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内容摘要:

4.疗程 每日 1次, 5次为一个疗程。 仰卧拔伸手法治疗颈椎病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18~ 70岁,男女不限,早中期的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轻度)颈椎病。 颈型:主诉颈项、头、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Χ线平片显示曲度改变,或椎间关节失稳。 神经根型:具有较典型的根性症状(麻木、疼痛),且范围与颈脊神经所支配的区域相一致;伴有颈椎活动受限、肌力减弱或肌萎缩;头部叩击试验、压颈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至少有一项阳性;影像学显示相应颈椎关节退行性变。 椎动 脉型与交感型:表现头痛、眩晕、耳鸣、眼花等交感神经症状,且与颈椎活动有关,曾有体位性猝倒;旋颈试验阳性;影像学显示颈椎节段性失稳、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 脊髓型:临床表现下肢发紧、行走不稳、甚或肢体瘫痪、二便失禁等颈脊髓损害的症状;伴有肌张力增高、反射亢进、椎体束征阳性;影像学显示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管狭窄或脊髓受压。 二、技术特色 本技术着眼于恢复患者颈椎的生理弧度,运用柔和而又具有渗透力的手法松解颈椎周围的软组织、调整颈椎不良的位置关系,使之恢复正常,具有见效快、复发率低、适应面广、痛苦 小、安全可靠等优点。 三、治疗方法 1.器械准备 普通治疗床。 2.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以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按揉法在颈项、肩及上背部常规操作, 10分钟。 患者取仰卧位,术者立其头端,双手重叠自第 4颈椎下将颈部稍微托起,与水平方向呈 15度~ 20度角拔伸,着力点位于棘突之间,持续时间不少于 1分钟,反复 5遍。 以示、中、环三指指腹着力,由下而上沿直线平推,两手协同,交替进行,包括督脉和两侧膀胱经的颈段,每条线各 6遍,共 12遍。 以中指指腹着力,以中等强度力量沿项韧带及其两旁 自下而上弹拨,两手交替进行,反复 5遍。 以中等强度力量勾揉风池、风府穴、阿是穴,按揉肩井穴各 2分钟。 在拔伸状态下左右旋转颈椎至极限位(约 45度左右),不做扳法,反复 5遍。 自颈根部将颈椎微微托起,然后边拔伸,两手边向头部滑移至发际,反复 5遍。 3.疗程 每次治疗总时间约 20分钟,隔天 1次, 6次为 1个疗程。 阿是穴邻点透刺加缠针震颤法治疗偏头痛急性发作技术 一、技术适应症 患者性别不限,年龄在 10~ 80岁之 间的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 二、技术特色 手法操作简单、易学,对于治疗瘀血型偏头痛急性发作疗效迅速而确切,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三、技术操作方法 器械准备 采用 ,长 40mm的不锈钢毫针(一次性管针) 详细操作步骤 ( 1)腧穴定位 阿是穴 ( 2)针刺方法 ①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以龙胆紫标出阿是穴。 ② 使用 ,长 40mm的不锈钢毫针。 ③ 若痛点在颞部,以 10~ 15度的角度,进针后,缓慢边捻转边从丝竹空穴向阿是穴透刺;若痛点在 眉棱部,以相同角度从拈竹穴横透至阿是穴。 毫针针尖必须在阿是穴这一点上得气。 若未得气,应耐心仔细在周围搜寻,切忌大幅度提插捻转以求得气,以免出血。 ④ 得气后,向右轻轻捻转针柄 180~ 360度,使软组织轻轻缠绕针尖,此时,患者针感会增强,然后行 250~ 50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