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与处理自考笔记内容摘要:
第一级用:一、二、三 „„ 第二级用:(一)、(二)、(三) „„ 第三级用: 1 、 „„ 第四级用:( 1)、( 2)、( 3) „„ 2)公文的装订要求 公文一律左侧装订。 采用线装、钉装或胶粘等的办法。 第四节 公文的稿本 1)公文的稿本:是指公文在起草过程中形成的一次又一次的稿子,包括草稿、定稿两种。 草稿是指内容和文字表述都还未成熟的原始稿件。 文件在定稿之前的历次文稿都称为草稿。 草稿的特点:尚未定型、非正式、无效力。 按照文稿的作用和形成特点,可称为讨论稿、征求意见稿、修改稿、送审稿等。 是指草稿经过修改、 审阅、并由领导人签发或者会议讨论正式通过的最后完成的定型文稿。 定稿与草稿的显著区别是:定稿是 “ 孤本 ” ,定稿的文面上带有文件签发人的签发标记,经会议批准通过的定稿有会议批准通过的情况的记载。 2)公文的文本 同一份文件,根据它们的不同用途,可分正本、副本、存本、修订本;一些法规性文件又有试本、暂行本的形式;同一内容的文件使用不同的文字就又成为不同的文字文本。 根据已签发的定稿制发的正式文件,称为 “ 正本 ”。 突出特点是盖有发文机关的印章或领导人的亲笔签署,以实文件的效力。 凡是根据公文正本复制、誉抄的其他稿本称为副本,副本又称抄本。 作用:主要代替正本供 传阅、参考和备查 使用。 公文的存本,是指发文机关印制一份文件的正本后留在本机关的除草稿、定稿以外的印制本。 存本与副本的区别:存本是不外发的,一般不加盖印章或签署,只是作为正本的样本留在本机关以备查考之用。 是指对于已经发布生效的文件,在衽一个时期以后,文件中的某些内容已不适合当前的情况需要进行修改补充,这种重新予以修改补充再行发布的文本,称为修订本。 、暂行本。 文件的试行本、暂行本一般都是以试行、暂时、试行草案等字样标在公文标题中的文种的后面或前面。 各种文字文本包括以下两层意思:第一是指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地区,为便于工作,党政领导机关发文往往是同一份文件同时使用汉文文栈少数民族文字文本。 第二是指外交工作中所使用的文件,往往有中文文本和外文文本。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京海研修学院 主讲:杨兴坤 0108693 3718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对人生最负责的态度就是玩了命的学习,玩了命的工作„„ 第 11 页 共 39 页 11 第四章 公文的行文规范 第一节 公文的行文关系 公文行文规范的内容包括: 行文关系、行文方向与方式以及行文规则 三个方面。 公文的行文关系 :是指发文机关与收文机关之间的公文往来关系。 行文关系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所确定的机关之间的文件授受关系。 1)确定行文关系的基本原则。 各级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文关系,应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 地方各级政府服从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是我国各级行政机关行文关系的准则。 ,应根据各自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 下级服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是党的各级组织行文关系的基本准则。 2)机关之间 行文关系的划分 从党政机关的隶属关系和职权范围来分析,党政机关之间的各种行文关系大体上分为四类: ,既有上级领导机关,又有下级被领导机关,上下级机关之间,构成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无论级别高低、既无领导与被领导关系,又无上下级业务部门的指导关系,它们仅仅是一般性关系,或称不相隶属关系。 ,属于平行关系。 第二节 公文的行 文方向与方式 1)下行文 下行文:是指上级领导机关或业务主管部门对报属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的一种行文。 三种行文方式:。 是指采取逐级下达或者只对直属下级机关下达的一种行文方式。 是指党政领导机关根据工作需要,同时下达几级机关的一种行文方式。 是指党政领导机关直接发到最基层的党政组织或者直接传达到人民群众的一种行文方式。 2)上行文 上行文:是指下级机关或业务部门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或业 务主管部门的一种行文。 三种行文方式:。 是指下级机关直接向所属上级领导机关的一种行文方式。 是指下级机关同时向自己的直属上级机关或更高级的上级领导机关的一种行文方式。 是指在非常必要的时候,下级机关可以越过自己的直接上级领导机关,各更高一级的领导机关直至中央的一种行文方式。 3)平行文 平行文:是指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没有领导与指导关系的机关、部门、单位之间的一种行文。 第三节 公文的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指机关行文必须遵守的具体规定或准则。 ,尊重机关职权 ,严格控制发文数量和范围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京海研修学院 主讲:杨兴坤 0108693 3718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对人生最负责的态度就是玩了命的学习,玩了命的工作„„ 第 12 页 共 39 页 12 ,党政机关不得越级行文 ,部门之间要先协商一致或经上级裁决,然后向下行文 (必须是同级) “ 请示 ” 的行文问题(一文一事) (室)的下行文问题 (自己职权范围内和授权范围) ,应视为正式公文依照执行 第五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上) 第一节 命令(令) 1)命令(令)概述 :简称令,是领导机关颁发的具有强制执行性质的指挥性公文。 :适用于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发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奖惩有关人员;撤消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 (《办法》)。 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二。 国务院。 三。 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 四。 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 五。 乡、民族乡、镇的人民政府。 2)命(令)的特点。 (一主体、二内容)。 3)命令(令)的类型。 也可称发布令或颁布令,适用于国家公 布法律,国家行政机关发布根据法律制定的行政法规和规章。 是国家行政机关为实行重大强制性行政措施而发布的命令。 是领导机关为奖励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或集体而发布 的命令。 4)命令(令)的写作 、法律规定的权限范围发布命令。 命令的内容单一、一文一事,篇幅较短。 命令结构:由标题、编号、正文、签署四部分组成。 编号方法:一种是单独编号(央政府和国家首脑); 另一种不是单独编号(地方政府) :说明公布什么法规,什么机关什么时候通过,什么时间开始施行。 :正文一般由命令原由、命令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正文一般由先进事迹、嘉奖内容、号召三部分组成。 、凝炼、庄重、有力。 第二节 议案 1)议案概述 :是有议案提出权的机构或人民代表,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京海研修学院 主讲:杨兴坤 0108693 3718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对人生最负责的态度就是玩了命的学习,玩了命的工作„„ 第 13 页 共 39 页 13 提请审议事项的建议性公文。 :是国家权力机关的有关机构及人员以及人民代表。 2)议案的特点:。 3)议案的类型 根据提出者身份的不同,议案可分为 两大类:。 职能机构:主要指国家权力机构的办事或执行机构。 如政府、检察院、法院、各专门委员会等。 4)议案的写作:。 标题:由提议案人、议案内容、文种三部分组成。 正文:要说明提出议案的理由及具体内容。 议案的签署:提案人可以是机关,也可以是机关首脑。 议案审议表格:一 般包括编号、案由、提议案人、议案内容、审议结果等部分。 第三节 决定 决议 ( 1)决定 1)决定: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或重大行动作出 决策和安排 的指导性公文。 2)适用:对于重要事项或者重大行动作出决策和安排。 3)决定的特点: 4)决定的类型: 5)决定的写作: :由决定机构、决定事由、文种三部分构成。 (标 题下用括号标出决定的日期及由什么会议通过) : :一般由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一般由个案事实分析(即决定理由)、决定事项、期望要求三部分组成。 :只要把需要 “ 广而告知 ” 的决定事项一一列出即可。 、鲜明、简洁。 ( 2 )决议 1)决议:是经过领导机构主持如开的会议通过的对重要事项进行决策部署的指导性文件。 2)适用:用于经会议讨论通过的重要决策事项。 3)决议的 特点:。 4)决议的类型: .。 5)决议与决定的异同: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京海研修学院 主讲:杨兴坤 0108693 3718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对人生最负责的态度就是玩了命的学习,玩了命的工作„„ 第 14 页 共 39 页 14 相同点:都是下行的指挥性公文,在内容上方面接近,侧重于对重要事项的决策;在文字表达方面,风格也一致,都要求准确、鲜明、简洁。 不同点:。 (决议必须由会议通过,而决定可以由会议作出,也可以由领导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作出。 )。 (决议多半针对全局性问题作出决策;决定既可解决全局 性问题,也用以解决具体问题。 )。 决议以会议名称发布;决定也可以会议名称发布,但多半以机关名称发布。 ) 第四节 指示 意见 ( 1)指示 1)指示:是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指导工作的公文。 2)指示的特点: 3)指示的类型: 按照指示内容涉及的范围,可分: ,带普遍性的指示。 ,带特殊性的指示。 4)指示的写作: :一 般由发文单位、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 :一般由指示根据、指示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指示根据:包括理论根据、政策根据、现实根据等。 ( 2)意见 1)意见:是党政机关对重要事项发表的对工作有指导性质的文件。 2)意见的类型:。 3)意见的写作: 注意内的政策性、原则性,对下级的要求要明确具体,表达条理要清晰。 :一般也是发文单位加事由加文种。 但如经上级机构批转或转发,则上级多半用 “ 通知 ” 的形式下达,而将 “ 意见 ” 全文附在后面。 :一般根据意见的多少,分部分或分条分点阐述,其第一部分或第一点,多半是提出意见的现实依据。 后面部分则是对工作的具体要求及实施的细则、步骤、方法等。 意见的内容,要原则而不空洞,具体而不琐细,要让下级知道怎么做,但又不致束缚下级的创造性。 第六章 机关法定公文的写作 ( 中) 第五节 公告 通告 公报 ( 1)公告 通告 1)公告、通告概述 公告:是机关、团体向公众宣布重要事项的通知性文件。 通告 :是机关、团体在 一定范围 内公布事项的告知性文件。 2)公告、通告的特点和差异 二者的共同点: ; ;。 二者的不同点: ,公告涉及的范围广,通告涉及范围小。 (公告通常通过新闻媒体向全世界发发布,范围没有限制;而通告既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也可以只在一定的范围张贴公布) ,都是比较重大的事情;通告公布的,则次于公告。 北京城市学院 北京京海研修学院 主讲:杨兴坤 0108693 3718 在人生的某个阶段,对人生最负责的态度就是玩了命的学习,玩了命的工作„„ 第 15 页 共 39 页 15 3)公告、通告的类型: 按其内容的性质,都可。公文写作与处理自考笔记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公文写作与处理课堂笔记
73。 指由于篇幅所限,使公文生效标识(即落款、印章与成文日期)与正文不能同处在一个页面上而出现分离状况时,为维护公文的完整性而作的说明。 注意两点: (发文机关落款、印章与成文日期)不能同处在一个页面上而出现正文与生效分离的状况时。 B.“(此页无正文)”的标识位置 应在发文机关落款的左上方第一行顶格书写。 是用以说明附属在公文正件之后的有关文件材料的名称及件数的。 (形式有:图表、目录、名单
公文写作培训讲义:如何写好应用文?
+文种 主送机关:力求单一 正文:由报告缘由、内容、结语构成。 内容是重点,依靠事情的发展变化脉络、认识处理问题由浅入深来写。 也可按基本情况、经验、教训或问题、改进意见或建议来写。 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结语一般以 “ 特此报告 ” 、 “ 请审阅 ” 等,也可不写。 落款:写明机关和日期。 ⑶ 综合性报告要注意处理好点与面、事与理、详与略的关系。 专题报告一文一事一报,专题总结工作经验或教训
公文写作与处理每章重点复习资料
不同点: ( 1)形成的程序不完全一样:决议必须由会议通过,而决定可以由会议作出,也可以由领导机构在职权范围内作出。 ( 2)内容的范围不尽相同:决议多半针对全局性问题作出决策;决定既可解决全局性问题,也用以解决具体问题。 ( 3)发布形式略有不同:决议以会议名称发布;决定也可以会议名称发布,但多半以机关名称发布。 第四节 指示 意见 一、指示的概念 ★★ XT 指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