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耐高温材料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笔签名以示出勤,严禁其他员工代签,一经发现,代签员工和被代签员工均按旷课处理。 培训单位以签到及课上点名为依据,将参训员工的上课记录登记在员工培训记录上,并由人力资源部归入员工培训档案中保存。 第十章 培训资源的管理(师资、课件管理制度) 第二十八条 内部培训师资格与培养 一、 培训师的来源 中高层管理人员:中高层管理人员皆担负有培养员工的责任,是内部培训师的主要承担者; 业务骨干或专业技术人员:各职能部门、车间的业务骨干专业技术人员; 二、 内部培训师职责 内部培训是企业员工内部兼职的行为,不能因为培训或受培训而影响本职工作。 内部培训师主要履行以下职责: 1. 承担公司相关的培训教学任务; 2. 负责培训教学内容的优化、资料的收集,总结本专业领域的管理、操作经验,编写教材和提高讲授水平; 3. 学习、消化外部培训课程并引入企业; 4. 在 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不断学习,经常开展专题培训; 5. 根据人力资源部的培训计划进行培训,如有改动应事先征得人力资源部的同意。 三、 内部讲师的分类 凡担任公司统一组织的培训课程(包括:新员工培训、管理人员培训、技术人员培训等)的教师称为内部培训师。 内部培训师由人力资源部统一管理。 内部培训师分为临时培训师、讲师、高级讲师、资深讲师。 1. 临时培训师:在主讲专业领域一年以上(含一年)工作经验,经各部门及车间推荐,人力资源部备案的 未经评定的内部培训师; 2. 讲师:在主讲专业领域有两年以上(含两年)工作经验,做临时培训师期间讲课课时 达 50 小时; 3. 高级讲师:在主讲专业领域有四年以上(含四年)工作经验,授课课时达 100 小时以上、 60%以上培训场次学员评价在良等以上; 4. 资深讲师:在主讲专业领域有五年以上(含五年)工作经验授课课时达 200 小时以上、 80%以上培训场次学员评价在良等以上。 内部培训师负责所讲授课程内容的优化、资料收集、教材的编写及教学水平提高等。 内部培训师的产生以自主培训和在职培训为主。 企业在外派培训、工作时间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和支持。 人力资源部每年利用外部培训机构为内部培训师不定期的举行培训师的培训,如:课件开发 、教材编写、演讲技巧等方面的内容。 四、 内部培训师的管理 1. 资格评定与考核 由人力资源部组织有关人员从符合条件的人员中确定,主要考查人员资历、课件、讲授水平等条件,达到要求者聘为内部培训师。 每半年组织一次评定和晋级。 每次培训结束,人力资源部要组织学员要对内部培训师进行考评。 人力资源部每年对内部培训师考核一次,不合格的解聘,认为一般的要协助、督促其授课能力的提高。 高级培训师若一年不授课,降为讲师,讲师若半年不授课,取消其资格,被降级或取消资格的要重新申报和晋级,临时讲师若半年不参加公司规定的授课其累计课时重新计 算。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内部培训师的集体学习、提升活动。 各级领导皆负有培训人才的 职责, 其授课表现可纳入其个人的业绩考核。 2. 课时补贴: 内部培训师的课时补贴:人民币(元) 小时费用 临时 中级 高级 资深 工作时间 非工作时间 3. 书籍费: 内部培训师可以获得一定金额书籍费,其中讲师为 元 /年,高级讲师为 元 /年,资深讲师为 元 /年; 同时可以优先参加讲授领域的外部培训。 第二十九条 外部培训师 为广泛的引进与吸收国内外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知识、经验,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科研院所、专业培训机构的相 互交流与合作,公司将根据不同的需要,从国内外聘请优秀的讲师、专家来公司进行讲学与授课。 一、 外部培训师的来源 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培训机构、顾问公司、优秀企业高级的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 二、 外部培训师的审查部门和聘请程序 1. 资格审查 技术 /业务类外部培训师:由技术 /业务部门和人力资源部进行资格审查; 管理类讲师外部培训师:由经营管理部与人力资源部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内容包括:专业背景、从事职位、教学内容、教学水平; 其他类外部培训师:由人力资源部进行资格审查; 2. 聘请程序 凡聘请外部培训师必须由主办部门申请,报人力资 源部批准。 课酬由人力资源部批准后,由财务部支付。 三、 外部培训师的职责 外部培训师必须根据公司的培训需要,提交教学内容和培训方案。 最后经主办部门和人力资源部批准后实施。 如有改动应事先征得同意。 外部培训师必须保质保量地完成双方协商的培训任务。 第三十条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相关培训师编制课程资料,将培训的讲义、幻灯片、影音资料等课件收集归档,并定期更新版本,建立培训资料库,制定使用管理办法。 第二部分 新员工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濮阳濮耐高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 的全体新员工。 第二条 培训原则: “先培训、后上岗”。 第三条 培训 目的 向新员工介绍有关公司的基本背景情况,使他们了解所从事的工作的基本内容与方法,帮助新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程序、标准,并使他们初步了解公司及部门对其期望的态度、规范、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等,从而帮助其顺利地适应公司环境和新的工作岗位,提高工作绩效。 第四条 培训的主要内容:新员工通识训练、部门内工作引导和部门间交叉引导。 第二章 培训管理 第五条 新员工培训是员工所在部门及人力资源部的共同责任,最迟不应超过报到后一个星期内执行。 第六条 凡正式报到的员工试用期满,由于个人原因尚未 参加新员工培训,不得转为正式员工。 第七条 参加新员工培训的员工在培训期间如遇特殊情况需请假者,请按员工培训出勤管理规定执行。 并在试用期内补修请假期间课程,否则,仍不得转为正式员工。 第八条 人力资源部应为每一位经过培训的员工开具培训证明。 第九条 培训结束后进行考核。 合格者,获得结业证明;不合格者,重新培训。 第十条 未 参加 新员工培训的员工,不得上岗。 第三章 通识训练 第十一条 通识训练是指对员工进行有关工作认识、观念方面的训练,以及 培养员工 掌握基本 的 工作技巧。 第十二条 新员工通识训练由人力资源部及各部门行政人员共同组织,人力资源部负责实施。 第十三条 人力资源部向每位正式报到的新员工发放《员工手册》,同时可组织通识训练幻灯片讲解、观看宣传片。 第十四条 培训内容: 公司 历程、规模和发展前景、企业文化、 公司理念、组织结构、相关制度和政策、职业道德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 等。 第四章 部门内工作引导 第十五条 部门内工作引导应该在新员工通识训练结束后进行,其责任人为部门负责人。 第十六条 部门负责人代表部门对新员工表示欢迎,介绍新员工认识部门其他人员,并 协助其较快地进入工作状态。 第十七条 部门内工作引导主要包括:介绍部门结构、部门职责、公司管理规范及福利待遇、培训基本专业知识技能、讲授工作程序与方法 、介绍关键工作指标等。 第五章 部门间交叉引导 第十八条 对新员工进行部门间交叉训练是公司所有部门负责人的共同责任。 第十九条 根据工作与其他部门的相关性,新员工应到各相关部门接受交叉培训。 第二十条 部门交叉引导主要包括:该部门人员介绍;部门主要职责;本部门与该部门联系事项;未来部门之间工作配合要求等。 第六章 新员工培训评估 第二十一条 通识训练结束后,由人力资源部组织新员工测验和座谈,不合格者应参加补充培训。 一个月内如果不能完成培训,则该员工不予转正。 第二十二条 新员工培训结束后人力资源部将培训记录归档。 第二十三条 新员工培训合格者,进入上岗试用期。 第三 部分 岗位技能培训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濮阳濮耐高温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 ) 全体员工。 第二条 培训目的:增强员工技能,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减少工作失误以及工作轮换、横向调整和晋升做准备。 第三条 培训的主要内容:分为高层管理人员培训、中层管理人员和职能业务骨干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营销人员培训、技术工人培训、专题专项培训。 第二章 高层管理人员的培训 第四条 高层管理人员是指对公司战略决策有重要影响的人员,包括公司总经理、副总经理、总监、总助。 第五条 培训目的:通过培训使高层管理人员适应经营环境的 变化,了解行业发展趋势以及进行决策的程序和方法,提高前瞻性、洞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精神、决策能力、指挥领导能力,以确保决策正确。 第六条 对高层管理者培训内容 (一) 环境与形势的分析 国际经济和政治;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和趋势分析;政府的各项政策法规(投资、税收、劳动、人事、财政、金融等政策法规);耐火材料行业状况;新兴科技和创新等等。 (二) 经营思想的探讨 经营理念;管理模式;企业宗旨;企业文化等等。 (三) 发展战略研究 竞争和企业战略;战略思维和计划;内部资源分析;外部机会与挑战分析;产品发展策略;资本市场发展和运作;投资 项目效益评价等等。 (四) 对策研究 运筹学;对策论;博弈论等等。 (五) 组织设计和用人 管理系统设计;激励理论及实践;内部授权;劳资关系;人才开发;组织的人性化;管理的多元化;未来组织的发展趋势等等。 (六) 控制和影响 管理控制系统;权力结构的建立和维持;管理信息系统等等。 (七) 现代企业管理技术 战略管理技术;综合规划技术;预测决策技术;人力资源管理技术;财务管理技术;物资管理技术;质量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等等。 (八) 个人能力和修养的提升 企业家精神;个人权威和影响力;现代管理思想;领导艺术等等。 (九) 社会责任探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 展;如何将社会责任转化为组织机会;公共关系;商法等等。 (十) 其他 国家以及行业要求的其他培训内容。 第七条 培训方式 (一) 工商管理硕士学位班:有计划地安排高层管理者参加 MBA 学习,。濮耐高温材料公司员工培训管理制度(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