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防水工程施工工艺标准内容摘要:

39 应注意的问题 39 7 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涂层 40 材料要求 40 主要机具 41 作业条件 41 操作工艺 41 质量标准 44 成品保护 44 应注意的问题 44 8 地下防水工程细部的构造防水及图示 46 变形缝 46 后浇带 47 穿墙管(盒) 49 埋设件 51 预留通道接头 51 桩头 52 孔口 53 坑 池 54 1 防水混凝土 本章适用于 般民用建筑地下防水等级为 1~ 4级的整体式防水混凝土结构。 材料要求 水泥:防水混凝土使用的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强度等级不应低于 ; 2 在不受侵蚀介质和冻融作用时,宜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 灰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 使用矿渣硅酸盐水泥时必须掺用高效减水剂。 3 在有侵蚀性介质作用时,应按介质的性质选用相应的水泥; 4 在受冻融作用时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选用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 5 不得使用过期或受潮结块的水泥,并不得将不同品种或强度等级的水泥混合使用。 砂: 宜用中砂,不得为碱性骨料,含泥量不得大于 3%。 泥块含量不得大于 1%。 石子:粒径宜为 5~ 40mm,泵送时石子最大粒径应中输送管径的 1/4(碎石宜≯ 1/5管径);且≯ 1/4 砼最小 断面;≯ 3/4 受力筋最小净距;吸水率不应大于 %; 含泥量不得大于 1%,泥块含量不得大于 %;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 掺和料:防水混凝土可掺入 定数量的粉煤灰、细磨矿渣粉、硅粉等,粉煤灰的级别不应低于二级,掺量不宜大于 20%;硅粉等其他掺量应经过试验确定。 外加剂: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需要掺入减水剂(萘磺酸盐、氨基磺酸盐、木钙)膨胀剂(低碱 U 型膨胀剂)、密实剂(氯化铁、硅质密实剂)、引气剂(松香酸钠、松香热聚物)防水剂(有机硅、无机铝盐)、复合型外加剂( NNO 与引气剂等三组分 复合、 MF 与木钙等四组分复合、糖蜜与早强剂复合)、水泥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等。 其品种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所有外加剂技术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或行业标准 等品及以上的质量要求。 水:拌制防水混凝土所用的水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每立方米防水混凝土中各类材料的总碱量( Na2O当量)不得大于 3kg。 防水混凝土可根据工程抗裂性需要掺入钢纤维或合成纤维等。 1 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的聚丙烯纤维可提高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冲击性强度 50%以上,降低混凝土干缩率 65%以上,其配合比 见表 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配合比 表 序 号 项 目 技术要求 1 石子最大粒径( mm) 20 2 水泥:砂 1:2~ 1:3 3 水灰比 ~ 4 聚丙烯纤维长度( mm) 12~ 64 5 纤维体积率( %) ~ 2 在混凝土中掺入适量长度为 20~ 40mm 的钢纤维可显著提高混凝土对塑性收缩、温差、应力等因素导致的结构性裂隙的抗裂能力和混凝土的抗渗能力。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制要求见 表 钢纤维混凝土的配制要求 表 序 号 项 目 技术要求 1 钢纤维掺量 体积率 Vf< 2% 2 水灰比 < ,宜取 ~ 3 水泥用量 400~ 500kg/m3 4 砂率 40%~ 60%,随钢纤维掺量增加而适当增加 5 外加剂 适 量 主要机具 搅拌机、翻斗车、运拌车、泵送车、振捣器(平板、高频插入式)、串筒 、溜槽、铁锹、灰槽、铁板、磅砰、计量容器等。 作业条件 完成钢筋、模板 的预检、隐检工作。 1 所用模板拼缝严密,不漏浆、不变形,吸水性小,支撑牢固。 采用钢模时,应清除钢模内表面的泥浆,并均匀涂刷脱模剂(注意梁板模必须刷水性脱模剂)以保证混凝土表面光滑。 采用木模时,应在浇灌混凝土前 24h内用水充分湿润其表面(竹胶板、多合板不在此例) 2 立模时,应预先留出穿墙管和预埋件的位置,准确牢固埋好穿墙止水套管和预埋件。 拆模后应做好防水处理 3 防水混凝土结构内部设置的钢筋及绑扎铁丝均不得接触模板,固定外墙模板的螺栓不宜穿过防水混凝土以免造成引水通路,如必须通过时,可采 用工具式止水螺栓(见图 )或螺栓加堵头,螺栓上加焊方形止水环等止水措施。 4 及时清除模板内杂物。 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各项原材料需经检验,并经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防水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试配的混凝土抗渗等级应比设计要求提高 级( ) 2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320kg,掺有活性掺合料时,水泥用量不得少于 280kg。 3 砂率宜为 35%~ 40%;泵送时为 38%~ 45%。 4 灰砂比宜为 1:~ 1:。 5 水灰比不得大于。 6 掺加引气剂或引气型减水剂时,混凝土含气量宜控制在 3%~ 5%。 7 普通防水混凝土塌落度不宜大于 50mm,泵送时入泵塌落度宜为 120177。 20mm。 减水剂宜预溶成 定浓度的溶液。 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应做好降水和排水工作。 操作工艺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混凝土搅拌→运输→混凝土浇灌→养护→质量验收 混凝土搅拌。 1。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