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本科生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对内部审计工作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内部审计的模式应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规范和完善的企业法人为主体,以有限责任制度为核心的新型企业制度。 要使内部审计真正起到监督经营者资本营运、维护资产安全完整、达到协助管理当局有效地履行职责和责任,就必须明确产权主体,建立产权监督体制,将内部审计置于产权主体的领导之下, 代表产权主体的利益进行工作,增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独立性,改变以往内市无力的现象。 内部审计的职能应以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为出发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 6 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企业作为独立的法人主体,在经营机制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管理模式也较传统的企业管理有本质上的差异,企业内部的管理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向管理现代化和科学化方向发展。 内部审计作为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其内在功能也随之增强,传统的主要以查错纠错为目的、以检查复核为手段对经济活动的结果予以监察、督促的基本监督职能已不能满足管理的需要,现代管理需要内部审计人员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增强服务意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业务事项进行鉴证,对其真实性、正确性表示意见,改变内部审计单一“签审”的被动方式; 内部审计人员还应积极参与企业内部的经营决策,对单位的决策、计划、方案的可行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性、有效性,经济活动的效益性进行评定估价,揭示矛盾、找出差距、分析原因、研究措施、提出建议,将服务意识贯穿于内部审计监督、鉴证、评价的全过程,并应充分发挥评价职能在内部审计中的作用,以促进企业不断完善自我约束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而有序发展。 内部审计 的内容和方法应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要求 内部审计是代表出资者、经营者、决策者从事的综合性的经济监督活动,直接参与生产、流通领域创造价值的过程,对企业全过程进行监督。 其监督的内容应突破传统的以财务收支为主的模式,向经济效益审计开拓发展,并以此为重点,旨在使内部审计成为充分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发展生产力的建设性审计。 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侧重审查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审计的评价职 7 能; 审计的目标重点应放在经济资源利用、开发的有效性和 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上,以单位经营效益审计、管理效率审计、资源配置 以及环境审计等为主要内容; 对企业的主要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逐步健全内部审计规范,提高审计人员素质 内部审计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和审计规范的完善程度,内部审计人员不能停留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而固步自封、裹足不前,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对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品德操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现代审计的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知识面的扩展。 积极应对挑战,改进提高审计方法 会计电算化的实施,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能为用户提供及时、准确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事业发展史上一次 史无前例的飞跃。 但在这个飞跃给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 会计电算化给审计提出了许多新问题、新要求 , 传统的手工审计已不能适应电算化的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必须与时俱进,改进和提高审计方法,适应新的审计要求。 三、 重塑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 (一) 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的定位 内部 审计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是一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 在现代企业中,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将资本投入企业,但不能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而授权董事会经营企业。 在现代企业经营现实中,由于企业 规模 的扩大,管理层次的增 8 多,经营领域的多元化及经营区域的广泛化,使得高层管理者直接监督其下属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日益困难,客观上需要一个专职的日常监督机构来帮助管理者履行这一职责,以确定下层人员责任履行情况的好坏。 在这种情况下内部审计应运而生。 所以内部审计就其性质来看,是一种管理权的延伸,是一种组织内部的管理活动。 内部 审计是高层管理者的参谋与助手 如果从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构成来看,一个完整的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是由三个子系统构成的:决策子系统、决策支持子系统和监督控制子系统。 只有 在决策支持子系统下做出的决策才是科 学的,同时,这一科学决策只有在不断的监控条件下,才能保证 它的。 失去监控,执行决策者责任履行情况无法判定。 内部审计作为监控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完善了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国有企业各层次管理部门工作的好坏、责任履行如何、对其业绩如何评价,在某种程度上依赖内部审计。 从这个意义上讲,内部审计是高层管理者的参谋和助手。 内部审计 的职能不仅是监督,更有服务与建设 内部审计从产生至今,职能经历了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 内部审计在企业中发挥的作用已从产生之初单纯的监督检查发展到偏重于服务的分 析评价,由此也找到了内部审计在企业中生存与发展的更广阔的空间。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审计人员被赋予了更新的职责和使命。 内部审计的职能不仅是监督,更有服务与建设。 由此导出其作用不仅在于监督企业的各职能部门履行责任,评价其工作好坏,还应帮助组织进行控制环境的营造,成为企业内部 9 控制过程设计的顾问。 审计是一种所有权的延伸 从根本上说,公司的存在是以所有者投入资本为前提的,在所有者设计了较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作用下,管理者就是要最大限度地保障所有者权益,内部审计作为一个专职监督部门也不例外 , 从 这个意义上讲,所有权与管理权目的是一致的。 那么内部审计无论在谁的领导下,都是站在保护所有者权益的高度开展工作。 我国企业内部审计最初是在政府的要求下建立起来的,由于体制原因,很多企业根本意识不到它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位置,以至于把内部审计当成一种行政任务敷衍了事。 有些内部审计人员也把自己当成国家审计的代表,不从企业实际出发开展工作,把内部审计看成是国家审计的哨兵,单纯对管理者实施监督导致管理者认为是有意刁难。 随着企业经营自主权的扩大,其被合并或被撤销就不足为奇了。 这种错误的定位,影响了内部审计的生存与发展。 鉴于此,我们有必要从根本上重新认清内部审计的性质、职能与目标,为其发展扫清认识上的障碍。 在此基础上重新架构内部审计的设置模式。 审计部门要正确处理代表所有权监控与服务于管理部门的关系 内部审计机构在企业中无论是在董事会领导下还是在监事会和总经理领导下,都必须明确:日常工作的开展是以财务审计及经济效益审计为基础的,而且要立足于服务,要树立寓监督于服务中的思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