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气发生炉现场处置方案内容摘要:

共 13 页 第 6 页 ② 在正常送风过程中发生爆炸。 爆炸原因是由于热备用炉转为正常生产时炉内氧化层温度较低,甚至有的氧化层火已经熄灭。 这时如果风压变化较大,空气进入炉内,一部分空气在氧化层中助燃,而另一部分空气没有助燃,而是混合在煤气中以致发生爆炸。 消除这种爆炸现象的方法是逐渐减小进风量,待炉内氧化层均匀建立好后再慢慢增加进风量。 还要注意少加煤,禁止开炉时就大量加煤的做法,应待氧化层正常后,视炉内情况再多加煤。 检修 时 停 炉检修时,往往会对煤气发生炉的整套设备进行清理、检查和维修。 有的 部位 要进行焊接维修。 这时要高度重视检修前的准备工作。 在检修前要对煤气发生炉的整套设备用蒸汽吹扫干净,不得有煤气残留在设备中。 残留在设备中的煤气与空气混合,遇到焊接产生的火花就会产生爆炸。 雷雨天气 在雷雨天气,尤其是强雷电状态。 为此, 做好煤气发生炉以及周围厂房或设施的防雷电接地措施是必须的。 燃烧室 (熔铅炉加热源 )爆炸 燃烧室发生爆炸的主要原因是 : 点火时没有 按照操作规程“先点火,后送气”的原则实施。 特别要注意的是,先点火, 后送气, 但在两分钟后还没有点着火的情况下,炉膛内聚集了大量的煤气。 预防措施: 1) 熔铅炉 点火前必须先打开喷嘴上的二次风阀,将加热炉炉膛吹扫,清除加热炉内和烟道中可能残存的煤气。 2) 关小二次风阀 ,打开烟道抽风机(环保 抽风 设备)。 将点燃的火把插入熔铅炉的点火孔中,用熔铅炉上的调节风门调节抽风量大小。 煤气发生炉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SL/QMGL11032020 共 13 页 第 7 页 3) 点火棒放在喷咀处,慢慢打开煤气阀,即可点燃煤气。 注意一定要 先点 火 后送 煤气 ,切忌炉内聚集 媒 气过多,引起爆炸。 4) 点火时人不能正对炉门,炉门及各孔洞处严禁站人。 5) 如喷嘴不着火,说明煤气质量不佳或煤气量不足,应当立即关闭煤气阀门 ,将火把熄灭。 稍停 5 分钟 ,在烟道抽风机将 炉内残气 抽 净后 , 再按上述步骤进行第二次送气点火。 6) 加热炉炉膛温度在 500℃ 以下时应时刻 注意加热炉内是否断火,如果断火,应立即关闭煤气阀,打开加热炉门,稍停 5 分钟 ,在烟道抽风机将 炉内残气 抽 净后 , 再重新按程序点火。 7) 在煤气炉工作期间, 严禁关闭烟道抽风机(环保抽风设备)。 煤气中毒 煤气的性质 煤气中都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它是一种无色、无味、有剧毒的气体。 它的重度同空气相近,一旦扩散到空气中,就能在空气中长时间不上升、不下降,随空气流动,人的感觉器官很难感到。 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相结合,使血液失去输氧能力。 煤气中毒的原因 1) 由于煤气管道及附件受煤气介 质的腐蚀,导致管道或附件腐烂泄漏煤气。 2) 作业人员未戴空气呼吸器或防毒面具进入有煤气的区域、管道、容器内作业。 人员煤气中毒的现象 1) 有头痛、眩晕、耳鸣、恶心、呕吐、心烦等症状,中毒者为轻微中毒。 2) 神志不清、口吐白沫、两腿瘫软、大小便失禁等症状,中毒者为中度中毒。 3) 昏迷不醒、神志丧失,呼吸心跳微弱或已停止,出现假死现象,中毒者为较重中毒。 4)作业环境中煤气浓度与人体反应: 环境中 CO 的浓度( ppm) 作 业 时 间 人 体 反 应 25 8h 无反应 50 2h 无明显后果 100 1h 头痛恶心 150 30min 头痛晕眩 450 20min 中毒严重或致死 1000 12min 中 毒死亡 煤气发生炉 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SL/QMGL11032020 共 13 页 第 8 页 人员煤气中毒的预防 措施 1) 作业人员在煤气区域内或临近煤气区域作业时要随身携带煤气报警器,以报警器煤气浓度来判断作业时间或迅速撤离到安全地点。 2) 作业区设置风向标, 用于判断风向,指明紧急撤离的方向。 对煤气管道、附件等设施要加强 点检,发现隐患要及时报告,立即处理。 3)严禁 带煤气作业。 4) 对设备管线、机、泵、阀、仪表、报警器、监测装置等要定期进行检查、保养、维修,保持良好状态。 5)。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