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区地质勘查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内容摘要:
勤部门准备救灾物资和设备,做好受灾地区人员和救援人员的统计工作,组织好医务、家属及治安等项工作。 灾区救护人员应注意 : ①以抢救遇难人员为主,本着先活者后死者、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 ②在进入灾区侦察时,要带有灭火器材,发现火源要及时进行扑灭,应尽快恢复原有的通风设施,迅速将有害气体排出,这样即有利于抢救 28 遇难人员,减轻遇难人员的中毒程度,又可以消除对其他人员的威胁。 ③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清除因爆炸而引起的道路堵塞物,以便于救人。 ④寻找火源,扑灭爆炸引起的火灾。 车辆伤害事故处理 发生车辆伤害事故,容易造成颅脑创伤、胸腹创伤、全身性骨折以及外伤,要按下面的程序进行抢救: ( 1)设置醒目事故障碍标志, 迅速报警,防止事故扩大。 ( 2)关闭事故车辆发动机,尽快离开事故车辆。 ( 3)如果救出的人身上有外伤,把他抬到安全地点后,尽快地脱掉(或剪开)他的衣服,先止住伤口出血,缠上绷带。 包扎后,如果伤口上有杂物,不要用水清洗,避免手接触及伤口,更不可用脏布包扎。 ( 4)如果救出的人有骨折现象,应先对骨折做临时固定,条件允许时可给他吃点止痛和消炎药,但头部和腹部受伤时不可给他服药和喝开水。 ( 5)如果救出的人有颅脑创伤而昏迷,常因舌后坠、呕吐物的误吸或口鼻出血等堵塞在喉部而有呼吸道梗阻现象。 容易加重脑组织的出血和水肿 或使伤员窒息。 注意观察并及时保持气道通畅。 ( 6)如果受害者被困在车内或被车辆部件卡住,千万不可鲁莽,仔细观察后再进行救出。 刺入身体的异物,不要随意拔出而应使之尽量固定,防止引起反复出血。 ( 7)进行上述急救后,尽快转送医院治疗。 29 高处坠落事故处理 ( 1)作业过程中,发生等天、溜井或地表坠落事故;首先发现人应立即汇报本单位应急指挥中心,说明事故发生地点,性质、范围及波及面。 ( 2)在井下抢救时,注意封锁井口,小心清理井口杂物,无关人员严禁入内。 ( 3)救护人员应注意携带安全绳、安全带、工具,自上 而下检查井筒内的杂物及设施,能随时方便清除的清除,能临时固定的固定。 决不能冒险下人施救,也不能造成二次坠物。 ( 4)以抢救遇难人员为主,本着先活者后死者、先重伤后轻伤、先易后难的原则进行。 ( 5)发生高处坠落伤事故时,容易造成急性颅脑创伤、胸腹创伤、全身性骨折以及外伤,抢救时要注意对伤员的临时清除呼吸障碍和绑扎固定,防止在向上提升和运输过程中加重伤情。 食物中毒 处理 夏季时因天气炎热,肉类及海产品等易发生腐败变质,故食物中毒现象经常发生,在发生食物中毒时可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 1)催吐:病人神志清楚 且能合作时,催吐法简便易行。 可让病人饮温开水 300500毫升,然后自己用手指或压舌板、筷子刺激咽后壁或舌根诱发呕吐。 如此反复进行,直到胃内容物完全呕出为止。 ( 2)导泻:服用泻药可清除进入肠道内的有毒食物。 一般取蕃泻叶15 克,用开水冲服。 若病人的年龄较大且体质较弱,则选用缓泻剂元明 30 粉用开水冲服。 ( 3)利尿:服用利尿剂可促进已吸收的毒素从尿液中尽快排出。 一般选双氢克尿塞 25mg 加安体舒通 40mg 用开水送服。 ( 4)解毒:如果是吃了变质的鱼、虾、蟹等海产品引起的食物中毒,则可取食醋约 100 毫升,加水 200 毫升,稀释后一次服下。 若误食了变质的饮料或防腐剂,为了保护胃肠粘膜,可服用鲜牛奶或蛋清、米汤等。 ( 5)补液:催吐、导泻及利尿后,机体丧失了较多的水分,应饮用%的盐开水补充(其配法为每 100 毫升的温开水中加入食盐 克)。 ( 6)如果经上述急救,症状未见好转,或中毒较重时,应尽快送往附近医院或呼叫 120 急救中心。 其它事故应急 处理 ( 1)高温作业与防暑 温度和热辐射构成了热作业环境要素,它们影响人体的散热和作业环境的舒适度。 施工人员在①具有生产性热源,其工作地点气温高于室外气温 2℃或 2℃以上的作业;②有热源生成场所中每小时散热量大于84kJ/m3 的作业;③工作地点热辐射强度超过 ( )的作业;④工作地点气温 30℃以上、相对湿度超过 80%的作业,导致人体产生一系列的生理机能的改变,如体温调节、水盐代谢、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和泌尿系统等方面适应性变化,以维持热平衡,但超过一定的限度,则可能导致热量在体内的蓄积,发生中暑。 发现有人中暑,立即停止作业,到阴凉和通风的地方休息,脱掉衣服,服用防暑药品。 严重的及时送医院治疗。 31 ( 2)“传染病”的处理预案 有时生产 作业场所存在各种病毒和细菌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可使作业人员患传染病,如布氏杆菌病、炭疽、森林脑炎病、非典型肺炎、禽流感等,一经发现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①立即向 卫生部门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汇报,请求援助; ②及时地将传染病病患者,送往当地大医院或有医疗保证、设施齐全的医院救治,同时采取相应的隔离保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和少数人重复感染,造成严重的后果。 尽快用水清洗或用消毒水擦洗接触部位,脱掉任何可能接触的衣物或首饰;脱掉的废弃物按废弃物处理程序处理;并在废弃物的容器或包装袋上贴上“生物废弃物”标签;立即向公司报告 ,由公司和当地传染病防治机构报告; ③在有关部门指导下,对现场进行彻底消毒,并协助开展流行职业性传染病学调查,追访传染源。 抢救运输伤员 注意事项 ( 1)如果伤员伤情不重,可采用肩、背、抱、扶的方法将伤员运出事故地点或巷道,然后搭乘人车或空矿车转送到地面。 ( 2)如果伤员有大腿或脊柱骨折、大出血或休克等情况时,就不能用肩和扶的办法,一定要用担架搬运抬送。 搬运伤员的担架可用专门准备的医用担架,也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笆、木棍和等临时绑扎而成。 把担架准备好并放平后,两人站在伤员的一侧,其中一人抱住伤员的颈部及下背部,另一人抱住伤员的臀部和大腿,平稳的把伤员托起放在担架上。 若有三人时,则一人抱住伤员的上背部和颈部,一人抱住臀部和 32 大腿,第三人托住腰和后背,动作一致而平稳地把伤员托起放在担架上。 ( 3)搬运脊柱骨折的伤员时千万要注意,不可随便搬动和翻动伤员,也绝对不可用抬、掮、背、抱的方法搬运,一定要用木板做的硬担架抬运,伤员放到担架伤以后,要让他平卧、腰部垫上一个衣服垫,然后用三、四根布带把伤员固定在木板上,以免在搬运时滚动和跌落,否则极易造成脊柱位移和扭转,刺伤血管和神经,使下肢瘫痪。 伤员搬运到大巷,可连同担 架一起固定在专用的人车,并立即向地面医院转送。 ( 4)怎样才能把伤员安全可靠地转送到地面医院去呢。 一般应注意以下八点 : ①在搬运转送之前,一定要做好对伤员的检查和完成初步的急救处理,以保证转运途中的安全。 ②要根据伤员的轻重,决定适当的搬运方法。 ③用担架抬运伤员时,一定要使伤员脚朝前,头在后。 这样可使后面的抬送人员能随时看到伤员的面部表情。 如果发现有异常变化,就能停下来及时抢救。 ④搬运行进中,动作一定要轻,脚步一定要稳,步伐一定要力求迅速而一致。 千万要避免摇晃和震动。 如果条件许可,一副担架要另派 23 人跟着,以便随时接力更换,保证搬运的速度。 ⑤在井下沿上山巷道向下搬运时,伤员的头要在后面,担架前低后高,以保持平稳和使伤员舒适。 如果沿下山巷道向上搬运,则头在前,脚在后。 ⑥将伤员抬运到大巷以后,如有专用车辆转送,一定要把担架放平稳。 运行速度不宜太快,以避免颠簸; 33 ⑦在抬运转送中,一定要给伤员盖好毯子或棉衣,注意身体保温,防止受寒受冻。 ⑧抬运人员一定要沉着镇定,不论遇到什么情况,都不可惊慌失措。 现场自救与互救 自救、互救的行动准则 ( 1)因事故造成自己所在地点有毒有害气体浓度增高,可 能危及人员生命安全时,必须及时正确地佩戴自救器,并严格制止不佩戴自救器的人员进入灾区工作或通过窒息区撤退。 撤退时要根据灾害及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对应措施。 ( 2)在受灾地点或撤退途中,发现受伤人员,只要 有生命迹象 ,就应组织有经验的同志积极进行抢救,并运送到安全地点。 ( 3)对于从在区内营救出来的伤员,应妥善安置到安全四点,并根基伤情,就地取材,及时进行人工呼吸、止血、包扎、骨折临时固定等急救处理。 ( 4)在现场急救和运送伤员工程中,方法要得当,动作要准确、轻巧,避免伤员扩大伤情或受到不必要的痛苦。 ( 5)在灾区内避灾待救时,所有遇险人员应主动把食物、饮用水交给避灾领导人统一分配,矿灯要有计划的使用。 没人应积极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精心照料伤员和其他同志,共同渡过难关,安全脱险。 各类事故的急救 对毒蛇咬伤人员的急救 34 ( 1)绑扎伤肢:在咬伤肢体近侧约 5~ 10 厘米处用止血带或橡胶带等绑扎,以阻止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然后用手挤压伤口周围或口吸 (口腔粘膜破溃者忌吸 ),将毒液排除体外。 ( 2)冲洗伤口:先用肥皂水和清水清洗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高锰酸钾或净水反复冲洗伤口。 ( 3)局部 降温:先将伤肢浸于 4~ 7℃ 冷水中 3~ 4 小时,然后改用冰袋,可减少毒素吸收速度,降低毒素中酶的活力。 ( 4)排毒:咬伤在 24 小时以内者,以牙痕为中心切开伤口成 “十 ”或 “艹 ”形,使毒液流出,亦可用吸奶器或拔火罐吸吮毒液。 但口不宜过深,以免损伤血管。 若有蛇牙残留宜立即取出。 切开或吸吮应及早进行,否则效果不明显。 ( 5)药物治疗:常用的解毒抗毒药有 季德胜 蛇药 (首次 20 片用烧酒30 毫升加温开水服下,以后每 6 小时 l0 片 )等,还可用半枝莲 60 克、白花蛇舌草 60 克、七叶一枝花 9 克、紫花地丁 60 克水煎内服外敷。 ( 6) 当 救护队来到现场后,应转由救护队 送医院 救治。 对中毒或窒息人员的急救 ( 1)立即将伤 员 从危险区抢运到新鲜风流中,并安置在顶板良好、无淋水的地点。 ( 2)立即将伤员口、鼻内的粘液、血块、泥土、碎煤等除去,并解开其上衣和腰带,脱掉其胶鞋。 ( 3)用衣服覆盖在伤员身上以保暖。 35 ( 4)根据心跳、呼吸、瞳孔等特征和伤员的神志情况,初步判断伤情的轻重。 正常人每分钟心跳 6080次、呼吸 1618次,两眼瞳孔时等大、等园的,遇到光线能迅速收缩变小,而且神志清醒。 休克伤员两瞳孔不一样大、对光线反应迟钝或不收缩。 对呼吸困难 或停止呼吸者,应及时进行人工呼吸。 当出现心跳停止的现象(心音、脉搏消失,瞳孔完全散大、固定,意志消失)时,除进行人工呼吸外,还应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 5)对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的中毒者只能进行口对口的人工呼吸,不能进行压胸或压背法的人工呼吸,否则会加重伤情。 当伤员出现眼红肿、流泪、畏光、喉痛、咳嗽、胸闷现象时,说明是受二氧化硫中毒所致。 当出现眼红肿、流泪、喉痛及手指、头发呈黄褐色现象时,说明伤员是受二氧化氮中毒。 ( 6)人工呼吸持续的时间以恢复自主性呼吸或到伤员真正死亡为止。 当救护队来到现场后,应转由 救护队用苏生器苏生。 对烧伤人员的急救 烧伤 人员 急救要点可概括为“灭、查、防、包、送”五个字。 ( 1)灭:扑灭伤员身上的火、使伤员尽快脱离热源,缩短烧伤时间。 ( 2)查:检查伤员呼吸、心跳情况;检查是否有其他外伤或有毒气体中毒;对爆炸冲击 及 烧伤伤员,应特别注意有无颅脑或内脏损伤或呼吸道烧伤。 ( 3)防:要防止休克、窒息、创面污染。 伤员因疼痛和发生休克时或发生急性喉头梗阻而窒息时,可进行人工呼吸等急救。 为减少创面的污染和操作,在现场检查和搬运伤员时,伤员的衣服可以不脱、不剪开。 36 ( 4)包:用较干净的衣服把 伤面包裹起来,防止感染。 在现场,除化学烧伤可用大量流动的清水持续洗外,对创面一般不做处理,尽量不弄破水泡以保持表皮。 ( 5)送:把严重伤员迅速送往医院。 搬运伤员时,动作要轻柔,行进要平稳,并随时观察伤情。 对出血人员的急救 对这类伤员,首先要争分夺秒,准确有效地止血,然后再进行其他急救处理。 止血的方法出血种类的不同而不同。 出血的种类有: ( 1)动脉出血,血液是鲜红的,而且是从伤口往外喷射。 ( 2)静脉出血,血液是暗红色,血流缓慢而均匀。 ( 3)毛细血管出血,血液呈红色, 像水珠似地从伤口流出。 对毛细 血管和静脉出血,一般用干净布条包扎伤口即可,大的静脉出血可用加压包扎法止血,对于动脉出血应采用指压止血法或加压包止血法。 对于因内伤而咳血的伤员,首先使其取半躺半坐的姿势,以便于呼吸和预防窒息,然后劝慰伤员平衡呼吸,不要惊慌,以免血压升高,呼吸加快。 使出血量增多。 最后,等待医生下井急救或护送出井就医。 对骨折人员的急救 对骨折者,首先用毛巾或衣服作衬垫,然后就地取用木棍、木板、竹片等材料做成临时夹板,将受伤的肢体固定后 抬送医院。 对受挤压的肢体,不得按摩、热敷或绑电缆皮,以免加重伤情。 对溺水者的急救 37 对溺水人员应迅速采取下列急救措施: ( 1)转送:把溺水者从水中救出以后,要立即送到比较温暖和空气流通的地方,松开腰带,脱掉湿衣服,盖上干衣服,以保持体温。 ( 2)检查:以最快的速度检查溺水者的口鼻,如果有泥水和污物堵塞,应迅速清除,擦洗干净,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 3)控水。 使溺水者取俯卧位。矿区地质勘查项目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相关推荐
水 系统, 所以 采用滗水器控制系统,间歇排水 的方式在成水头损失 过 大,池容的利用率不理想, 所以 ,一般来说并不太适用于大规模的 化工废水处理。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第 5 页 A/O 法 A/O 脱氮工艺是一种前置反硝化过程工艺,是一个 80 年代初开发的污水处理工艺。 污水经过预处理后,先流入缺氧反应池,利用硝化细菌将污水中的有机氮转化成 NH3N,再与原污水中的
听我讲课,让他给我指出自己讲课过程中的缺点和不足,刚开始的时候老师的最多的一点就是每节课重点不突出,在经过一次次的锻炼后老师对我说现在已经能很好的把握一节课的重点难点了。 听了这些话我明白自己有进步了一点。 三、板书不发愁 上课的过程中板书是不可或缺的,由于在实习之前我没有很好的练板书以至于刚开始时都搞不清楚 ...... 本文来自公务员之家,查看 正文请使用公务员之家站内搜索查看正文。 26
工程技术人员在紧急行动中承担消防组织救援队队员的职责。 操作要点 接警 接警时要详细记录下楼宇号和房号,并询问(起火原因)、燃烧物质种类,火险现场是否有业主、使用人在家。 消控中心接收到消防设备报警信号,立即通知巡逻人员赶到现场核实,若火险成立 ,立即向消控中心报警。 消控中心接到正式火险警报信号后立即向管理处主管 报警。 并且 将安防监控系统的摄像云台切换到火险周边地区进行监控运行。 就地调度
当 (支付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3. 违反本合同第 条约定,应当 ( 支 付 违 约 金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乙方: 1. 违反本合同第 条约定,应当 ( 支付 违 约 金 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2. 违反本合同第 条约定,应当 (支付违约金或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3. 违反本合同第 条约定,应当 ( 支 付 违 约 金或损失赔偿额的 计算方法)。 丙方: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