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膜下滴灌工程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 = 代入式( 18): T=( m/ Ia) =( ) =3( d) (18) 以上设计参数如表 所示。 表 系统设计参数表 序号 参数名称 参数值 1 灌溉补充强度( mm/d) 2 系统总供水流量 Q( m3/h) ≥ 3 灌溉水有效利用率  4 灌水小区允许的偏差率 流量偏差率 [qv] 水头偏差率 [hv] 5 土壤湿润比 p(%) 6 设计灌水定额 m(mm)/( m3/亩 ) 7 设计灌水周期 T(d) 3 6 8 一次灌水延续时间 t(h/组 ) 5 3. 毛管的水力设计 在毛管进口安装紊流调压装置,毛管水利设计主要是计算毛管允许水头偏差、毛管极限孔数和长度。 本工程沿毛管铺设方向坡降为 ‰,按平坡计算。 毛管允许水头偏差 [hv]=, hd=( 410) : [Δh]= [hv]hd= =(m) (410) 毛管极限孔数和极限长度 毛管极限孔数 Nm计算, k=, [Δh2]=[Δh]=,d=16mm,Se=, qd=,根据式( 414)计算: Nm =INT   3 6  de qkS dh ( 414) =INT    =318(个) 毛管极限长度 Lm Se=,Nm=318,代入式( 422): Lm=S( Nm1) +S0 (422) =( 3181) + =127( m) 4. 管网布置与系统工作制度的确定 管网布置 毛管、支管 单行毛管沿 X 方向直线布置。 只管一般垂直于毛管布置,支管是由毛管的实际铺设长度限定的。 根据地块长度,每 块条田沿 X方向布设 3 列支管 ,毛管双向铺设,支管间距 则毛管长度为 ,见图。 分干管、支干管 沿 Y 方向每块条田布设两列分干管(见图 ),则支管长为 ,长度较为适宜;如布设一列(见图 ),支管长度为 195m,支管长度太长,水量集中, 7 需支管管径大。 530 25 53097.519597.52519597.588 .3 88 .5 25 88 .5 88 .3毛管分干管渠道道路支管条田1 条田2条田3 条田4水源 与首部 管网布置简图(1) (单位:m)N97.5XY 530 25 530 25 毛管分干管渠道道路支管条田1 条田2条田3条田4水源 与首部N19519525195195XY图3. 4 管网布置简图(2) ( 单位:m) 8 530 25 53019525195 25 毛管分干管渠道道路支管条田1 条田2条田3条田4水源 与首部NXY一分干 二分干三分干 四分干五分干 六分干七分干 八分干主干管 管网 布置简图(3 ) ( 单位:m) 5 30 25 5 3097.519597.52519597.58 8 .3 1 76 .6 1 76 .6 8 8 .5 25 8 8 .5 1 76 .6 1 76 .6 8 8 .3毛管分干管渠道道路支管条田1 条田2条田3 条田4N97.5XY 水源 与首部 管网布置简图(4) (单位:m) 9 故本设计每块条田采用沿 Y 方向布置两列分干管,如图 ,支管长度。 主干管可见图 、图 两种方向布置,干管总长度分别为 4242m、 4591m。 比较可知图 管线长,穿越地块较多,管道交叉多,需闸阀井、排水井等附属建筑多,故舍弃。 本工程采用图 布置方式,主干与分干呈“丰”字形布置,一条主干与 8 条分干垂直。 管网各部分布置详见彩色插页图 3Ⅰ 31。 系统工作制度设计 考虑到管理及轮作的需求,本工程轮灌组编组方式采用每次同时开启同一条条田上的两条分干管上的 4 条支管。 本系统共 8 条分干管、 48 条支管,共划分为 12 个轮灌组,此种运行作为本工程的设计工况, 详见彩色插页图 3Ⅰ 32。 各级管道设计流量的确定 出水孔设计流量为 qd=,一对毛管的滴头数为 N=INT ()2=440,代入式( 425) 可求得 1 对毛管流量为 ,1 条支管带INT()=128 对毛管,其流量为 128 =( L/h),计算参照图。 水流毛管首孔水流支管首孔支管128对毛管0.760.76一对毛管长为176. 6一条支管长为128 = 支管和毛管布设示意图(单位:m) 按照系统设计运行工况,出现水泵出口压力最大的水力线路为“ O— A— B—B1— B2— B3” (节点编号见彩色插页图 3Ⅰ 31)推算 B2B3 的流量为 1=( m3/h) ,B2B1BA 的流量为 2=( m3/h) , AO的流量为 2=277( m3/h),各管段的流量如表 所示。 10 表 各级管道流量表 出水孔流量( L/h) 成对毛管进口 处流量( L/h) 支管进口处流量( m3/h) 五分干管 主干管 B3B2 ( m3/h) B2B1B( m3/h) BA( m3/h) OA( m3/h) 277 以主干管流量 277( m3/h)为系统设计流量。 轮灌组数的校核 T=3d,C=20h,t=5h/组, N 轮灌组 =12 依据式( 111)和式( 114)计算: Nmax=INT )(125 320 组 tTC (111) N 轮灌组 =12组 =Nmax (112) 实际轮灌组数 N 轮灌组 =12,等于最大轮灌组数,满足设计要求。 5. 管网水力计算和支、干管管径的确定 毛管水力计算 毛灌水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