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g600-240fk6g32am给水泵组检修工艺内容摘要:

在大端盖双头螺栓上装上大螺母,并用手紧螺母。 3) 用螺栓液压张紧装置按下述步骤进行,紧固大螺母 : (a) 将螺栓液压张紧装置放在对称的双头螺栓上,手动拧紧其 缸 体,使底架紧贴在大端盖上。 (b) 系统内增加油压至 75MPa,用旋棒将大螺母拧紧。 (c) 操纵增压泵上的阀门释放系统中的油压,断开油管拆下液压 张紧装置。 (d) 重复 (a)到 (c)直到拧紧所有大螺母。 4) 装上螺栓保护帽。 5) 装上保持环。 6) 装上联轴器键,并装上半联轴器,检查联轴器对中性,然后装好联轴器及保护套。 7) 装好所有管道及仪表。 DG600240 型汽动给水泵拆装顺序和工艺要求 维修的准备工作 在开始任何一种维修作业之前,必须按下列步骤隔离给水泵: a) 切断电机电源及润滑油系统电源 ( 切断汽轮机系统及润滑油系统,请参见汽轮机说明书 )。 b) 切断所有仪表的电源 , 拆去妨碍拆卸芯包的所有周围管道。 c) 关闭泵组的给水进,出口阀门和再循环阀。 d) 切断冷却水源。 e) 关闭二级中间抽头阀门。 f) 打开放水阀和排气管,放尽 筒 体内的水。 g) 拆出联轴器防护罩和半联轴器。 h) 拆去大筒体与进出口端盖之间的保持环密封挡圈及 O 型圈。 i) 进行任何维修之前,必须保证泵壳内已无压力。 检查轴承 a) 传动端 轴瓦 1) 拆卸所有影响拆卸工作的仪表。 2) 拆下那些影响拆卸工作的小口径管道。 3) 拆下与给水泵联接的联轴器护罩,并断开联轴器 , 使用专用工具采用加热的方法拆下对轮。 4) 拆下紧固传动端轴瓦盖与进口端盖之间的连接螺栓。 5) 拆下轴瓦盖与轴承支架间双头螺栓上的紧固螺母并拆下定位销 ( 注:定位销应作好左右标记 )。 6) 在轴承盖上装上吊环。 用顶丝顶起轴瓦盖,小心地将盖吊开,起吊时应小心避免碰坏轴承支架两侧的挡油圈。 7) 拆下轴瓦压盖与轴承支架间双头螺栓上的紧固螺母,拆下定位销,用顶丝顶起轴瓦压盖,并取下 ( 注:定位销应作好左右标记 )。 8) 拆下上瓦和挡油圈,分别测量有下瓦和无下瓦情况下的抬轴量 , 将下瓦和挡油圈转上来并拆下。 注:轴瓦和挡油圈的上,下两部分都不能互换,因此 ,为了组装时易于辨别,应将上瓦和下瓦明显地作上记号。 9) 检查轴瓦乌金与轴颈接触部位有无损坏和磨损现象,并检查挡油圈是否磨损或损坏,必要时更换新的。 注:在最后组装之前,应给轴和轴承表面稍微涂上一点润滑油。 10) 绕轴转出下 瓦 和挡油圈,然后放下轴。 b) 自由端径向轴 瓦和 推力轴承 1) 断开并拆下所有仪表。 2) 拆下所有影响拆卸工作的小口径管道。 3) 拆下传动端联轴器护罩,并断开联轴器。 4) 拆下端盖与自由端轴承支架间的紧固螺钉,取下端盖,卸下 O 型圈。 5) 拆下轴瓦盖与轴承支架间双头螺栓上的紧固 螺母,并取出定位销 ( 注:定位销应作好左右标记 )。 6) 拆下紧固轴承支架盖与大端盖的螺栓、螺母。 7) 在轴承支架盖装上吊环,吊起顶丝顶起轴承支架盖,小心地吊开轴承支架盖,以免损坏挡油圈。 8) 取出定位销,拆下径向轴承压盖上的双头紧固螺栓,取下轴承压盖 ( 注:定位销应作好左右标记 )。 9) 拆下上瓦和挡油圈。 10) 拆下推力轴承罩上的紧固螺钉和定位销 ( 注:定位销应作好左右标记 ) ,用顶丝顶起推力 轴承罩并取下, 取出推力瓦后, 分别测量有下 瓦 和无下 瓦 情况下的抬轴量。 11) 撬起轴,将下 瓦 和挡油圈转出。 12) 松开弹簧,从 轴瓦 支架上拆下润滑油密封圈。 13) 拆下 紧 固端盖上挡板的内六角螺钉,拆下挡板,从端盖的凹槽内拆下润滑油密封圈和弹簧。 14) 按下述方法依次拆下整个推力轴承撑板: 推力轴承的电阻测温探头是插在推瓦块内的,并固定在推力轴承撑板上,在将推力轴承撑板从轴承支架上拆下以前,应将测温探头,导线从外端子拆开,穿过密封套,将导线送出来。 绕着轴转动整个推力轴承撑板,直至带防止动销的半个撑板能被拆下来,然后转动另半部分撑板直至取下。 按同样方法拆下推力盘另一侧的推力轴承撑板。 15) 检查径向轴承、轴颈部分、推 力瓦块、推力盘、对开的润滑油密封圈和挡油圈是否损坏或磨损,间隙值参见表 2,如有必要诸更换新的部件 ( 未注明均为单侧间隙 )。 表 2 汽动给水泵转动间隙 序号 间隙位置及名称 数值 (mm) 1 抛油 (水 )环与挡油 (水 )圈径向间隙 2 径向轴瓦径向间隙 3 水泵叶轮各径向间隙、平衡鼓与平衡衬套径向间隙 4 密封轴套与密封衬套径向间隙 5 平衡鼓处蝶形弹簧轴向间隙 6 叶轮与密封环轴向间隙 4 7 推力轴承总轴向间隙 说明: (a)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推力瓦块上除了巴氏合金钝暗面以外,不应有其它可观察得到损 伤 ,建议当巴氏合金钝暗面超过合金面积的一半以上时,更换新的瓦块。 (b) 在回装前,应在轴颈、推力盘和轴承、推力瓦块表面稍微涂上一层润滑油。 (c) 电阻测温探头是插入推力瓦块并固定在推力轴承撑板上,在安装推力轴承撑板时,固定密封套之前,就应将测温探头安装正确到位,其余的导线部分应穿过轴承支架、密封圈和接线端子。 (d) 不要用推力瓦块和推力盘间插塞尺的方 法来检查推力瓦间隙,这样测量不准而且可能损坏推力瓦块的合金表面。 检查轴封 a) 传动端轴封 1) 按 中 a)节所述步骤 1)到 8)取下传动端径向轴承。 2) 拆下紧固联轴器螺母的螺钉,用专用板手拆下联轴器螺母。 3) 拆下泵轴上的对轮,取下联轴器键和其上的固定螺钉。 4) 拆下轴承支架上的紧固螺栓螺母和定位销 ( 注:定位销应作好左右标记 ) ,拆下传动端轴承支架。 5) 在轴上标好抛油环的位置,然后松开紧定螺钉,从轴上拆下抛油环。 6) 拆下紧固传动端托板的螺栓,拆下传动端托板。 7) 用专用工具旋下传动端锁紧螺母和抛水环螺母。 注:传动端螺纹为左旋。 8) 拆下紧固密封衬套的螺栓,拆下密封衬套。 9) 用专用工具抽出密封轴套。 10) 检查密封轴套和密封衬套有无损坏,测量轴套外径和衬套内径,得到其径向间隙,若间隙值超过表 2 所示更换间隙值,更换新的轴套和衬套。 b) 自由端密封 1) 按 中 b)节步骤 1)到 14)拆下自由端的径向轴承和推力轴承。 2) 拆下自由端轴承支架与大端盖间的紧固螺栓和螺母及定位销,拆下轴承支架。 3) 弄平推力盘锁紧垫圈的舌片,用专用板手取下推力盘螺母 和取下锁紧垫圈。 4) 加热推力盘,用推力盘拆卸工具将推力盘从轴上拆下,取下推力盘键。 5) 在轴上标好抛油环的位置,然后松开紧定螺钉,从轴上取下抛油环。 6) 拆下紧固自由端托板的螺栓,拆下自由端托板。 7) 用专用工具旋下自由端锁紧螺母和抛水环螺母。 注:自由端螺纹为右旋。 8) 拆下紧固密封衬套的螺栓,拆下封封衬套。 9) 用专用工具抽出密封轴套。 10) 检查密封轴套和密封衬套有无损坏,测量轴套外径和衬套内径,得到其径向间隙,若间隙超过表二所示更换间隙值,更换新的轴套和衬套。 检查轴向运转位置和推力轴承间隙 a) 在传动端上必须安装轴承支架和 下瓦,安装好定位销钉。 b) 在自由端上必须安装轴承支架、 下瓦 、推力盘、键、推力盘螺母 、 锁紧 垫 圈 、端盖 ,并安装好定位销钉。 c) 按下述方法检查轴向运转位置: 1) 将转子尽可能的向传动端贴死,以推力盘的外侧面为基准,在轴承支架的水平中分面上画一道线。 2) 将转子尽可能的向自由端贴死,用相同的基准,在轴承支架的水平中分面上再画一道线,测量两线之间的距离,该值应该是约 8mm。 3) 在轴承支架内放上内侧的推力瓦和推力轴承衬垫 ( 调整垫 ) ,将 转子再向传动端尽可能的贴死,在轴承支架的水平中分面上画第三道线 ( 以相同的基准 ) 该线到内侧那条线之间距离应是约 4mm;可以通过推力轴承衬垫来调整。 4) 按下述方法检查推力轴承间隙:装上外侧的推力瓦和推力轴承衬垫 ( 调整垫 ) ,装上百分表,来回移动泵轴并仔细测量其间隙 ( 可以通过 调整 推力轴承衬垫 的厚度 来调整 )。 5) 若换上备用的推力轴承组件时,按下列步骤进行检查: (a) 将转子置于其轴向运转位置,在轴承支架的推力轴承室上精确测量其内壁到推力盘内侧面的距离并记录下来,用同样方法精确测量外侧推力轴承室内壁到推力盘外 侧面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b) 拆下内侧和外侧推力轴承撑板上的衬垫 ( 调整垫 ) ,并精确的加工到如下所给的尺寸 : 内侧推力轴承衬垫 ( 调整垫 ) 的厚度=所测得的推力轴承室内壁到推力盘内侧面的距离 — 推力轴承组件的厚度。 外侧推力轴承衬垫 ( 调整垫 ) 的厚度=所测得的推力轴承室壁到推力盘外侧面的距离 — ( 推力轴承组件的厚度 +推力轴承轴向间隙 )。 (c) 将推力轴承衬垫 ( 调整垫 ) 装到推力轴承撑板上,重复进行前面的步骤 4)检查工作。 芯包拆卸、解体和组装 ( 见附图 4) a) 芯包拆卸 的准备 1) 按 节 所述作泵的维修准备工作。 2) 从传动端和自由端的轴承支架和轴封上拆下所有影响拆卸工作的仪表和小口径管道。 3)断开并拆下两根平衡室回水管道。 4) 断开并拆下轴承的润滑油进油和回油管道。 5) 拆去大筒体与进出口端盖之间的保持环密封挡圈及 O 型圈。 6) 检查所有起吊设备和专用工具是否良好。 注:传动端的泵轴螺母是左旋螺母,而自由端的泵轴螺母都是右旋的,为了便于组 装,必要时在部件上重新标上参考号。 b) 抽出芯包 抽出芯包的整个步骤参照 和 项 说明。 注 : 螺栓液压张紧装置油泵油压调 整为 80MPa。 c) 泵芯包解体 1) 解体的准备工作 注:平衡鼓紧固螺母、自由端密封轴套、自由端抛水环螺母、锁紧螺母及推力盘螺母为右旋螺母,而传动端联轴器螺母、抛水环螺母、锁紧螺母为左旋螺母。 (a) 在芯包由行车的起吊工具吊着的情况下,在维修现场布置好合适的支承搁架或工作台。 (b) 将芯包水平放置在支架上,拆下上面的拆卸工具、起吊工具和吊耳。 (c) 装上芯包支撑板使其紧贴在进口端盖上,用 4 根两端有螺纹的拉杆穿过大盖的孔拧入支撑板上的螺孔内并将紧固螺母旋拧上且紧贴在支撑板上。 (d) 在拉杆的 另一端套上垫圈,旋上螺母,以固定芯包组件。 (e) 在大端盖上用螺栓和螺母垫圈装上吊耳。 注:在芯包解体时,应把芯包稳定地支撑好,最初拆卸在水平位置进行,最后阶段芯包要垂直支承。 芯包的重量任何时候都不能由轴来支撑。 2) 拆卸传动端轴承和轴封 (a) 拆下拉紧芯包的螺母、垫圈和压紧板及轴头上的双头螺栓。 (b) 旋下第一级拆卸管,拆下固定在传动端轴承支架上的拆卸板,按 中 a)节所述步骤 3)~10)以及 中 a)节所述步骤 7)~9)拆下轴承和密封轴套。 3) 拆卸自由端径向 、 推力轴承和轴 封 按 中 b)节步骤 3)~14)、 中 b)节所述步骤 2)~9)拆下轴承及密封轴承。 4) 内泵壳解体 (a) 用双头螺栓、螺母及支承板将转子固定。 (b) 吊起芯包至垂直位置放到支撑架上。 注:起吊时任何时候都不能让泵轴支承芯包重量。 (c) 拆下拉杆与大端盖的螺母和垫圈,拆下拉杆。 (d) 吊起大端盖,将其小心地吊离泵轴并吊开。 注:起吊大端盖时应小心,以免损坏平衡鼓或平衡鼓衬套。 (e) 弄平平衡鼓止动垫圈的止动舌,用专用板手拆下平衡鼓螺母,拆下止动垫圈。 (f) 取出 平 衡鼓密 封压圈及密封圈。 (g) 用火焰加热平衡鼓直到产生足够的膨胀,用平衡鼓拆卸工具拆下平衡鼓及平衡鼓键并保存好,取下蝶形弹簧。 (h) 拆下把末级导叶紧固于泵壳上的锁紧片和螺钉,拆下末级导叶。 (i) 用火焰加热末级叶轮轮毂直至产生足够的膨胀拆下末级叶轮为止,拆下叶轮做上记号便于安装,拆下和保存好叶轮键和叶轮卡环。 (j) 拆下第五级内泵壳与第四级内泵壳的紧固螺钉,拆下第五级内泵壳,拆下上面的 O 型圈和挡圈。 注 :导叶与内泵壳为过盈配合。 (k) 吊走第五级内泵壳及导叶。 (l) 用火焰加热第五级叶轮轮毂至 产生足够的膨胀能拆下叶轮为止,拆下叶轮,拆下并保存好叶轮键和叶轮卡环。 (m) 重复以上步骤 (j)至 (l)直到轴上仅留下首级叶轮,去掉第二级泵壳上的 O 型圈和 Garlock 密封件。 注:第三级泵壳和第二级泵壳的联接螺钉由锁紧片锁紧,在拆这些螺钓前应先拆下这些锁紧片。 (n) 在轴端拧上吊轴吊耳,装上起吊工具,然后松开传动端定位螺母,拆下定位螺母、支撑板、双头螺栓,小心地将轴从进口端盖吊开。 (o) 将轴水平支撑,用火焰加热首级叶轮轮毂,拆下首级叶轮,拆下和保存好叶轮键。 (p) 用起吊工具将进口端盖从 支架上吊开。 d) 检查、更新和修理工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