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技术基础复习资料(不含试题内容摘要:
进程的 PCB 中 D) 内存系统区 ,主要是 ( C). A) 缩短访问存储器的时间 B) 实现文件共享 C) 解决不同用户间文件命名冲突 D) 节省内存空间 (A ). A) I/O 事件发生 B) 时间片到 C) I/O 事件完成 D) 某个进程被唤醒 ( A). A) 选一进程占有 CPU B) 建立一进程 C) 撤消一进程 D) 选作业进入内存 ,文件的各种属性放在 (D )中 A)数据字典 B)索引文件 C)文件属性表 D)文件目录 ( B) 5 A) 文件的集合 B)实现文件管理的一组软件 C)文件的目录 D) 管理文件的软件及数据结构的总体 25. (D )是文件系统 实现 按名存取 的重要手段 . A)堆栈结构 B)指针 C)页表 D)文件目录 ,对于不同用户的文件 ,其文件名 (C ). A)应该相同 B)应该不同 C)可以不同 ,也可以相同 D)受系统约束 ,索引文件中的索引表是用来 (D ). A)指示逻辑记录的逻辑地址的 B)存放部分数据信息的 C)存放查找关键字项内容的 D)指示逻辑记录和物理之间对应关系的 (A )关系 . A) 制约 B) 排斥 C) 调用 D) 转移 (A ). A) 预防死锁 B) 避免死锁 C) 检测死锁 D) 解除死锁 ( B)不能由进程本身控制 ,当它们在共享某些资源的时候可能会产生与时间有关的错误 . A) 占用存储器的位置 B)执行的相对速度 C) 分配外部设备 D)外部设备的启动 (C )的情况下 ,系统出现死锁 . A) 计算机系统发生重大故障 B)有多个封锁的进程同时存在 C) 多进程因竞争资源而无休止地相互等待它方释放已占有的资源 D)资源数大大小于进程数或进程同时申请的 资源数大大超过资源总数 ,(D )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主要问题 . A)管理计算机裸机 B)设计提供用户与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界面 C)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 D)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器 ( A)内完成来自外部的事件 . A)响应时间 B)周转时间 C)规定时间 D)调度时间 (C ) A)CPU 利用率低 B)不能并发执行 C)缺少交互性 D)以上都不是 ,错误的是 (C ). A)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B)进程有生命期 C)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D)进程可以并发执行 (D ). A)彼此无关 B)必须同步 C)必须互斥 D)可能需要同步或互斥 8:00 到达系统 ,估计运行时间为 1 小时 ,若 10:00 开始执行该作业 ,其响应比为 ( C). A) 2 B) 2 C) 3 D) ,( D)兼顾了短作业与长作业 . A)先来先服务 B)短作业优先 C)均衡调度 D)响应比高者优先 (A ). A)从输入井挑选作业进主存 B)从读卡机挑选作业进输入井 6 C)从主存中挑选作业进程进处理器 D)从等待设备的队列中选取一个作业进程 ,每个作业的运行时间都为 1 小时 ,它们在一台处理器上按单道方式运行 ,则平均等待时间为 ( B). A) 1 小时 B) 2 小时 C) 3 小时 D) 6 小时 第五章 数据库技术 【内容】 5. 1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 数据:实际上就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的特点:有一定的结构,有型与值之分,如整型、实型、字符型等。 而数据的值给出了符合定型的值,如整型值 15。 数据库:是数据的集合,具有统一的结构形式并存放于统一的存储介质内,是多种应用数据的集成,并可被各个应用程序共享。 数据库存放数据是按数据所提供的数据模式存放的,具有集成与共享的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一种系统软件,负责数据库中的数据组织、数据操纵、数据维护、控制及保护和数据服务等,是数据库的核心。 数据库管理系统功能: ( 1)数据模式定义:即为数据库构建其数据框架; ( 2)数据存取的物理构建:为数据模式的物理存取与构建提供有效的存取方法与手段; ( 3)数据操纵:为用户使用数据库的数 据提供方便,如查询、插入、修改、删除等以及简单的算术运算及统计; ( 4)数据的完整性、安生性定义与检查; ( 5)数据库的并发控制与故障恢复; ( 6)数据的服务:如拷贝、转存、重组、性能监测、分析等。 为完成以上六个功能,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以下的数据语言: ( 1)数据定义语言:负责数据的模式定义与数据的物理存取构建; ( 2)数据操纵语言:负责数据的操纵,如查询与增、删、改等; ( 3)数据控制语言:负责数据完整性、安全性的定义与检查以及并发控制、故障恢复等。 数据语言按其使用方式 具有两种结构形式:交互式命令 (又称自含型或自主型语言 )宿主型语言(一般可嵌入某些宿主语言中)。 数据库管理员:对数据库进行规划、设计、维护、监视等的专业管理人员。 数据库系统:由数据库(数据)、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数据库管理员(人员)、硬件平台(硬件)、软件平台(软件)五个部分构成的运行实体。 数据库应用系统:由数据库系统、应用软件及应用界面三者组成。 文件系统阶段:提供了简单的数据共享与数据管理能力,但是它无法提供完整的、统一的、管理和数据共享的能力。 层次数据库与网状数据库系统阶段 :为统一与共享数据提供了有力支撑。 关系数据库系统阶段 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特点:数据的集成性 、数据的高共享性与低冗余性 、数据独立性(物理独立性与逻辑独立性)、数据统一管理与控制。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 ( 1)概念模式:数据库系统中全局数据逻辑结构的描述,全体用户公共数据视。软件技术基础复习资料(不含试题
相关推荐
于褥垫层顶部并嵌入褥垫层内 10cm,采用中粗砂回填密实,再套上保护套管,保护套管略低于沉降板测杆,上口加盖 封住管口 , 6 并在其周围填筑相应填料稳定保护套管,完成沉降板的埋设工作。 采用水平仪按国家 二 等精密水准测量方法测 量埋设就位的沉降板测杆杆顶标高作为初始读数,随着路基填筑施工逐渐接高沉降板测杆和保护套管,每次接长高度以 为宜,接长前后用水准仪测量杆顶标高变化量确定接高量。
入层交换机 Switch1 的端口 24 为 trunk 口,其余各口属于 vlan11,请解释下列命令并完成交换机的配置。 Switch1config terminal Switch1(config)interface f0/24(进入端口 24 配置模式) Switch1(configif) switchport mode trunk( 1) 设置端口 为 trunk 模式 Switch1
执行《文件控制程序》。 质量目标 公司结合自身产品和所定的质量方针制定了质量目标,为确保公司质量目标的如期实现,公司制定和实施《质量方针与质量目标控制程 序》,对质量目标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如下控制: a) 所制定的质量目标应是具体的 ,可测量的 ,可以体现公司对产品质量水平的追求,并与顾客期望相一致; b) 公司质量目标分解到各个部门 ,以指导各部门的工作; c)
避开错误技术无法做到完美无缺和绝无错误,这就需要 A.消除错误 B.检测错误 C.避开错误 D.容错 [解析 ]提高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的技术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避开错误技术,即在开发的过程中不让差错潜入软件的技术,另一类是容错技术,即对某些无法避开的差错 ,使其影响减至最小的技术。 14. _____是以提高软件质量为目的的技术活动。 A.技术创新 B.测试 C.技术创造 D.技术评审 [解析
DESCRIPTION VARCAHR2 200 相册描述 ALBUM_PERMISSION CAHR 1 相册访问权限( 0 公开, 1 仅好友, 2 保密) PHOTO_NUMBER NUMBER 10 拥有相片数 COVER VARCAHR2 300 相册封面路径 STATE CAHR 1 相册状 态( 0 默认, 1 普通, 2 已删除) CREATE_TIME DATE 相册创建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