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内容摘要:
等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活动二:“认一认” a 通过活动,动手操作,体会到他们都是直的 b 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c 将三个图形进行对比,体会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活动三:“说一说” 注意:读射线时要注意,它的读法一般是从端点读起,只有一种读法;而直线、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22 活 动四:画一画,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练一练 a 第一题注意提醒学生有规律,按顺序的数: ABBCCDDA b 第 3 题,学生自己先估计,再测量,找出估计错误的原因:视觉的影响。 从而认识到,用测量的方法确定自己的估计的正确性。 [板书设计 ]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第 2 课时: 平移与平行 教学目标: 借助实际情景和操作活动,认识平行线。 能用三角尺和直尺画平行线。 23 教具准备 :三角板,直尺,一张长方形的纸。 活动 过程 : 活动一:看一看。 观察图中的有很多组平行线,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先让学生用小棒移一移,然后说说哪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二:移一移。 ,放在 P17 第一题的一条线段上平移,说一说哪两条线段是平行的。 P17 的小鱼图,小鱼向哪个方向移动。 移动了几格。 那些线段是互相平行的。 活动三:折一折。 通过折一折,进一步体会平行线的特征。 :你折的是平行线吗。 活动四:画一画。 [板书设计 ] 24 平移与平行 平移 平行 第 3 课时: 相交与垂直 教学目标: 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垂直。 能用三角尺画垂线。 能根 据与线之间垂直的线段最短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具准备 :两支铅笔或小棒,三角尺,一张正方形的纸 活动 过程: 活动一:摆一摆。 用两个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哪些图形。 相交的图形的线与线之间形成的是什么角。 用三角尺验证直角时引出:当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 画出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并标出垂足“ 0” 活动二:折一折 l 自己折一折,是两条着折痕垂直。 25 l 相互看一看,你折的是互相垂直么 l 介绍你是怎么折的。 l 用三角尺量一量 两条折痕的关系,从而确定两条折痕的关系。 活动三:说一说。 完成 P21 的说一说的要求。 活动四:练一练。 按要求完成。 活动五:画一画。 l 教师演示画垂线的方法,并讲解。 l 分步,让学生一步一步的学画法。 l 完成 P22“画一画”的第二题 第 4 课时 旋转与角 教学目标: ,认识平角、周角。 教学要求: 学生已经认识了锐角、直角与钝角,也感知了图形的旋转。 再此基础上,教材从旋转入手,使学生体会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从而引入平角和周角。 在开展活动时,可以让每 个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教具,并让他们摆出经过旋转后的各种角,说说他们已经认识的角的名称,然后引出平角和周角。 26 活动过程 : 活动一:旋转角。 让学生用活动角演示各种角。 观察旋转过程中形成的各种角,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引出平角,周角,说明是如何构成的。 生活中还有哪些自己看到的平角和周角。 活动二:练一练。 观察表面上时针和分针组成的角是什么角( P24)。 画锐角、直角、钝角和平角。 活动三:交流本节课 的体会和感受。 第 5 课时:角的度量 教学目标: 体会引入量角 器的必要性,认识量角器。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教学重难点: 会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的度数。 27 活动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教学要求在二年级时,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直观地进行比较),在学习本知识时,可以从两个角的大小比较着手,在比较中,可能有些角的大小在比较接近时无法进行比较,这时引出量角器。 量角器的认识可以先由学生自己进行观察,然后交流观察的结果。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量角器上计量单位与排列特点。 量角时,重点突出“点与点重合、边与边重 合”的量角方法。 开始时可以先让学生尝试,交流量角的方法,随后让学生自己总结量角的经验,并概括出基本的方法。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 1)第 2 题 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所量的角是什么角。 大约是多少度。 这是培养学生估计能力的一个载体,也是学生直觉思维的基础。 因此,在量角时,先让学生估一估就显得十分的重要。 ( 2)数学游戏 本活动的目的是提高学生估计角度的能力。 利用附页上的材料,组织学生制作一个活动角的学具。 学生开始猜角度时可以作一些指导,如看到这个角, 想一想大概是什么。 以缩小学生猜角度的范围。 学生有了一些经验后,可以放手组织同桌的两个学生进行互相猜角度的活动。 第 6 课时:画角 28 教学目标: 1. 会用量角器画指定度数的角。 2. 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角度的角。 教学重难点: 会用三角板画一些特殊的角。 活动 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景,解决问题 有了量角的基础,学生在画角时的困难相对来说已减少了。 因此,指导学生画角时,重点放在让学生的自主探索上,通过学生自主的探索,总结画角的基本方法。 有些学生由于在使用量角器时,经常会出现内外圈不分的现 象,对此,在指导时应着重让学生理解如何在量角器上确定度数。 画角后,要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表示方法。 如∠ AOB=60176。 等。 活动二:实践练习 在学生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全班的交流,老师进行指导 ( 1)第 1 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有多种答案可以选择。 教师在指导学生说说马路之间的互相平行与互相垂直关系时,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如何确定两条马路之间的平行或垂直关系,有些可以直观地发现,有些需要用直角去验证;二是,渗透一些简单的推理,如甲马路与乙马路是垂直的,乙马路与丙马路是平行的,所以甲马路与丙马路也是垂直 的。 ( 2)第 2 题 29 结合自己的居住环境,说说各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一个载体。 学生在说之前,可以让学生对自己居住附近的几条马路画一个简单的草图,然后由每个学生带着草图来说一说马路之间的平行与垂直关系。 ( 3)第 5 题 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应指导对比前后两次折纸所得角的度数的变化,从中使他们发现每折纸一次,所得的角的度数均是前一次的一半。 学生在发现规律后,仍可以让他们用这张纸找一找纸上不同的角,各是多少度。 以便为第⑵题作铺垫。 第⑵题的“用长方形纸折出 45176。 , 135176。 的角”是 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可以让学生独立的尝试操作,然后进行交流。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对学生折出的各种角都应充分地肯定。 ( 4)第 6 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观察的角度,找出直角、锐角与钝角。 这主要检查学生对角的直观认识的程度。 所以,在练习本题时,完全可以让学生独立地观察,然后进行交流。 另外,不要求每个学生一定要找出图出所有的直角、锐角与钝角。 单元教学反思 : 第三单元、乘法 单元要点分析 :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根据课程 30 标准具体内容目标的要求,对乘法的数数计算只要求是“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此教材编排中删除了以往的机械、复杂的操练题目,增添了能使学生体验一些数学的思维方法的韪,多让学生尝试一些探索,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理解运算的意义,并能用运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 教学内容结构安排如下: 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 体育场(估算) 神奇的计算器 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 数学阅读 计算工具的演变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 难点 :理解乘法分配律的版式意义及简便 条件》 关键 :引导观察算式特征,理解算式含义》 单元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根据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划方法,探索并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使学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能应用合适的方法进行估算。 通过对乘法以及有趣算式规律的探索,经历数学问题探索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 31 运算。 课时划分 ( 9 课时) 卫星运行时间„„„„„„„„„„„„„„„„„„„ 体育场„„„„„„„„„„„„„„„„„„„„„„ 练习三„„„„ „„„„„„„„„„„„„„„„„„ 神奇的计算器„„„„„„„„„„„„„„„„„„„ 探索与发现(一)有趣的算式„„„„„„„„„„„„ 数学阅读 计算工具的演变„„„„„„„„„„„„„ 探索与发现(二)乘法结合律„„„„„„„„„„„„ 探索与发现(三)乘法分配律„„„„„„„„„„„„ 练习四„„„„„„„„„„„„„„„„„„„„„ 第一课时:卫星运行时间 教学内容 :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 (课文第 31 页的内容,第 32 页的“试一试”,“练一练”等) 重点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 难 点 :因数中间有 0 的计算方法。 关键 :掌握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32 教学目标 : 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能结合已有的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 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示课题 用电脑课件呈现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情景。 (或用幻灯呈现课文主题图)。 呈现字幕“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一圈需要 114 分时间。 教师: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 2 圈、圈、圈„„所需要的时间,你可以计算吗。 揭示课题。 教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卫星运行时间 二、探索交流,获取新知 旧知铺垫 提出问题:请你算一算,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圈、圈、圈需要多少时间。 学生用算式计算 反馈计算结果 114 2=228 分 114 5=570(分) 114 10=1140(分) 说一说:“ 114 10“你是怎么算的。 33 探索新知 提出问题: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 21 畔需要多少时间。 列出算式表示 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很容易列出算式: 114 21= (分) 估算结果 要 求,你能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吗。 学生可以把 114 看亻 100 来估算,也可以把 21 看作 20 来估算,学生可能回答: 学生 1:比 2020 分多 学生 2“比 2500 分少 ( 4)具体计算: 教师:你还可以用哪些方法进行计算呢。 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索,然后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教师巡视全班,观察并指导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计算方法,然后有选择的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 解决方法 1: 114 20=2280(利用旧知,先算 20 圈的时间) 114 1=114 2280+114=2394 解决方法 2: 114 21 = 114 7 3(用 21 看成“ 7 3”) 34 = 798 3(利用旧知,多位数乘一位数) = 2394 解决方法 3 1 1 4 (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进行类推) 2 1 1 1 4„„ 114 1 2 2 8 „„ 114 20 2 3 9 4 展示过程中,要让学生说明每一步计算的算理 三、 试一试 课文第 34 页的“试一试“ 课堂活动 : 课文第 32 页“练一练“的第 2 题 “森林医生“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说明错误的原因,然后再写出正确的竖式计算过程 和结果 . 四、 巩固练习 : 课内外作业 课文第 32 页“练一练。北师大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相关推荐
,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 )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国徽》 我拾到一分硬币 , 我去交给老师 , 我要先擦掉 它上面的污泥。 为的是让硬币上的 国徽像一颗星 , 闪烁在我小小的 ( )的手心里。 我走在大街上 , 我扶起一个 ( )的小弟弟; 我看见 : 警察叔叔甜甜的微笑 把他帽子上的国徽 ( )得更美丽。 有一天 , 我走过天
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 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 )画。 五、 比一比,组词语。 ( 8 分) 大( ) 处( ) 干( ) 太( ) 外( ) 千( ) 我( ) 找( ) 六、 找到朋友,手拉手。 ( 8 分) 小马画 梅花 到学校 买东西 小鸭画 枫叶 到商店 看病 小鸡画 竹叶 到饭店 吃饭 小狗画 月牙 到医院 上学 七、 写一写,把句子写完整。 (
敏捷 —— 迟钝 尊重 —— 欺辱 机敏 —— 呆板 聪慧 —— 愚蠢 逆境 —— 顺境 专心致志 —— 心不在焉 强健 —— 虚弱 昌盛 —— 衰落 完善 —— 欠缺 耻笑 —— 赞美 充足 —— 缺乏 奋起 —— 沉沦 友好 —— 敌对 欢畅 —— 悲伤 团聚 —— 分别 保存 —— 销毁 小心 —— 大意 艳丽 —— 素雅 深奥 —— 浅显 详细 —— 粗略 迫切 —— 迟缓 积攒 ——
形的格子,里面有一横一竖两道虚线,把格分成了四个小方格 ) 你能说说每个小格子所在的位置吗 ?(左上、左下、右上、右下 ) (三 )观察田字格个的汉字 1.这三个字你认识吗 ?(山、火、土 ) 2.你认识的笔画写在了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如“土”的第一个“横”写在了横中线上, “竖”写在了竖中线上 ) (四 )练习书写 1.检查书写姿势。 2.让学生跟着老师在田字格中书写笔画
卖 ( ) 翼 ( ) 慷 ( ) 瞭 ( ) (三) 词语大积累。 8 分 垂头 ( ) ( ) 不慌 ( )( ) 聚精 ( )( ) 模模 ( )( ) 推推 ( )( ) 嘟嘟 ( ) ( ) 叽叽 ( )( ) 飘飘 ( ) ( ) (四 )、句子沙龙。 (按要求完成句子。 ) 5 分 ① 一曲赞颂孔繁森精神的歌曲很快就传遍了祖国各地。 (缩句) 2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