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先学后教教案microsoftword文档内容摘要:

出示自学指导 : 认真看课本第 7 至 9 页的 内容 ,看图看文字,重点看 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完成记录表。 师:看书时,比谁 坐姿端正 ,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后教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在认真地看书。 (二) 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三) 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 (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四)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物质 糖 盐 味精 记忆中 放大镜下 片。 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 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五 、制作晶体 晶体的形成 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 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 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制作我们的晶体 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 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 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 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 拓展活动 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 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六 、小结 师: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 就来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来做作业,比谁的课堂作业能做得又对又快,字体还又端正。 六 、 当堂训练 ( 学习与评价 )第 3 课 时习题,写书上。 板书设计 放大镜下的晶体 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 规则几何外形 固体 课题 怎样放得更大 课型 新授 课时 第 四 课时 学习目标 科学概念: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 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学习重点 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 学习难点 自制简易显微镜 学习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学习 过程 一、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 “ 怎样放得更大 ” (板书课题)。 二、出示目标 : 本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出示) 科学概念: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显微镜的发明拓 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 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学生齐读。 师:从大家响亮的声音中,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学好。 下面请看学习指导 三、出示自学指导 : 认真看课本第 10 至 11 页的 内容 ,看图看文字,重点看 怎样放得更大。 放大镜何以变成了显微镜。 师:看书时,比谁坐姿端正 ,效果最好。 下面自学竞赛开始。 四、先学 后教 (一)看书 学生认真看书,教师巡视,督促人人都 在认真地看书。 (二) 自制显微镜 1) 我们已经知道增加放大镜的凸度就可以增加放大的倍数,但即使我们将凸度增到最大,它放大倍数也只能达到 25 倍左右。 这个凸透镜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需求,我们该怎么办。 2)尝试用两个放大镜观察物体。 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物体,直到看得最清楚,然后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