)桩在反复长时间打击中,桩身受拉应力作用,当拉应力值大于混凝土抗拉强度桩身某处即产生横向裂纹,表面混凝土剥落,如拉应力过大,钢筋超过流限,桩即断裂。 7)制作桩的混凝土强度不够。 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 3)预防措施 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清理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探测。 对桩构件要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过规定( L/1000 且≤ 20mm)或桩尖不在桩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一节桩的细长比不宜过大,一 般不宜超过 40。 2)在稳桩过程中,如发现桩不垂直应及时纠正,桩打入一定深度后发生严重倾斜时,不宜采用移架方法来校正。 接桩时,要保证上下两节桩在同一轴线上,接头处应严格按照操作要求执行。 21 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桩开裂超过有关验收规定时不得使用。 桩顶碎裂 (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桩顶出现混凝土掉角、碎裂、坍塌甚至桩顶钢筋全部外露打坏。 ( 2)原因 1)设计时没有考虑到工程地质条件、施工机具等因素,混凝土设计强度偏低,或者桩顶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距离过小。 2)桩预 制时,混凝土配合比不良,施工控制不严,振捣不密实等。 3)混凝土养护时间短或养护措施不当,致使钢筋与混凝土在承受冲击荷载时,不能很好地协同工作,桩顶容易严重碎裂。 4)桩顶面不平,桩顶平面与桩轴线不垂直,桩顶保护层过厚。 5)桩顶与桩帽的接触面不平,桩沉入时不垂直,使桩顶面倾斜,造成桩顶面局部受集中应力而破碎。 6)沉桩时,桩顶未加衬垫或衬垫已损坏未及时更换,使桩顶直接承受冲击荷载。 7)锤重选择不当。 桩锤小,桩顶受打击次数过多,桩顶混凝土容易产生疲劳破坏而打碎,桩锤大,打击力过大,桩顶混凝土承受不了过大的打击力,也会发生碎裂。 ( 3)预防措施 1)桩制作时,要振捣密实,主筋不得超过第一层网片。 桩成型后要严格加强养护,在达到设计强度后,宜有 1~ 3 个月的自然养护,以增加桩顶抗冲击能力。 2)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尺寸及形状,合理地选择桩锤。 3)沉桩前应对桩构件进行检查,检查桩顶面有无凹凸情况,桩顶平面是否垂直于桩轴线,桩尖有否偏斜,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桩不宜采用或经过修补等处理后才能使用。 4)检查桩帽与桩的接触面处及替打木是否平整,如不平整应进行处 22 理方能施工。 5)稳桩要垂直,桩顶要加衬垫,如衬垫失效或不 符合要求要更换。 沉桩达不到要求 ( 1)现象:桩设计时是以最终贯入度和最终桩长为施工的最终控制。 一般情况下,以一种控制标准为主,以另一种控制标准为参考。 有时沉桩达不到设计的最终控制要求。 ( 2)原因分析 1)探测点不够或勘察资料粗,对工程地质情况不明,尤其是持力层的起伏标高不明,致使设计考虑持力层或选择桩有误,也有时因为设计要求过严,超过施工机械能力或桩身混凝土强度。 2) 勘察工作是以点带面,对局部硬夹层、软夹层不可能全部了解清楚,尤其在复杂的工程地质条件下,还有地下障碍物,如大块石头、混凝土块等。 打桩 施工遇到这种情况,就会达不到设计要求的施工控制标准。 3)以新近代砂层为持力层时,由于其结构不稳定,同一层土的强度差异很大,桩打入该层时,进入持力层较深才能得出贯入度,但群桩施工时,砂层越挤越密,最终则会有沉不下的现象。 4)桩锤选择太小或太大,使桩沉不到或超过设计要求的控制标高。 5)桩顶打碎或桩身打断,致使桩不能继续打入。 ( 3)预防措施 1)详细探明工程地质情况,必要时应补勘。 正确选择持力层或标高。 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断面及自重,合理选择施工机械、施工方法及打桩顺序。 2)防止桩顶打碎或桩身断裂。 桩顶位移 ( 1)现象:在沉桩过程中,相邻的桩产生横向位移或桩身上浮。 ( 2)原因 1)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2)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 23 曲折。 3)桩数较多,土壤饱和密实,桩间距较小,在沉桩时土被挤到极限密实度而向上隆起,相邻的桩被浮起。 4)在软土地基施工较密集的群桩时,由于沉桩引起孔隙水压力把相邻的桩推向一侧或浮起。 ( 3)预防措施 1)清理障碍,及时纠正。 2)采用井点降水、砂井或盲沟等降水或排水措施。 3)沉桩期间不得同时开挖基坑,需待沉桩 完毕后相隔适当时间方可开挖,相隔时间应视具体土质条件、基坑开挖深度、面积、桩的密集程度及孔隙压力消散情况来确定,一般宜两周左右。 接桩处松脱开裂 ( 1)现象:接桩处经锤击后,出现松脱开裂现象。 ( 2)原因: 1)连接处表面没有清理干净,留有杂质、雨水油污等。 2)连接件不平,有较大空隙,焊不牢。 3)焊接质量不好,焊缝不连接、不饱满或有夹渣。 4)两节桩不在同一直线,接桩处产生曲折,锤击时接桩处产生集中应力而破坏连接。 ( 3)预防措施 1)接桩前对连接部位上的杂质、油污等必须清理干净,保证连接部件清洁。 2)检查连接部件是否牢固平整和符合设计要求,如有问题,必须进行修正。 3)接桩时,两节桩应在同一轴线上,焊接预埋件应平整服贴,焊接后,锤击数次,再检查一遍,看有无开裂,如有应作补救措施。 24 第七章 质量目标设计 第一节 质量目标 本工程严格按照 ISO9001 质量体系运行, 南沙滨海花园三期 9 组团管桩基础工程质量目标为 合格。 第二节 质量保证体系 完善的项目组织机构和项目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将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科学设置项目各部门,选派有管理经验、组织协调能力强、有敬业精神、技术和作风过硬的管理人员组成 项目管理班子,按照企业的基础上管理模式和 ISO9001 质量保证体系运作。 项目将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在项目开工之初或阶段工程开始时,制定项目岗位现任制度,明确领导班子成员的责任,确定每个部门的职责,最后落实到项目每个管理人员,并签订相应的岗位责任状,与个人收入挂钩。 本项目将建立由公司过程考核、检查、控制,项目经理领导,项目总工程师策划并组织实施,现场经理中间控制,专业现任工程师检查和监控的管理系统,形成从项目经理部到各分承包方、各专业化公司和作业班组的质量管理网络。 质量保证体系框架图见下图: 25 公司总部对本项目的服务控制 ( 1) 工程前期质量工作的交底与指导 为了保证本工程质量有一个良好的开端,保障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运作,在项目开工之后,公司质量保证部对项目进行交底和指导,包括质量计划的编写指导和如何运行实施及要求、质量资料、台帐的建立及要求等。 ( 2) 工程质量考核 公司质量保证部 国 际 质 量 标 准ISO9001 项目经理 分包商 现场经理 总工程师 部门经理 专业责任工程师 合约管理 施工管理 质量管理 技术管理 专业承包商 作业班组 作业班组 26 包括工程阶段考核、季度考核和综合竞赛评比。 质量保证部每季度组织一次工程质量全面检查,检查内 容包括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工程实体质量、资料台帐情况等,在施工现场对检查情况进行讲评,对检查中出现的问题下发整改通知并跟踪整改通知,形成质量通报。 依据检查民政部进行季度、阶段考核及半年一次的项目纵使管理竞赛评比。 ( 3) 编制的创优工程的指导实施文件 为更好的指导本项目质量管理及创优工作,公司质量保证部将总结编制的《质量内控标准》、《过程精品控制要点》、《质量计划编制指南》等多项指导性文件和手册下发给本项目,指导项目施工。 第三节 质量管理制度 目标管理 我们对工程和各个分部工程进行目标分解,以加强施工过程中的质量 控制,从而顺利实现工程的质量目标。 过程质量预控 ( 1) 项目开工之初,编制项目策划、创优计划、质量检验计划等。 ( 2) 加强对图纸、规范的学习:项目将应定期组织技术人员、现场施工管理人员以及倪的主要有关人员进行图纸和规范的学习,做到熟悉图纸和规范要求,严格按图纸和规范施工。 同时也给图纸多把一道关,在学习过程中对图存在的总是及时找出,并将信息及时找出,并将信息及时反馈给设计院。 ( 3) 施工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专项工程方案、措施交底用以指导工程的施工,应体现施组战略的指导性、方案战役的部署性、交底战斗的可操作性,做到三者互相对应、 相互衔接、层次清楚、严谨全面,符合规范,使之真正成为 27 施工中可以遵循依靠的指导文件。 ( 4) 做好培训和交底,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意识是创优内的首要措施,项目将定期组织质量讲评会,同时组织到创优内外交困部单位进行观摩和学习,并邀请上级质量主管领导和专家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指导。 对分 各 班组长及主要施工人员,按不同专业进行技术、工艺、质量综合培训。 ( 5) 严格材料供应商的选择,加强材料进厂检验:施工阶段采用等均将采用全方位、多角度的选择方式,以产品质量优良、材料价格合理、施工成品质量优良为材料选型、定位的标准。 材料、半成品及成品进 场要按规范、图纸和施工要求严格检验,不合格的立即退货。 加强过程控制 以下为过程质量执行程序流程图: 不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不合格 实行挂牌制度:技术交底挂牌;施工部位挂牌;操作管理制度挂牌;半成品、成品挂牌等。 实行质量例会制度、质量会诊制度,加强对质量通病的控制。 定期由质量总监主持,由项目经理部及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参加,责 任工 程 师 进 行 初 初 检 质 量 监 理 工 程 师 复 检 监 理 检 查 认 可 进入下道工序 三 工 序 操 作 技 术 交 底 审 批 方 案 28 总结前期项目施工的质量情况、质量体系运行情况,共同商讨解决质量总是应采取的措施,特别 是质量通病的解决方法和预控措施,最后由质量总监以《月度质量管理情况简报》的形式发至基础上经理部有着领导、各部门,简报中对质量好的要给予表扬,需整改的部位注明整改日期。 对于施工中出现的质量总是我们将采用会诊制度与奖惩制度相结合的方式彻底解决。 会诊制度流程图如下: 加强对成品的保护的管理 由于各工种交叉频繁,对于成品和半成品,容易出现二次污染、损坏和丢失,影响工程进展,增加额外费用。 我们将要制定成品(半成品)保护的主要措施,并设专人负责成品保护工作。 在施工 过程中对易受污染、破坏的成品和半成品要进行标识和防护,由专门负责人经常巡视检查,发现现有保护措施损坏的,要及时恢复。 工序交接检要采用书面形式由双方签字认可,由下道。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