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水处理技术方案内容摘要:
其目的是杀灭污水中的各种致病菌。 医院污水消毒常用的消毒工艺有氯消毒 (如氯气、二氧化氯、次氯酸钠 )、氧化剂消毒 (如臭氧、过氧乙酸 )、辐射消毒 (如紫外线、 γ射线 )。 表 51对常用的氯消毒、臭氧消毒、二氧化氯消毒、次氯酸钠消毒和紫外线消毒法的优缺点进行了归纳和比较。 表 51 常用消毒方法比较 优点 缺点 消毒效果 氯 Cl2 具有持续消毒作用;工艺简单,技术成 熟;操作简单,投量准确。 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 (THMs);处理水有氯或氯酚味;氯气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 能有效杀菌,但杀灭病毒效果较差。 次氯酸钠 NaOCl 无毒,运行、管理无危险性。 产生具致癌、致畸作用的有机氯化物 (THMs);使水的PH值升高。 与 Cl2杀菌效果相同。 二氧化氯 ClO2 具有强烈的氧化作用,不产生有机氯化物(THMs);投放简单方便;不受 pH 影响。 ClO2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只能就地生产,就地使用;制取设备复杂;操作管理要求高。 较Cl2杀菌效果好。 臭氧 O3 有强氧化能力,接触时间短;不产生有机氯化物;不受 pH 影响;能增加水中溶解氧。 臭氧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操作复杂;制取臭氧的产率低;电能消耗大;基建投资较大;运行成本高。 杀菌和杀灭病毒的效果均很好。 紫外线 无有害的残余物质;无臭味;操作简单,易实现自动化;运行管理和维修费用低。 电耗大;紫外灯管与石英套管需定期更换;对处理水的水质要求较高;无后续杀菌作用。 效果好,但对悬浮物浓度有要求。 液氯消毒系统 液氯消毒是医院污水消毒中最常 用的方式之一。 氯 (Cl2)是一种强氧化剂和广谱杀菌剂,能有效杀死污水中的细菌和病毒,并具有持续消毒作用。 氯消毒具有药剂易得,成本较低;工艺简单,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投量准确;不需要庞大的设备等优点。 但氯气有毒,腐蚀性强,运行、管理有一定的危险性。 氯气为受压的液化气体,一般用罐瓶、槽车、罐车、驳船等压力容器装运。 液氯消毒系统主要是由贮氯钢瓶、加氯机、水射器、电磁阀、加氯管道及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等组成。 氯瓶 (1)一般情况下,宜采用小容量的氯瓶。 氯瓶一次使用周 期应不大于 3 个月。 (2)单位时间内每个氯瓶的氯气最大排出量应符合下述规定: 容积为 40 升的氯瓶: 750g/h; 500kg的氯瓶: 3000g/h。 加氯机 医院污水采用液氯消毒时,必须采用真空加氯机,并将投氯管出口淹没在污水中。 氯气向污水中投加是经过加氯机水射器完成,水射器要求自来水有 压力,在水射器内形成负压,将氯气吸入并混合,然后将氯水投加至加氯点。 典型的医院污水处理工艺加氯方式有两种:虹吸式定比加氯和提升式自动定比加氯。 (1)当医院污 水站内集水管道高于站外公共污水管或水体水位时(通常需要有 600mm的高差),可采用虹吸式定比加氯消毒系统。 (2)当污水需要提升才能排出站外,采用提升式自动定比加氯,消毒投加设备与提升泵同步运行,由集水池的水位控制污水泵自动启动,同时控制投药系统同步运行。 加氯系统管材 (1)输送氯气的管道应使用紫铜管;输送氯溶液的管道宜采用硬聚氯乙烯管,阀门采用塑料隔膜阀。 (2)加氯系统的管路应设耐腐蚀的压力表,水射器的给水管上应设普通压力表。 (3)加氯系统的管道应明装,埋地管道 应设在管沟内,管道应有一定的支撑和坡度。 加氯间和液氯贮藏室 使用液氯消毒时应设液氯贮藏室和加氯间。 (1)加氯间 医院污水加氯间位置的选择应根据医院总体规划、排出口位置、环境卫生要求、风向及维护管理和运输等因素来确定。 加氯间主要放置加氯机等除氯瓶以外的加氯设备。 加氯间内应有必要的计量、安全及报警等装置。 加氯间门向外开,使用防爆灯照明和其他防爆电机电器,设排风扇,换气次数按 12 次 /小时设计。 排风扇设在加氯间低处,并考虑室外环境,要远离人员活动场所。 加氯间室内电气、管 道、地面等应考虑防止氯气腐蚀。 (2) 液氯贮藏室 液氯贮藏室应尽量靠近投加地点。 液氯贮藏室必须有吊装设备(使用40kg小瓶可不安装吊装设备)和磅秤。 液氯贮藏室应设可容纳氯瓶的水池,水池应保持一定水位,一旦氯瓶泄漏,应迅速将氯瓶推到水池中。 液氯贮藏室直接通向室外的门要向外开,应设排风设备,通风口设在房间离地 400mm处。 照明使用防爆灯具,设置安全和氯气报警装置。 适用范围 液氯消毒不宜用 于人口稠密区内医院及小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 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的规模较大 (1000 床 )且管理水平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氯消毒。 运行管理 严禁无加氯机直接向污水中投加氯气。 液氯用槽车和钢瓶包装。 氯包装量:瓶装充装重量不得大于 ,槽车装充装重量不得大于。 在操作间或加氯间进口处应放置方便使用并有明显标志的工具箱、维修工具、 药品及防毒面具等。 氯瓶放置在磅秤或氯量显示仪上,小瓶应该竖放、大钢瓶则是卧放并固定,不得使其滚动。 并联的氯瓶应设置备用瓶,通过自动或手动切换装置更换新氯瓶。 氯瓶和加氯机要避开暖气、阳光和明火。 为保证正常供氯,氯瓶间的室内温度应保持中温( 15℃ )。 液氯运输、贮存等按 GB11984 执行 二氧化氯消毒 二氧化氯具有高效氧化剂、消毒剂以及漂白剂的功能。 作为强化氧化剂,它所氧化的产物中无有机氯化物;作为消毒剂,它具有广谱性的消毒效果。 二氧化氯必须现场制备。 现场制备二氧化氯的方法主要为化学法和电解法。 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是以氯酸钠、亚氯酸钠、次氯酸钠和盐酸等为原料,经反应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二氧化氯气体,再经水射器混合形成二氧化氯水溶液,然后投加到被消毒的污水中进入消毒接触池消毒。 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是以饱和食盐水为原料通过电解产生二氧化氯、氯气、过氧化氢、臭氧的混合气体,用于消毒。 混合气体的协同作用,具有广谱的杀菌能力,其消毒效果远强于任何单一的消毒剂。 工程设计 化学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1)二氧化氯消毒系统设计和发生器选型应根据医院污水的水质水量和处理要求确定,并考虑备用。 (2)因原料为强氧化性或强酸化学品,储存间必须考虑分开安全储放;储存量为 10~ 30 天的用量。 (3)二氧化氯溶液浓度应小于 %,其投加量应与污水定比或用余氯量自动控制。 (4)应设计二氧化氯监测报警和通风设备。 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消毒工艺 (1)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设备主要由电解槽、电源、水泵和水射器组成。 电解槽使用 6V 或 12V 两种直流电源。 (2)电解法制备二氧化氯设备的溶盐装置 一般与发生器一体化,但因二氧花氯为混合消毒气体,为了能定比投氯,必须设置溶液箱。 (3)二氧化氯是由水射器带出并溶于水的,所以设备间必须有足够的压力自来水,如水压不够 ,需加设管道泵。 (4)应注意设备排氢管的设计,及时排除在设备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可爆炸气体。 适用范围 二氧化氯消毒不宜用于人口稠密区及大规模医院的污水消毒。 可用于远离人口聚居区、规模较小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由于二氧化氯在空气中和水中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会发生爆炸,因此该法适用于管理水平 较高的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化学法适用于规模 500 床的医院污水处理消毒系统。 二氧化氯消毒由于余氯过高会造成地表水体内水生生物的死亡,因此当医院污水排至地表水体时应采取脱氯措施或慎用二氧化氯消毒。 运行管理 二氧化氯活化液不稳定,应现配现用。 配制溶液时,忌与碱或有机物相混合。 投加量根据实际水质水量实验确定。 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消毒是利用商品次氯酸钠溶液或现场制备的次氯酸钠溶液作为消毒剂,利用其溶解后产生的次氯酸对水中的病 原菌具有良好的杀灭效果,对污水进行消毒。 次氯酸钠发生器 利用电解食盐水 (或海水 )制取次氯酸钠水溶液。 这种发生器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高、电耗低、耗盐量小,生产的次氯酸钠可达 10~ 12% (有效氯含量 )。医疗废水处理技术方案
相关推荐
,最近几年来我院把安全生产工作控制在“六个零”即:“重大医疗事故为零、重大设备事故为零、重大火灾事故为零、重大事物中毒事故为零、重大爆炸事故为零、重伤以上事故为零。 医院 将继续把安全生产工作放在发展的重要位置,落实各项安全生产制度,为构建 ***医院、 ***Xx 贡献自己的一份气力。 医院 2020 年 “ 安全生产月 ” 活动方案 根据市卫生局下发的 《 X X
主任的这一个多月星期里,我做得最多最强调的就是课堂纪律这一问题。 因为我觉得纪律是做好一切的根本,没有良好的纪律,不要说学到知识,坐在教室里也会让人心情不愉快。 虽然有了一定的效果,但是班里的纪律还是不尽如人意。 因为以前他们实在是太散 漫了,我记得去听第一堂课的时候,教室里简直跟市场一样吵,上课和下课根本没什么区别,依然会有同学擅自离开坐位到别的同学那里去讲话,打闹,做什么的都有,那时又没有麦
径C20C30C35C40及以上一三一三一三一三HPB23536d33d27d25d25d23d23d21dHRB335d≤2544d41d34d31d31d29d29d26dd2549d45d38d34d34d31d32d29dHRB400d≤2552d49d41d37d37d34d34d31dd2558d53d45d41d41d38d38d34d注:当弯锚时,有些部位的锚固长度为≥+15d
的搭设方式:在烟囱筒体内将从上述厂家购得的成品平台上平均分布 26 根 5050 方钢,形成辐射梁。 为了保证安全,每根辐射梁间加设 12 根 φ 8 钢丝绳做拉绳, 然后在辐射梁上面满铺 40mm 厚的木板和加设安全网,并固定牢固。 ( 3)烟囱作业平台与顶部横梁的连接采用 12 根 φ 8 进口 钢丝绳进行连接。 其外圈上布置 6 个,内圈上布置 6 个,交错均匀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