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复习资料_简答及答案汇总内容摘要:
序,使异化工人不仅失去了自我,而且觉得工作和生活没有意义,觉得自身无力对自身和环境带来任何改变,于其他人之间的无法沟通。 30阶级之间的贫富两极分化由哪几个原因。 答: 1 大企业更具有经济实力,具有一定的经济规模效应,有能力将小的竞争者从市场上驱逐出去。 2 工厂规模的扩张使工人向大型所集聚,机器大工业使工人的阶级同一性更加明显。 3 为实现利润最大化。 资本家总是想方设法通过使用资本密集的机器和加强劳动来提高生产率,造成工人内部技术差距日益缩小。 4 尽管随时间的推移,生产率的提高会 带来工人阶级整体生活的上升,但这与资本家从工人身上剥削的剩余价值相比,微乎其微。 31 从劳动关系理论背景的角度,我们可以将工业社会理论概括为三方面。 答: 1 传统的“ 工人 ” 与 “ 资本家 ” 的阶级分类已经过时。 2 企业的所有者与管理者相分离,所有者越来越分散。 3 工会与集体谈判制度更加成熟。 32伍德沃德 — 布劳纳理论成为“ 后工业化社会 ” 理论基础的组成部分。 答:所谓 “ 后工业化社会 ” ,顾名思义,是指我们正在进入 “ 后工业时代 ”。 这个时代,传统意义上的蓝领gon 工人或产业工人已经不存在,很多大、集权制的组织让位给小的,有更多的员 工参与的组织,这些性组织具有更好的弹性和适应性。 在这个社会中,经济中心从生产产品转移到提供服务上;力量和身份的源泉,从资本、财富的拥有转变我对知识、信息的拥有。 而且,随着工人对知识和信息的拥有,工人的闲暇时间也在不断的增加,最后,就像曾经接受了家庭、宗教、社会的概念并对他们生产归属感那样,工人也对工作组织和职业协会产生了认同感。 33 马克思 *韦伯和工业资本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 1 精于计算的理性和官僚制的广泛传播; 2 劳动力市场和雇佣关系; 3 阶级和积极斗争; 4 矛盾的结论; 5 工业资本主义理论的内涵 34韦伯理论 中最为著名的是对“ 精于计算的理性 ” 以及官僚制组织的论述。 答:韦伯认为,经济和社会行为的产生,依赖于四种基本因素的影响: 1 传统或习俗 2 价值观或道德观 3感受即个人的感觉 4 理性的计算即在目标给定的情况下达到目标的最为有效的手段。 现代资本主义是以最后一种因素,即理性计算的不断增长并成为主要的经济社会行为的支配力量为特征的。 35 冲突的根本根源有哪些。 答:( 1)异化的的合法化;( 2)客观的利益差异;( 3)雇佣关系的性质;( 4)劳动合同的性质。 36冲突的背景根源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 1)广泛存在的社会不平等; ( 2)劳动力市场的状况;( 3)工作本身的经验。 37员工获得满足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 答:( 1) “ 获得满足 ” 主要建立在工人对雇主的信任基础之上。 ( 2)除了对制度的信任这一原因之外,工人从工作中获得满足的更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工作都有积极的一面。 ( 3)管理方也努力使员工获得满足。 38 沟通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种。 答:( 1)就业组织的介绍性质的信息。 ( 2)日常工作情况信息。 ( 3)就业组织政策或组织人员的调整的信息。 ( 4)就业组织的运作的详细信息。 39共同协商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答:(一)共同协商使双方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寻求更大的一致。 (二)共同协商是一种合作的表现形式,也是冲突的一条转化渠道。 (三)共同协商能够部分地调整劳动关系。 (四)共同协商具体作用的多样性。 40影响冲突的变化的非文化因素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种。 答:(一) “ 客观 ” 的工作环境。 (二)工作中管理方的管理政策和 实践。 (三)宏观经济环境和政府政策 41劳动关系发展的两条规律是什么。 答:( 1)劳动关系发展的历史与该时期的经济技术社会发展的背景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各种劳动关系的变化不是凭空出现的,而是受这些背景因素变化影 响的。 ( 2)劳动关系的发展从总体上讲,是从对立到对话、从冲突到合作、从无序到制度化、法制化的方向逐渐推进的。 42该时期劳动关系的特点是什么。 答:早期的工业化时代劳动关系的表现形式是激烈的对抗,劳动关系处于不稳定和直接对立之中。 一方面,雇主或资方通过压低工资、延长工时、威 胁压迫工人,以及对恶劣工作条件的漠不关心来获得更多的利润;另一方面,工人或劳动者在争取工资、工时、就业和劳动条件的改善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但是,这种工人运动总体上处于分散、个别和局部的状态,虽然产生了工会,但这一时期的工会组织还很不完善。 因此,在该时期的劳动关系中,资方占有绝对的优势地位。 政府在表面上采取自由放任的态度,对于劳资源共享纠纷采取不干预的方式,然而实际上,政府的立法和政策倾向于雇主一方。 43管理时代的劳动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1)工人运动继续发展,工会组织广泛建立,队伍逐渐壮大,并且形成层次,工人力量开始不断增强。 ( 2)资方或雇主在不断的工人运动的情况下,开始出现让步,从早期对工人的直接的剥削和压迫变为通过该经管理,增加在工作中科学的分析和对工人的激励,来追求利润最大化的目标。 3劳资矛盾的目标没有变化,仍然是争 取更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但是其激烈程度有所弱化,表现形式出多元化方向,集体谈判制度的道理确定。 4 政府的政策发生了变化,从不干预到出台大量法律,建立相应的结构干预劳资关系,劳资关系向更加稳定,有序的方向发展 44行为科学发展中与组织中劳动者中劳动者有关哪些最为重要的方面。 答: 1 工业心理学的出现, 2 霍桑实验 3 社会系统理论 45 简述三方性原则。 答:三方原则开始出现。 最初的形式是,由政府的劳动部门安排雇主和工人代表或工会代表参加会议,共同讨论一些双方都关心的问题。 经过逐步发展,已经演变成政府在制定产业政策时 ,主动征求双方的意见,政府参与调整双方关系,使。自考劳动关系与劳动法自考复习资料_简答及答案汇总
相关推荐
12.《蚂蚁大战》中场面描写的特点是 ( ) 13.《蒹葭》的主要抒情方法是 ( ) 14.《陌上桑》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形象是 ( ) 15.《秋兴八首》 (其一 )中,抒写漂泊之感的诗句是 ( ) ,巫山巫峡气萧森 ,塞上风云接地阴 ,孤舟一系故园心 ,白帝城高急暮砧 《虞美人》的情感内容是抒写 ( ) 、羁旅之愁 、遭贬之愤 、危机之虑 、亡国之痛 17.《再别康桥》中, “夕阳中的新娘
本文能够塑造人物性格突出,形象鲜明。 ( 1)使用了肖像描写,如写张巡, “ 须髯辄张 ”。 ( 2)得力于传神的细节描写。 如写南霁云的拔刀断指,南霁云去贺兰将军那儿请求发兵,贺兰强留霁云,南霁云为了走,于是就抽刀断指,表示自己回去的决心。 如此贺兰就不能够再留了。 再如南霁云抽矢射塔,他对于贺兰拥兵坐视,不去支援 非常愤怒,所以他抽出箭射到佛塔上说,有朝一日我破了贼兵,我饶不了你贺兰。
沟通人与人;怨,批评时政。 抒情原则:在创作过程中,处理情感与理性、现实、语言等关系问题上,有意无意遵循的原则。 1古曲主义:拥护王权;理性绝对 化,否定感情的意义;运用民族规范语,恪守 “三一律 ”;明显的保守性。 二、抒情作品的抒情途径有哪些。 以声传情、声情并茂。 以景结情、情景交融。 三、抒情小品文的特征是什么 ? 在内容上高度自由。 在形式上灵活多样。 第六章 文学的风格 A、名词解释
═════════════════════════════════════════════════════════════════ 自考 365( )领先的专注于自学考试的网络媒体与服务平台 本套试题共分 62 页,当前页是第 11 页 24.《长恨歌》中对 “汉皇 ”语带抨击的有( ABC ) , 从此君王不早朝 ,可怜光彩生门户 , 尽日君王看不足 ,东望都门信马归 ,遂教方士殷勤觅
愿原则贯穿公证的全过程。 公证活动的发生基于当事人的自愿申请,也可以在公证结束后,撤销公证。 „ „ 166.简述法律代书的意义。 答: (1)法律代书能够为当事人提供法律帮助,保障其 更好地行使诉讼权利,维护其合法权益。 (2)法律代书可以宣传社会主义法治,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教育公民遵纪守法:律师在代书过程中,通过对有关事实所进行的依法评断,可以使委托人知晓法律、明辨是非。
已经完成刷黑,有的正在铺设人行道。 路 两边的人行道上,确有两排电线杆,上面密布的各种缆线与修葺一新的路面形成鲜明对比。 附近不少市民有与熊先生类似的疑问。 汉水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管线入地耗资巨大。 通常主干道或者景观路段的改 造,会有这方面的经费安排。 次干道拓宽以后如果电线杆立在马路当中,也会管线入地。 这两条路属次干道,但电线杆在人行道上, 故暂时没有管线入地计划。 该负责人还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