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防雷及电气设备的接地施工策划与实施内容摘要:

四篇 防雷装置在施工中细腻程度的控制 一、 防雷装置在施工中的 控制原则 建筑物顶部的避雷针、避雷带等必须与顶部的其他金属体连成一个整体的电气通路,且与避雷引下线连接可靠。 避雷带应平正、顺直,固定点支持件间距均匀、固定可靠 ,每个支持件应能承受 49N( 5 ㎏)的垂直拉力。 避雷针、避雷带应位置正确,焊接固定的焊缝饱满无遗漏,螺栓固定的应备帽等防松零件齐全,焊接部分补刷的防腐油漆完整。 暗敷设在建筑物抹灰层内的引下线应有卡钉分段固定,明敷设的引下线应平直、无急弯,与支架连接无遗漏。 二、 防雷装置在施工中细腻程度的控制及应避免的质量缺陷 当利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金属栏杆(方钢、焊接钢管、不锈钢管)做接闪器时,金属栏杆的壁厚不应小于 ㎜,否则不应选择其作为接闪器,应另敷设防雷建筑物的接闪器。 尤其是选择金属不锈钢管作节闪器 时,更要保证其壁厚必须满足要求。 图 A 图 B 钢管接闪器壁厚选择:见图 A 不推荐做法:见图 B 当设计选择利用屋面上的金属栏杆 防雷引下线应与接闪器焊接,不应 做接闪器时,应确保其壁厚应满足 采用压接。 设计规 范的要求,不应小于 ㎜, 否则,不应选择其为接闪器。 金属烟囱上的避雷针,当采用热镀锌圆钢时,其直径规格不应小于 20 ㎜,当烟囱上装有避雷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2 ㎜。 图 A 图 B 栏杆钢管的壁厚不应小于 2.5mm 引下线应与接闪器焊接,不应压接 烟囱避雷针直径不应小于 20mm 烟囱安装避雷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 12mm 9 正确做法:见图 A 正确做法:见图 B 金属烟囱上安装避雷针时, 其最小直 烟囱上安装避雷环时,其圆钢直径 径不应小于 20 ㎜。 不应小于 12 ㎜。 防雷网安装完毕后,应干净整洁,镀锌层应完好无损,不得有防雷网污染现象存在。 图 A 图 B 质量缺陷:见图 A 质量缺陷:见图 B 焊接后未将破坏镀锌层部分进行彻底 防雷网钢筋被水泥、涂料污染,影 防腐,以后长期使用中会导致避雷网 观感质量,同时腐蚀避雷网。 在施 不断发生锈蚀,将会对其保护建筑物 工中应加强工序控制及成品保护。 的可靠性造成严重隐患。 上人屋面敷设的防雷网混凝土墩规格正确,表面光滑、整洁、美观,与屋面结合严密、牢固,间距合理、正确、均匀,与避雷网连接牢固。 混凝土支墩规格应为:底边长上边长高度 =200 ㎜ 150 ㎜ 150 ㎜ 图 A 正确做法:见图 A 支墩规格: 上宽 *下宽 *高 150mm*200mm*150mm 不大于 1m 10 水平段混凝土墩间距不大于 1m,与各 种金属件间距不应大于 ,支墩规 格正确,艰巨均匀、表面光滑、平整、 美观。 图 B 正确做法:见图 B 混凝土墩与墙面、各种需要防雷的金 属件、构筑物的距离不应大于 , 支墩与屋面结合牢固紧密。 图 C 图 D 缺陷做法:见图 C 缺陷做法:见图 D 混凝土墩规格不正确,表面粗糙, 混凝土支墩在屋面上的摆放不整齐 不光滑、美观,与地面未采取固定 各个墩不在一条直线上,歪斜。 措施。 避雷网安装应顺直,支架应间距均匀、 合理,与支架固定牢固无遗漏。 支架垂直牢固,抗拉力不小于 49N 混凝土墩与地面结合牢固 混凝土墩规格不正确 混凝土墩与屋面未生根 混凝土墩朝向各异,排列不整齐 11 图 A 图 B 正确做法:见图 A 正确做法:见图 B 避雷网安装平整、顺直,与支架紧 支架间距均匀、正确、合理,与屋 固无遗漏。 面固定牢固,支架间距推荐间距不宜超过 1m。 图 C 缺陷做法:见图 C 避雷网钢筋与支架固定有遗漏处。 避雷网与支架固定应牢固,并应配齐平垫片及防松零件。 顶部固定避雷网钢筋时,“ U”型卡子直径应与钢筋外径相配套,固定处搭接应紧密无缝隙。 图 A 图 B 避雷网支架间距不宜超过 1m 支架与避雷网未固定 “ U”型卡子与支架无缝隙接触,螺栓、螺母等配件齐全 “ U”型卡子与支架有缝隙接触,影响观感 12 正确做法:见图 A 缺陷做法:见图 B 支架与避雷网固定牢固,螺栓、螺母 “ U”型卡子与支架之间缝隙过大, 平垫片及防松零件配套且齐全,“ U” 影响观感质量。 型卡子直径与钢筋直径一致,卡子与 支架接触紧密无缝隙。 避雷网、引下线、固定支架及螺栓、螺母、平垫片、弹簧垫片等均应采用热镀锌产品,严禁有锈蚀现象,以防止生锈后减少截面尺寸及紧固力矩,影响避雷网对建筑物的保护功能。 图 A 图 B 缺陷做法:见图 A 缺陷做法:见图 B 避雷网支架生锈,将影响支架的支持 防雷引下线锈蚀严重。 力矩,从而对整个避雷网对建筑物的 保护功能带来隐患。 除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外,金属屋面的建筑物宜利用其作为接闪器,并金属板之 间采用搭接时,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100 ㎜;金属板下无易燃物品时,其厚度不应小于 ㎜。 避雷网支架锈蚀 避雷网引下线锈蚀 13 图 A。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