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消防工程施工方案_secret内容摘要:

设要用放线架,严禁在地面上拖拉,以免造成外绝缘破损。 ( 2)本工程各类箱柜较多,接线箱、消 防控制柜、模块箱、监控箱安装时需注意事项: a. 安装配电箱时,箱体应固定牢固,确保平直,箱面应平整,不允许有凸凹现象,严格按图 纸要求控制标高进出线口位置准确,便用接线维修。 b. 箱内的一二次回路应符合设计要求,线路排列整齐不得交叉,各线要留有适度余量。 c. 投入运行前要对所有配电箱进行复查,确保封锁无误后方可送电。 d.烟感、广播安装,由于灯具各类数量多,与烟感、广播、装璜布局会有不合理之处,需要与土建施工人员配合协商解决,按国家规范要求安装,做到横平竖直,高低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美观匀称,安装时需 注意几点如下: ① 安装时要保证其外形不被破坏,并做好成品保护。 ② 安装要牢固可靠,分支及接线处要便于检查。 ③ 烟、温感探测器,接线要正确,底座不允许有松动现象,探头要拧紧。 ④ 探头指示要安装在靠近明显处,以便确保是否工作。 ⑤ 广播安装要紧贴顶棚安装,不得少于三个固定螺钉。 ⑥ 设备接线首先检查设备绝缘,耐压情况查清设备铭牌阅读厂家技术资料,是否符合国家标准,严禁对微机控制设备进行绝缘测量,接线要使用专用工具,如油压钳、压线耳、手压钳、压二次线线耳,接好线要进行假动作试验,认真复查后方可接通设备,再 进行试验。 ( 3)配管施工工艺:本工程使用功能多而复杂,强弱电管敷设纵横错落数量之多,难度很大,值得一提是弱 电 系统配线安装,技术要求高。 具体施工工艺如 下: a. 平台配管:平台配管系根据设计要求,预先标出几何尺寸按类按规格分类、编号、编组进行敷管,在建筑平台架搭时,超前做好配管落料工作,并了解土建平台浇固厚度,预先弯好定型弯头,并套丝牙,做到长料长用,短料短用,用色漆标做好预制配管归类标志,根据配管要求,按次序分类捆扎,以备吊运上平台敷设安装施工实行定 位,在平台敷管定位基础上,按编组、编号电管施 工,由于平台配管与土建属于交叉施工,因此隐蔽验收必须及时办理,确保敷管定位准确,不漏敷,不错敷,保证工程质量。 b. 平顶配管:平顶配管其原则按照配管敷设方式进行,由于有的工程轻钢龙骨吊平顶,标高错落不一,因此采取预先做好网眼管卡,支架配件,按敷管路径埋设固定配管支架,在土建封顶前敷管基本施工完毕,并做好防腐油漆工作。 c.墙身配管:墙身配管主要是针对开关盒,插座盒,电话盒等到镶接配管,而在配管过程中,强调满足管盒设计标高要求,施工时采用水平测定手段,量出每一管盒标高位置,定位以后,预先埋好管盒,并用水泥沙 浆或其他方法固定,在完成管盒施工埋设基础上,将平台管或平顶管,沿墙身基准线,进行镶接,镶接完毕,派人员配合土建砌砖进行看护,避免出现半明半暗管现象,或防止配管人为折扁。 总之砖墙内敷设电管按常规做法。 ( 4) 布线: a. 系统布线采用铜芯阻燃线,耐压 等 级不低于 500V。 b. 管内或线槽、桥架内布线,应在建筑抹灰及地面工程结束后进行,穿线前,应将管内或线槽内的积水及杂物清除干净。 c. 导线在管内或线槽内不应有接头或扭结,导线接头应在接线盒内焊接或用端子连接,在潮湿场所穿完线后,管口均应做密封处理。 d. 不同系统,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线路,不能在同一管内或线槽的同一槽孔内。 e. 线路敷设后,对每回路的导线应和 500V 兆欧表测量其绝缘电阻,其对地的绝缘电阻值必须大于或等于 20 兆欧。 f. 管路超过下列长度时,应在便于接线处装设接线盒: ① 管子长度每超过 45m,无弯时; ② 管子长度每超过 30m,有一个弯时; ③ 管子长度超过 20m,有 2 个弯时; ④ 管子长度每超过 30m 时,有 3 个弯时; g. 管子入盒时,盒外侧应套锁母,内侧应装护口,在吊顶内敷设时,盒的内外侧均应套锁母。 h. 在吊顶 内敷设管路时,宜采用单独的卡具吊装或支撑物固定。 i. 管线经过建筑物的变形缝(包括沉降缝、伸缩缝、抗震缝等)处,应采取补偿措施,导线跨越变形缝的两侧应固定,并留有适当余量。 7. 3 探测器及手动报警按钮的安装: 探测器底座安装应在系统布线结束且室内装修工程完成,室内清理干净后进行,探测器的探 头、手动报警按钮应在调试前安装,安装有妥善保管采取防尘、防潮、防腐措施。 7. 3. 1 探测器的底座应安装牢固,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 150mm余量,且端部有明显标志。 探测器的“ +”线应为线色,“ — ”线应为蓝色,其余线应根据不同用途采用其它颜色区分,相同用途的导线颜色应一致。 导线采用焊接时,不得使用带腐蚀性的助焊剂。 7. 3. 2 探测器至墙壁、梁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探测器器周围 内,不应有遮挡物。 探测器至空调送风口边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至多孔送风顶棚孔口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 ,探测器距离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安装间距符合设计要求,安装 在走道顶棚上的,应居中布置,与其它管路发生冲突时,协调解决。 7. 3. 3 探测器的确认灯,应面向便于人员观察的主要入口方向。 7. 3. 4 在宽度小于 3m 的内走道顶棚上设置探测器时,宜居中布置。 感温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 10m;感烟探测器的安装间距,不应超过 15m。 探测器距端墙的距离,不应大于探测器安装间距的一半。 7. 3. 5 探测器宜水平安装,当必须倾斜安装时,倾斜角不应大于45。 7. 3. 6 手动报警按钮,应安装牢固并不得倾斜,安装高度为 ,外接导线应留有不小于 100mm 的余量,且在其端部应有明显 标志。 对手报警按钮,探测器应用专用设备结合厂家逐个进行试验,动作无误,编码与图纸一致。 7. 4 接口模块、总线隔离器的安装: 7. 4. 1 安装前首先检查其规格型号、安装位置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7. 4. 2 安装前应固定牢固、端正、位置便于工作于维修和操作,装设于吊顶内的,应设检查口。 7. 4. 3 引入引出导线采用金属软管保护,长度不宜大于 2m,并用管卡固定,固定间距小于。 进出处用锁母固定。 模块内接线端子压线必须紧密,并有标志。 7. 5 报警控制器的安装: 火灾报警控制器 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的不要进行安装。 7. 5. 1 控制器安装应牢固,不得倾斜,安装在轻质墙上时,应采取加固措施。 靠近其门轴的侧面距离不应小于 ,正面操作距离不应小于。 墙上安装时,其底边距地(楼)面高度不应小于 ;落 地式安装时,其底宜高出地坪 ,柜下面有进出线地沟,如果从后面检修时,柜后面板距离不应小于 1m,当有一侧靠墙时,另一侧距离不应小于 1m。 7. 5. 2 控制器的正面操作距离,当设备单列布置不应小于 ,双列布置时不应小于 2m,在值班人员经常工 作的一面,控制盘前距离不应小于 3m。 7. 5. 3 控制器的主电源引入线,应直接与消防电源连接,严禁使用电源的插头,主电源应有明显标志。 设备的接地应牢固,并应有明显标志。 7. 5. 4 引入控制器的接线应符合下列要求: a. 配线整齐、避免交叉,并应固定牢固。 b. 电缆芯和导线应留有不小于 20cm 的余量。 c. 端子板的每个接线端子接线不得超过 2 根,压接牢固,并有明显的标志。 d.。 电缆线芯和导线的端部均应标明编号,并与图纸一致,字迹清晰不易褪色。 e.导线应绑扎成束。 f.导线引入线穿线扣,在进线管处应封堵。 消防控制设备的安装: 7. 6. 1 消防控制设备在安装前,应进行功能检查,不合格者,不得安装。 7. 6. 2 消防控制设备的外接导线,当采用金属软管作套管时,其长度不宜大于 2m,且应采用管卡固定,其固定点间距不应大于。 金属软管与消防控制设备的接线盒(箱),应采用锁母固定,并应根据配管规定接地。 7. 6. 3 消防控制设备外接导线的端部,应有明显标志。 7. 6. 4 消防控制设备盘(柜)内不同电压等级、不同电流类别的端子应分开,并有明显标志。 7. 7 系统接地装置的安装:工作接地应采用铜芯 绝缘导线或电缆,不得利用镀锌扁铁或金属软管;由消防控制室引至接地体的工作接地线,在通过墙壁时,应穿入钢管或其它坚固的保护管;工作接地线与保护地线,必须分开,保护接地导体不得利用金属软管;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后,应及时作隐蔽工作验收。 验收应包括下列内容: a. 测量接地电阻,并做记录; b. 查验应提交的技术文件; c. 审查施工质量; 7. 8 系统的调试条件: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调试,应在建筑内部装 修和系统施结束后进行,调试负责人必须有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所有参加调试人员应职责明确,并应按照调试程序工作。 调 试前应按设计要求查验设备的规格、型号、数量、备品备件等,应按本规范的要求检查系统的施工质量,对发球施工出现的问题,应同有关单位协商解决,并有文字记录。 应按本规范要求检查系统线路,对于错线、开路、虚焊和短路等应进行处理。 7. 8. 1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电后,应按现行国家标准《火灾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的有关要求对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