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技术措施内容摘要:
板控制线,以便进行墩柱钢筋绑扎、模板支立及验收。 模板加工及支立 桥墩(台)柱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标准每节长度 4m,再另外加工 2m、1m、 定型钢标模,各节模板采用螺栓连接,接缝处采用橡胶垫防止漏浆 并将接缝处理平顺,不得产生接头错台及漏浆。 模板支立时,在承台上用砖模调整柱模高度,然后将钢模板立在砖模上, 先将模板拼装调整至规范要求,再采用吊机 将模板进行墩柱中心对位,模板对中后,在四角设置地锚,通过钢丝绳调节模板垂直度,直至符合要求为止,最后穿对拉螺丝对拉;柱模与系模板连接成整体。 混凝土 浇注 每一承台上两棵墩柱系梁同时浇注,保证墩柱的整体性能。 曲线部分及系梁部分采用支架支撑, 混凝土 浇注时立柱采用串筒下料,并注意下料厚度(一般控 制在 30~ 40cm)。 施工人员顺爬梯进入模板内振捣并注意振捣均匀、密实,做到不漏振,不过振,整体成型,以利美观。 二次浇筑时,先期浇筑的砼要进行凿 毛处理,使新老砼面 接触良好。 混凝土 养生 拆模后,墩柱采用薄膜覆盖自然养生。 试验墩柱施工 选择高度较低的墩柱作为试验墩柱,施工时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施工,现场技术人员对砼的配合比、施工时的状态、现场振捣情况、模板情况进行记录,拆模 后对成品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找出存在的问题及需采取、改进的措施,并写出总结报监理工程师审核。 试验墩柱若存在较明显的外观缺陷,则及时对该墩柱 进行返工处理。 本标段承台有多种型式,在放样和绑扎钢筋时应熟悉图纸,以防相互混淆。 根据现场条件,承台基本采用打钢析桩 围护。 质量保证措施 模板制作及安装 模板应具有足够刚度、强度以保证其受力要求,确保多次周转不变形,模板拼接处要求严密、平整、不漏浆、拆除方便。 为了保证砼的外观质量,模板间的接缝应采用适当的塑纸衬平,模板与模板间一定要接平。 模板在安装前要铲除残剩于模板上的砼,并在模板上涂刷足隔离油或脱模剂,但不得沾污钢筋。 钢筋制作及绑扎 进场的钢筋应按规定分批验收,进行力学性能试验合格后方能使用,对焊接的钢筋除焊工应有合格等级证书外,还应按规定进行力学试验合格后方可进 行绑扎钢筋。 钢筋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设计图进行翻样,并按翻样图进行弯配钢筋,确保每根钢筋的尺寸及位置准确。 混凝土 施工质量保证措施 采用滑槽或吊斗倒入等入模方法。 混凝土 振捣要密实不漏振不过振,拆模后砼表面无蜂窝麻面,达到外光内实的要求。 序号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1 混凝土 强度( mpa) 在合格标准内 2 尺寸( mm) 177。 20 3 顶面高程( mm) 177。 10 4 轴线偏移( mm) 15 墩柱工程 桥梁立柱清水 混凝土 的表面质量是影响到整体美观的一个重要部分,要保证清水 混 凝土 的表面质量,保证其表面平整、光滑、无缺陷、无接搓、色泽一致是立柱施工的一个重点,所以立柱模板均采用大型钢模板。 (四)箱梁工程 现浇 箱梁是最重要的外部结构,不仅其质量关系到整个立交的结构质量, 现浇 箱梁的外观也直接关系到整个立交的外观质量。 在架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现场准备及架设设备准备等。 支架搭设要求 箱梁施工范围内必须对非旧有路面快车道地段进行加固处理,场地平整压实后,再铺 30cm 灰土加 10cmc20 混凝土 处理。 现状快车道路面部分考虑铺设木板后搭设支架。 模板要求 为了保证箱梁外表面砼的光洁和平整,箱梁的外模板采用大型竹胶板。 在铺设梁底模时应设置预拱度,以抵消各种弹性压缩造成的影响。 浇筑 混凝土 及养护要求 每段先浇筑跨中部位砼,再由跨中向支点扩展,以减少支架沉降影响。 对箱梁横截面砼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底板和腹板 混凝土 ,振捣完成后并等到混凝土 达到一定强度后方可进行第二次浇顶板 混凝土。 混凝土 浇筑完毕后用湿麻袋,草包遮盖,经常洒水,保持 混凝土 湿润状态。 路基填土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质量检验标准。 组织机构和资源配置 组织机构与职责 根据施工组织和现场作业要求,我单位将要求配置管理及作业人员,所有参加箱梁施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以架搭设人员、模板加工制作人员、钢筋制安人员、砼拌和运输浇注人员及预应力施工人员,均应进行岗前培训,熟悉掌握相应的技术要求和操作要领。 机械配置 按三联同时施工组织模板支架,每联错开施工组织砼浇注,预应力施工的要求并适当考虑应急备用的要求施工现场配置的机械设备如下: 序号 设备名称 单位 生产能力 数量 1 钢管或碗扣支架及配套扣件 t 1600 2 模板 m2 25000 3 砼拌合站 座 240m3/h 1 4 砼拌合站 座 120m3/h 1 5 砼运输罐车 辆 8m3/车 150 6 输送泵 台 60m3/h 4 7 吊车 辆 50t 3 8 电焊机 台 30kw 15 9 对焊机 台 75kw 2 10 钢筋弯曲机 台 3 11 钢筋切断机 台 3 12 钢筋调直机 台 40mm 2 13 千斤顶 套 12 14 水泥浆拌合站 台 2 15 木工圆锯 台 450mm 以内 2 16 木工平刨床 300mm 2 17 木工压刨床 600mm 2 18 装载机 辆 2m3 14 19 载货汽车 辆 4t 5 检验试验仪器 拌合站配置原材料、砼性能检验的全部仪器、设备现场配备、测量仪器及所有检验试验仪器设备,中心实验室配备千斤顶校验仪器设备。 地基处理 挖孔桩、承台、墩柱浇注完毕,砼强度达到规范要求且经监理工程师检验合格同意后即进行基础处理。 支架场地内地基的好坏不仅直接影响梁体底模预留沉降值的大小,而且对防止梁体砼产生裂纹有决定作用,因此支架地基处理必须坚实。 采用水泥稳定碎石将承台基坑分层夯实至原地面标高后,将桥下原地面平整碾压后,铺筑 30cm 的灰土(重型击实 93%);上面 c15 砼浇注 10cm,并形成路拱,两侧 1m 范围内作排水处理,以便于上部施工、养护过程中排水及基础稳定。 支架 根据桥型结构特点和施工条件,为保证高跨上部梁体施工时的稳定性,梁体离地面 12m 以下采用碗扣式支架或扣件式支架,有交通要求的部分采用梁柱式钢支架。 模板 、底模:在支架搭好后铺设 10 10cm 的方木,间距 50cm(支座处为 30cm)。 用三米直尺检查平整度,对误差大于 3mm 者进行调整。 宽度随桥梁宽而定,比翼板 宽出 ,以便支撑外模支架及检查人员行走,方木上顺桥向铺设 4cm 木板,间距 30cm,放出梁的中心和两外缘特征点然后铺 设 2cm 厚竹胶板(以保证整体刚度和砼成型后的外观质量)。 底模侧面与侧模接触部位填塞塑料泡沫或双面胶加海绵处理,并将底模与侧模连接固定,以防漏浆, 同时设置预拱值(根据支架预压弹性变形及张拉起拱度综合考虑)。 施工中要求线型美观顺畅。 侧模:采用小型钢或钢管弯制成符合设计要求的骨架,面板采用2cm 厚的竹胶板,下端较侧模低 1~ 2cm,接缝采用填塞塑料泡沫或双面胶加海绵进行处理。 主线 桥在内侧预留横向预应力张拉位置,其横板同端模。 内模:在底板及腹板砼浇筑后,用碗扣支架或扣件支架及方木支撑,用竹胶板或定型钢模板拼装内模,浇砼时按设计要求预留拆除内模天窗,内模拆除后吊木板补浇砼。 端模:采用钢木组合模板,使其钢度大,拆装方便,以利周转。 立模时位置角度要准确,保证与钢绞线垂直。 预压 采取分孔预压方案,在底板上采用预制块或其它固体重物预压,预压重量为梁体自重的 100%,按梁体荷载布置配重,第一、第二次各压总重的 30%, 第三次压总重的 40%。 第一次压重后,根据沉降量每 1~ 2 小时作一次沉降观测,观测 24 小时,全部重量压完观测 48 小时(观测时间以沉降稳定为准)。 观测 点纵向设于跨中及 1/4 跨处,横向根据桥面宽度一般设于梁底板两侧,桥面较宽时在中心增加 1~ 2 个观测点。 沉降值稳定后,即可卸载。 观测时要注意地基的变 化,综合观测结果,算出沉降值及弹性恢复值。 卸载后观测记录支架弹性恢复值作为浇筑 混凝土 预拱值。 根据预压结果,调试底板标高。 支座安装 安装前对支座垫石进行检查,标高要符合要求,两个方向的四个角高差不大于 2mm。 全面检查支座,查看零件要齐全,安装前仔细擦洗相对滑动面,擦净后在四氟滑板的储油槽内注满 295 硅脂。 支座上下各部件纵横向必须对中,当安装温度与设计温度不同时,活动支座上下各部件错开的距离必须与计算值相等。 安装时支座顺桥向中心线与主梁中心线平行。 支座与桥梁上下部构造的连接式采。桥梁工程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相关推荐
使新 旧 拱圈共同受力 的加固方法。 更换 斜 拉索 Stadyed cable replacement 对 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的斜 拉索进行更换。 焊接加固 法 Welding strengthening method 采用焊接工艺对钢构件进行加固的方法。 栓接加固 法 Bolting strengthening method 采用螺栓连接工艺进行加固的方法。 裂纹修 理
桩基施工的安全难点: 作业环境复杂 施工机具简单,但种类多,易造成伤害 桩基施工的主要危险源: 高处坠落,地面作业人员或过往人员不慎坠入桩孔。 物体打击,地面物体掉入桩孔中,孔中升降中的器具掉下。 淹溺,遇有流沙或涌泥,或地下水位高,压力大,孔内瞬间大量涌水。 坍塌,孔壁没有护臂措施,或未按土质情况采取防流沙、涌泥措施,孔壁坍塌,掩埋孔底作业人员。 机械伤害,主要是在施工机具的使用中,施工人员
心技术人员在 2 小时内回复,并尽快赶至现场提供服务,一般故障在 24 小时内修复,如遇重大故障暂时无法修复,应先提出替代解决方案并维持系统运行,后以最快速度解决问题。 中央空调系统方案书 格力 专业的环境解决方案、专业的产品供应商 — 值得您优先选用的空调品牌 17 ( 2) 技术培训计划 1 前言 生产厂家及时、优质的服务固然是保证设备 良好运行的重要因素
系统的个人电脑; 教室:一台装 WIN XP 系统的教学用计算机; 广播室:一台装 WIN XP 系统的计算机; 机房:配置 300 台计算机。 每栋建筑的布局具体如下表: 位置 详细信 息 每层个数 层数 共需计算机台数 教学楼 教室 9 3 27 综合大楼 图书馆 28 1 28 电子商务室 70 1 70 三个机房 300 1 300 办公楼(只计算一层) 管理员 1 不计 1 财务部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