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重点课文复习提纲内容摘要:
※ 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本自然段 运用的 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 “渺小”是微不足道的意思,由此可见,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非常有限 的。 从而说明了地球对于人类而言是多么的珍贵,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地球。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本来”是“原先、先前”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 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 ,强调了“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 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 为什么说 “ 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 说地球 “ 可爱 ” ,是因为地球无私地养育着人类,孕育着万物。 而 “ 破碎 ” 一词,一般用来形容玻璃、瓷器之类的易碎品,在这里可理解为因各种原因造成的对地球的伤害,如,文中提到的资源枯竭的危机。 强调 “ 同时 ” ,就是强调地球的两重性:它既有可爱的一面,又有容易破碎的一面,提醒人们,如果 “ 不加节制 ”“ 随意毁坏 ” ,可爱的地球就可能走向 “ 破碎 ” ,生动形象地说明保护地 球的重要性。 ※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 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这句话 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简洁有力地证实:目前还找不到第二个适合人类居住的星球。 知识点: 课文采用了列数字、举例子等多种说明方法,科学地介绍了地球的多方面知识,有力地说明了“只有一个地球” 的事实。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的。 课文是从宇航员遥望地球引入,接着从 “地球的渺小”“自然资源有限”“目前人类无法移居”三个方面来说明只有一个地球的事实,最后告诉人类应该保护地球。 重点语句理解 ( 1)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第 4 页 共 7 页 “ 本来 ” 是 “ 原先、先前 ” 的意思,它准确地点明了可再生资源已遭受破坏,强调了 “ 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 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 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 (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 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 至少 ” 是 “ 最少 ” 的意思,说明了距离的遥远,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 “ 40 万亿千米 ”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体现了说明 的严谨性。 15《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作者: 西雅图 文体: 演讲稿 ※ 从结构上说,这篇文章属于 总分总的结构。 分述部分 第 4~ 8 自然段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白人的强烈要求,如果把土地转让了,希望白人能牢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这部分又分别从 善待河水、善待空气、善待动物 三个层面来写。 ※ 课文大量运用 拟人、比喻 等表达手法 理解重点语句的意思 1.我们和大地上的山峦河流、动物植物共同属于一个家园。 这句话再一次表明了人类与大自然紧密相连的关系,同时也告诉我们应该用主人的身份去保护自己的家园。 2.任何降临在大 地上的事,终究会降临在大地的孩子身上。 地球是人类的家园,如果家园受到破坏,那么任何对大地的影响,对地球的伤害都将演变成对人类自身的伤害。 这句话点明了人类与地球的密切关系。 3.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 这句话的意思是谁也没有权利,拥有对大地的控制权,谁也不能凭借自己的喜好来对待大地。 人类属于大地,大地使人类的生命不断得以繁衍、延续,只有爱护大地上的万物,才能确保人类的生存。 17《少年闰土》 作者: 鲁迅 文体:小说 本文节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 《故乡》。 课文通过“我 ”的回忆,刻画了一个 见识丰富而又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闰土的形象。 反映了“我”与他儿时短暂而又真挚的友谊以及对他的怀念之情。 本课需要注意的字音:“正( zh232。 ng)在厨房里”和“正( zhē ng)月”;“仿佛( f)”和“神佛( f243。 )”“五行( x237。 ng)”“供( g242。 ng)品”“畜( ch249。 )生” 重点句: ※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两个破折号是起 补充说明 的作用。 “无端”一词是“ 没有理由,没有根据” 的意思。 ※我素不知 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期末重点课文复习提纲
相关推荐
气氛。 教学重点: 了解老北京风俗习惯,感受传统年文化的独特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课时安排: 2 课时 第一课时 (总 14 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 说说理由。
罪,应该坐 牢 .。 ( ) 六 、选词填空。 ( 5 分) 简单 简朴 咨询 询问 审阅 浏览 我们提倡国家公务员的生活要( ),反对奢侈。 2 、这是一道( )的应用题,很好解答。 3 、星期日,在科技宾馆举办了本届高校招生考试的( )活动,解答了家长和考生的有关问题。 总理仔细地( )了灾区人民的生活情况。 推开办公室的门,只见他在认真地( )稿件。 七、给下面的句子选择正确的解释。 (
2.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 充分 认识时间一去不复返的特点,激发爱惜时间的情感。 借助资料初步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一、复习 这篇散文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作者怎样具体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 二、自主诵读、感悟体验 (一)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并思考:
涔而泪潸潸了。 于是──洗手的时候??这又算溜走了一日。 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就是体现出对时光流逝的无限 哀伤和无可奈何,最后明白抓住时间不是可能的,唯一能做的是用好时间。 结合课文和教师的讲解,理解上述句子,并由此进一步理解文章中心。 教学活动四 读书体会,感悟写法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笔下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也体会到作者感觉时间流逝而自己没有作为的伤心
六年级数学 第一学年期中考试卷 一、直接写出得数 6% 43+21= 31-41= 1243= 51247。 3= 7214= 20240。 94= 3287= 0132= 52240。 23= 21247。 32= 75247。 1= 1475240。 1475= 二、 填空 22%(每题 2 分) 9240。 ( ) = 43 = ( ) : 8 = 15 =( )(填小数) 52 小时
运用小黑板出示学习目标,一目了然。 用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教学流程,容量大,直观,便于学生浏览涉猎更多的读写知识,开拓其视野,更好的积累提升写作能力。 九、说教学预测 通过口语表述,美文欣赏,片段写作,学生会能更好的感悟理解母爱,理解母亲对孩子的付出是平凡的无私的伟大的,在母爱的呵护关爱下,孩 子们才能健康的成长。 同时通过细节描写深入的体会母爱的深沉,抒写出真情,感恩母亲。 教学反思 综合性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