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30万吨煤矿避难硐室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在各分阀和蒸发器间连接适当长度的毛细管来取代。 (也就是说,各分阀和蒸发器间若采用毛细管连接,则分阀前无需安装减压阀和调节阀;反之,若分阀前安装了减压阀和调节阀,则各分阀和蒸发器间的连接无需使用毛细管。 )降低压力后的液态二氧化碳进入各分阀和蒸发器,与舱内的热空气进行换热,吸收舱内人员释放和舱外高温环境传入的热量,通过开启不同数量的分阀可以调节系统的换热量,以获得不同情况下的制冷除湿效果。 从蒸发器出来的二氧化碳变为饱和压力下 Ps 的气体,进入减压调节阀再次降压至适合 马达 工作压力 Pl的低压气体 ,低压气态二氧化碳进入 马达 ,马达 工作带动与之连接的风机转动。 风机以合适的转速向蒸发器送风以满足制冷除湿所需的风量,同时带动舱内的空气循环流动,在 马达 和风机上方放置有 CO CO的吸附剂,循环空气在进入风机前先与 CO CO 的吸附剂接触,空气中的 CO2 和 CO被吸附,浓度降低,实现空气净化的目的。 从 马达 出来的气态二氧化碳通过一个单向阀直接排放到舱外,不对舱内的空气质量产生任何影响。 图中的紧急控制阀只在风机转动正常但蒸发器不再制冷的情况下开启,此时可判断二氧化碳钢瓶内的液态二氧化碳已消耗完,只剩下高压的气态二氧化 碳,打开紧急控制阀,高压气态二氧化碳不经过各分阀和蒸发器,而是直接进入减压调节阀,经减压调节阀减压后供 马达 使用,这样做的目的是充分利用储存的二氧化碳创造和保持适合人员生存的舱内环境,最大限度地延长被困人员的生存时间。 为避免误操作,紧急控制阀采用了透明防护罩进行保护,只有破坏防护罩才能打开。 舱内空气从空气净化装置进风口进入净化器,再经过药剂层处理,通过空气净化装置防爆风机出风 口完成舱内循环过程。 过该集成系统的调节,保证舱内的各项 温度、湿度 、生存所需各种气体浓度 都能30 万 吨 煤 矿 紧 急 避 险 系 统 方案 第 16 页 够维持在 以下 正常 范围,从而保证 生命维持设备 正常运转和逃生人员的正常生存。 器材及药剂用量计算 二氧化碳气体需求量计算 CO2 瓶的计算主要 考虑两个因素:热源总功率和需要处理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总量,具体反映在二氧化碳气体流量上面。 通过实验经验和数据。 两台集成机 控制流速在每 分 180L(该数据为 真实 实验数据)即达到吸附(空气循环)和制冷( 35 摄氏度以下)的要求。 需要的总气量 150L*60M*96=864000L,考虑 的充装系数及 12819=109 的膨胀倍比 , 如果采用 60L 气瓶 , 需要配 864000/60/109=132瓶以满足 96小时。 二氧化碳 净 化剂 用量计算 人体呼出的气体的成分 中 二氧化碳 4%、水蒸气 %。 按照每人每分钟 (暂行规定要求)的处理量,进行计算。 每个小时没人产生的二氧化碳需要消耗 的吸附剂,则 XXX煤矿 50人避难硐室需要的吸附剂总量为: *96*50=1680KG。 一氧化碳 净化剂 用量计算 以下是贵金属催化剂的计算 CO 吸附剂是一氧化碳厂家给出的一个公式结合硐室规格选出的系数给出。 硐室可以考虑。 原理: CO (g) + 1/2O2 (g) CO2 (g) 空速是:每小时通过催化剂床层的气体 和催化剂的体积比。 催化剂用量 =气体的流量 /空速 设定 风机气体总量 =300M3/h 20 分钟可通过的气体量是 300*20/60=100M3 如果空速选择 20200 催化剂的用量是: 300/20200= M3 =15 升 *=公斤。 100M3/20*60=300 /20200........= 公斤 在实际工程中,简单来说, 每立方空间配 公斤催化剂 ,再乘以 数,该系数根据各硐室环境、净化设备来考虑的。 本方案中,我们考虑系数 ,硐室实际容积 120M3。 则本系 统需要的一氧化碳催化剂的数量为: *120*=31KG。 如果采用贵金属含量较低的一般催化剂,大约需要 250公斤。 环境监测系统 对硐室内及两个出口外环境进行检测,以确定室内环境能否满足必先要求,室外30 万 吨 煤 矿 紧 急 避 险 系 统 方案 第 17 页 环境是否适合出硐室逃生撤离。 公司多参数超低功耗传感器以及监控主机能够在耗电量很低的情况下正常运行,能够对舱内舱外的 环境参数进行实时监测、显示,并超限报警。 避难硐室内环境监测的参数包括 CO、 CO O CH H2S、 温度和湿度;舱外环境监测参数包括 CO、 OCH CO温度 (部分矿 有 H2S)。 监测设备及其传感器件 具有 高可靠性、高安全性、低能耗、自动化程度高的 特点 ,操作简单,符合本质安全型要求及相关产品标准的要求。 该环境监测系统能够与煤矿现有的监测监控系统连接,通过上位机将舱内舱外的实时数据传送到煤矿的总调度中心。 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多参数监测主机、 各种 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声光报警器、传输接口等。 图 5 为该系统示意图。 多参数监测主机、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声光报警器置于避难硐室内,避险人员可通过多参数监测主机上的液晶显示实时监测舱内各环境数据,上述传感器均可采用 1224V 供电,总功耗 左右。 传输接口与主机连接,井上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的观察避难硐室内的环境参数。 传感器 及在线监测分站 须 配备 96 小时以上备用电源。 图 5 环境监测系统示意图 30 万 吨 煤 矿 紧 急 避 险 系 统 方案 第 18 页 通讯系统 避难硐室具备有线通讯、无线通讯、应急通讯及各通讯方式失效情况下的信息交流方法,形成多级通讯保障体系。 避难硐室具备与井下通讯网连接的接口;无 线 、应急通讯应具备双向通讯功能,通讯距离应不小于 1000 m。 我公司将在硐室内建设一套有线矿用电话系统 ,将来可接入 IP 广播双向对讲系统,两个系统都可以和地面调度监控中心实时 对讲通话 ,并互为补充 和备份。 为了在紧急情况 下让地面指挥中心了解硐室内实时情况,我公司将在硐室内建设一套井下实时视频监控系统,将避险人员在硐室内的避险情况通过视频,传送到指挥中心。 该视频监控系统在安全时期也可保障硐室内设备 及物资的 安全。 紧急避险设施内应设置直通矿调度室的电话。 接口 参数 电话接口 通过 KT12煤矿生产调度电话用安全耦合器和矿井通信联络系统对接 矿井人员定位系统应能实时监测井下人员分布和进出紧急避险设施的情况。 接口 参数 无需额外接口 紧急避险系统和人员定位系统同属于 “六大系统 ”组成部分,规划时候要整体考虑,人员定位系 统的监测基站(终端)安30 万 吨 煤 矿 紧 急 避 险 系 统 方案 第 19 页 置到救生舱 amp。 避难硐室内部。 动力保障系统 动力保障系统即动力电源系统主要由 电池、管理系统、电池箱体 、连接件等 部分构成。 系统不同于普通后备供电系统,要能适应潮湿等恶劣环境。 镍氢电池是高功率、无污染、免维护的动力型绿色电池,具有比功率高、寿命长、内阻小、大电流充放电效率高、耐过充、耐过放、无记忆效应等优良特性。 电池箱结构设计合理,散热性能良好;安全可靠;安装、维护方便快捷。 避难硐室应具备外部电源接入接口,在避难硐室处于备用状态下利用外部电源对避难硐室内部电源充电。 外部电源及电 源接口应有完善的安全保护,保证在意外情况下的供电安全及灾变条件下外部电源中断时避难硐室内部的供电安全。 避难硐室内部供电采用集中、分散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集中电源和容量较大的分散电源 均 采用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防爆型式,具备自动充电、电量显示、均衡充电、均衡放电等电源管理和过充、过放等安全保护功能。 避难硐室内、外部供电应能自动转换,转换时间不大于。 电源系统性能参数 主要技术指标 : 【输出保护】 保护方式:双重过压、过流保护; 过压保护值 ( 12V); ( 18V); 过流保护值 ( 12V); (18V); 【备用电池供电】 备用电池放电时间: 2h; 备用电池转换时间:≤ ; 备用电池工作时间:≥ 2h; 放电终止电压: ; 最高充电电压: ; 充电截止电压: ; 充电电流:≤ 500mA。 30 万 吨 煤 矿 紧 急 避 险 系 统 方案 第 20 页 【 防爆型式 】 矿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其防爆标志 Exd[ib]I 【 工作电压 】 AC 380V/660V( 75%~ 110%) 【 工作电流 】 (380V) ( 660V) 【 负载效应 】 ≤ 5 102 【 源效应 】 ≤ 5 102 【外形 尺寸及重量】 L B H , mm: 385 227 147mm 约 20kg 还有一种电力供应方式,就是利用传感器自带的 96 小时备用电源,不过这样的传感器安标正在申请中,目前还不能下井,如果后续取得相关证书,可以推荐使用。 生命保障系统 及其他设备 A、 避难硐室备 有 在额定防护时间内额定人员生存所需要的 救生舱专用 生产 、备用 生产 和饮用水,并有足够的安全 余 量。 B、 避难硐室备 有 应急救助所需要医疗设备,包括急救箱、 自动 苏生器等。 C、 避难硐室 备有 必要的应急维修所需工具箱、灭火工具等。 D、 避难硐室 备 有人体排泄 物处理功能 的免冲水打包马桶。 F、座椅、储物柜、消防设备、 照明灯、人员定位终端、防爆电源、矿灯、工具、传输接口、便携式多气体测定仪 、报警器 等。 避难硐室结构示意图 详见后图。 硐室尺寸与人数匹配表 人数 20 30 50 70 100 尺寸 6m**2m 10m**2m 18**2m 25**2m 40**2m 30 万 吨 煤 矿 紧 急 避 险 系 统 方案 第 21 页 紧急避险系统 维护与管理 应指定人员负责紧急避险系统的日常检查与维护。 应定期对紧急避险系统进行巡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避灾硐室 和 救生舱配备的食品和急救药品, 应保证在保存期或有效期内。 应对入井人员进行 紧急避险 设施使用 和紧急情况下逃生避灾 的培训,确保每位入井人员均能正确使用 紧急避险 设施 和选择正确的避灾线路逃生。 图纸、技术资料应 归档保存。 30 万 吨 煤 矿 紧 急 避 险 系 统 方案 第 22 页 第 3章 紧急避险 系统 配置 详见后页:《 XXX 煤矿避 50 人 难硐室 配置 表 》。 范文最新推荐 23 高校毕业生工作总结 [高校毕业生工作总结 ]作为一名即将面临毕业的大四学生,我将我的个人情况作如下总结: (一)政治思想 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 jzm 同志。 三个代表。 的正确指引下,我逐渐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道德 、有文化、有纪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当代大学生,高校毕业生工作总结。 作为合格的大学生,我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决拥护社会主义;同时,始终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方法分析和处理问题。 我在学习科技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道德品质 我始终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作为衡量道德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在社会生活中,我努力做到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在家庭生活中,也坚持孝敬父母 、勤俭节约、团结邻里。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也将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来要求自己。 (三)学习工作成绩 四年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及个人的努力下,我具备了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系统地掌握了学、学、学和 x 学四大主干课程及其它相关理论知识;熟悉涉外工作常用礼仪;能熟练操作范文最新推荐 24 计算机办公软件。 同时,我利用课余时间广泛地涉猎了大量书籍,不但充实了自己,也培养了自己多方面的技能。 此外,我还积极地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抓住每一个机会锻炼自己。 (四)作风纪律 大学四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与优秀 学生共事,使我在竞争中获益;向实际困难挑战,让我在挫折中成长。 祖辈们教我勤奋、尽责、善良、正直;大学培养了我实事求是、开拓进取的作风。 在实践中,我形成了团结服从、顾全大局的行为准则。 同时 ,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造就了我诚实善良、遵纪守法的品质。 严谨的作风和严明的纪律成为我成功走向社会、走上工作岗位的有力保障,工作总结《高校毕业生工作总结》。 (五)主要不足 作为一名尚未正式步入社会的学生,我深知自己存在诸多不足。 目。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