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开挖施工方案文库内容摘要:

mm。 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槽。 采用大开挖的形式,边坡坡度比例为 1:,对于局部边坡不能满足要求的,用钢管、木跳板(或木板)等物对边坡加以支撑。 4. 基底找平修整 ( 1)机械挖槽应挖 至槽底以上 200m 处为止,余留部 应用人工进行清理和抢底,以保证槽底无扰动。 人工抢底的同时,要抄平测量,确保槽底标高准确。 5 ( 2)清槽槽底的控制 清理过程中不得超挖,防止扰动基土。 测量人员要多点控制标高,以保证基底标高和垫层混凝土的厚度。 余土全部用小推车进行人工倒运,严禁大型机械设备在基土上操作运行。 ( 3)槽底标高的控制 为了保证标高的控制,用木桩间隔 5m 钉好方格网,挂小线控制标高,并随人工清底用水准仪检测控制开挖标高。 清底过程中严禁超挖。 土方开挖后 会同甲方 、 监理及有关单位验槽,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施工。 如需进行地基处理,处理方案及具体施工应抓紧时间安排。 土方开挖施工要求 基坑开挖的质量要求: 在机械开挖时,现场施工员随时观察控制挖土深度,以防止产生超挖,对质量造成影响。 抓好基坑排水、降水工作,确保基坑干燥。 在机械挖不到部位,用人工配合进行挖掘,然后将土运到挖土机作业半径之内。 发现土质变化,及时与设计单位取得联系,及时采取措施,确保基坑挖土顺利进行。 及时抓好基坑挖土的质量检查验收工作,并应做好记录及签证手续,为下道工序施工创造条件。 降水施工 ( 1)基坑底部排水方案:土方开挖后在基坑周边设置 500mm 宽 400mm 深的盲沟,盲沟用等粒径碎石填充, 盲沟内间隔 30m 设置一个 、深度 1m 左右的集水坑,集水坑底铺 10cm 碎石或滤网,盲沟均按 %坡度坡向集水坑,坑内设置潜水泵排水,防止基坑外围水流入,盲沟示意图见下图。 6 盲沟示意图 ( 2)基坑顶部截水措施:土方开挖边线确定后,在基坑四面边线外 2m 设置 300mm高挡墙,沿挡墙外侧设置 500mm 宽 400mm 深排水沟,排水沟内每隔 30 米设置 集水井,用以阻隔雨水冲入基坑,高挡墙截水沟示意图如下。 高挡墙截水沟示意图 土方回填 按照要求回填土每层填土厚度不大于 300mm。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拟采用人工回填与机械回填结合的方式,对地下室外壁四周基坑(槽)面积狭小的部位采用人工回填的方法,在建筑投影面积外围,土方回填面积较大的部位采用机械回填。 基坑、承台周围回填土及位于设备基础、斜坡、踏步等位置的回填土应分层夯实,回填土采用粉质黏土、粉土等作填料,填土的最优含水量、分层厚度和夯实遍数通过实验确定,压实系数≥ ,严禁回填建筑垃圾及淤泥,以防止地面开裂。 填土前清理工作。 填土前,应将基土上的洞穴或基底表面的垃圾、建筑材料等杂物处理完毕,清除干净,并且应按降水井按要求砌起以保证达到设计对基坑降水的要求。 检验土质。 在土方回填前,应检验回填土材料的种类、粒径、有无杂质,是否槽底标高 排水沟 地坪 边坡 500 100 400 7 符合规定,以及土料的含水量是否在控制的范围内;如含水量偏高,可以采用翻松、晾晒或均匀掺入干土等措施,如遇到填料含水量偏低,可采用预先洒水湿润等措施。 人工回填部分,回填土应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厚度为 300mm,分层晒水夯实。 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机械回填土应采用分层摊铺。 每层铺土的厚度 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的性能确定,或按照下表选用: 序号 压实机具 每层铺土厚度( mm) 每层压实遍数 1 蛙式柴油式打夯机 200~ 250 3~ 4 回填土应分层铺摊。 每层铺土厚度应根据土质、密实度要求和机具性能确定。 一般蛙式打夯机每层铺土厚度为 200~ 250mm;人工打夯不大于 200mm。 每层铺摊后,随之耙平。 回填上每层至少夯打三遍。 打夯应一夯压半夯,穷夯相接,行行相连,纵横交叉。 并且严禁采用水浇使土下沉的所谓 “ 水夯 ” 法。 深浅两基坑(槽)相连时,应先填夯深基础;填至浅基坑相同的标 高时,再与浅基础一起填夯。 如必须分段填夯时,交接处应填成阶梯形,梯形的高宽比一般为 1∶2。 上下层错缝距离不小于。 基坑(槽)回填应在相对两侧或四周同时进行。 较长的墙,应采用内部加支撑的措施,然后再在外侧回填土方。 填方超出基坑表面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 填土后,宜将填方边缘填宽 ;对设计要求边坡修平拍实的,宽填可为。 回填土方每层压实后,应按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干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要求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铺土。 修整找平:填方全部完成后,表面应进行拉线找平,凡超过标准高程的地方应依线铲平,凡低于标准高程的地方,应补土找平夯实。 土方开挖质量控制措施 开工前要做好各级技术准备和技术底工作。 施工技术人员、测量人员要熟悉图纸,掌握现场测量桩及水准点的位置尺寸,同甲方代表办理验线手续。 施工要配备专职测量人员进行质量控制。 要及时复撒灰线,将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