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职技校:通信系统运行管理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方向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建设调研 孙青华 2 2 4 专业改革咨询委员会 活动 孙青华 1 1 2 机制建设 配套文件支撑 孙青华 顶岗实习 孙青华 1 1 2 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孙青华 1 1 2 合计 ( 二 ) 人才培养方案及 课程体系 建设 1.完善工作过程系统化的 课程体系,实现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在 “校企共建的产学研一体化专业建设模式 ”下,通过对专业目标岗位的职业能力的调研与分析,以专业骨干课为中心进行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通过校企共建,深化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构建创新课程体系,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制定专业课程标准,在能力培养上突出开放性,实践性、职业性,形成与生产工程融合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根据本专业 确定 的 人才培养目标 岗位(勘查、制图、概预算、设计、督导、监理、施工、项目管理),深入分析岗位能力要求,确定本专业人才的 三条 能力培养线 为 : 通信 勘察 设计能力培养 主线、 工程施工管理能力培养线、设备装维管理能力 培养线,如图 5 所示。 17 图 5 课程体系的主线结构和进程 制定详细的课程标准,通过上述三条能力线的培养,实现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衔接。 2.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重点建设 《通信概论》 、 《 线务工程》 、 《通信工程设计及概预算》 、 《初级通信工程项目实训》 、《 CAD制图》、《移动通信》、《交换技术》等优质课程, 等 七 门专业核心课程。 课程内容设计与相应岗位的职业资格对接, 根据通信线务工程、设备工程、工程设计等工作岗位所需的职业能力及线务员、 制图员、通信工程设计概预算 等职业资格考试内容,来优化设置课程内容,以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设计,强调工学结勘察设计能力通信工程制图A UT O CA D 实践教学设计及概预算初级项目实训通信网规划工程施工管理能力通信概论通信电源交换技术移动通信线务工程工程项目管理及监理设备装维管理能力电子技术基础电装实训逻辑电路设计实训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通信设备运行与维护三网融合与接入中级项目实训通信网规划生产项目集中实训公共课、基础课 18 合,强调面向工作过程,强调情境教学。 以工作过程为主线,与企业合作,按照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的工作流程组织教学内容、设计学习情境 ,实现教学过程与通信生产过程对接。 改进教育教学过程, 结合学情分析和典型工作任务的特点,设计完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主要通过现场实境教学、项目制、角色扮演、导师制等手段,让学生参与整个工作过程,形成工学结合的特色教学模式 ,强化学生素质培养, 使整个 教育教学过程有机衔接。 3.统筹规划 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 实现 课程教材体系的衔接 在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典型工作任务,形成面向工作过程的教学方案, 制定 课程标准, 统筹规划 教材建设,实现课程教材体系的衔接。 4. 探索中职与高职教育的衔接 在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充分研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逐步建立起与中职教育相衔接的课程体系,扩大与中等职业学校的联系及合作,探索中职对口招生的机制。 目前大部分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缺乏对技能型人才和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衔接的设计。 中职教育偏重于学生操作技能培养,理论基础较弱,为了实现中、高职教育的无缝 衔接,我们将选择省内、外有代表性的通信类专业的中职院校进行深入调研,找出中、高职课程体系及技能培养的不同点,充分研究中职与普高、中职与高职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差异,有针对性的设计出适合于中职有别于普高生源的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专业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培养方案,切 19 实实现中、高职的有效衔接。 在完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与中职院校合作制定相互衔接的课程标准,确定科学合理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逻辑性,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以基础能力培养为重点 ,高职阶段注重学生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全面培养,提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在职业资格证书方面,中职阶段可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高职阶段可获得中、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经费预算见表 6。 表 6 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经费预算表 项目名称 内容 负责人 费用预算 ~ ~ 合计 人才培养方案及课程体系建设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张志平黄红艳 杨延广 杨斐 4 4 8 优质核心课程 6 6 12 课程建设其它费 ( 含中高职衔接研究) 4 4 8 合计 14 14 28 ( 三 ) “双师型 ”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 继续进行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在专业构成、学历构成、职称结构、专兼结合等方面继续完善,形成合理梯队,能够胜任新形势下的教学,并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国家级教学团队的建设,带动整体师资队伍的发展,到 2020 年,使专业专职教师总数稳定在 40 人左右,其中,专业带头人 2~3 名,新培养骨干教师 6~ 8 名,教授、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占 40%以上,形成专业方向涵盖面广、知识结构优化、 20 年龄结构合理、能够 承担较高水平课题研究的教学科研梯队。 2. “双师三能 ”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教师培养培训。 按照 “双师三能 ”(三能:能教学、能培训、能科研)的建设原则(如图 6),加强双师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请高职教育专家到校讲座、承担高职教育研究项目、组织 专业建设研讨会(每学期)、到兄弟院校考察学习、参加会议等形式,强化老师的职业教育观念。 通过研讨会等多种形式,树立了大众化高等教育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 图 6 双师三能教学团队建设思路 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选派教师下企业调研、挂职锻炼 、参与科研项目研究,积累实际工作经验。 通过参加相关职业资格的培训和考试,强化教师职业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建设方案如图 7,培养方案如图 8 所示。 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建设与培养一支双师三能的教学团队,不断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到 2020 年全体专业教师全部到企业轮训一遍,逐步 形成长效机制,双师素质教师的比例超过 90%。 具体形式包括: 执教能力技术服务能力培训能力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产学合作执教能力技术服务培训能力教育教学观念改变产学合作 21 在职取得工程硕士学位 聘请设计师加入教研室 面向企业进行工程实践和理论创新 挂职 培训 会议 职业认证: 通信监理工程师、 电子技师、概预算职业认证等 通信工程师培训与认证 教研 室活动、专题学术报告 博士后培养等 图 7 师资队伍建设方案 引进人才 专业教师培养 专业带头人培养 •职业教育理论教法的培训 •校企合作锻炼 •专业技能培训 •上岗培训制度 •参加企业项目 • 挂职 • 培训 • 会议等 • 以老带新 现代教育教学观念 实践设备 的运用 实训技能 两门以上课 程讲授 企业技术培训 校企业合作工作 教学做一化课程开发 毕业设计实习 双师素质 22 图 8 双师三能师资队伍培养方案 3.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教师与惠远公司设计师角色互换的机制,建立稳定的兼职教师聘请渠道,同时从合作企业、行业中聘请具有丰富实际生产经验的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合作进行课程开发、实践教学、技术服务、职工培训等工作。 建立良性的校企互动机制,加强管理和培养,提高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使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得到同步提高。 建设期内,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数达到40 人以上。 执教 能力 专任教师:教学理念;师资培训 团队合作;项目锻炼 兼职教师:双师教学;指定内容 企业指派;结合项目 机制及制度保障 技术 服务 能力 抓项目:与惠远形成项目小组; 与通建公司合作项目; 与北邮合作项目等; 技术研讨:共同学习;案例研究 现场测试;学研合作 机制及制度保障 培训 能力 企业培训:运营公司:新技术培训 建设公司:工程项目管理 师资培训:面向院校;项目设计 企业合作;教学相长 机制及制度保障 23 在教学团队建设中,强调的是融合与分享。 理念上并非每位成员全面优秀,而是校内外各具特色成员的融合形成整体的优势;操作中并非每位成员经历各类教学科研工作,而是通过沟通与交流分享经验与成果。 教学团队建设经费预算见表 7。 表 7 教学团队建设经费预算表 项目名称 内容 负责人 费用预算 ~ ~ 合计 教学团队建设 专业带头人培养 孙青华杨延广 3 3 6 专业骨干教师培养 5 5 10 “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 合计 ( 四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除充分利用专项经费和学院配套资金 购买必要设备 外, 还要 开放思路 , 引入企业资源,解决部分难以承受的高投入高维护的问题。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契机,加强面向全国的师资培训,建立专业品牌,赢得 企业 支持,共建校内实训室;将企业品牌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争取企业 的 设备 、软件支持 ,改善专业实训室条件。 继续完善校内实训环境,提供做中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环境条件,使学生通过 具体工作项目来学习,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能力、素质、技能的训练。 除满足教学外,能够支撑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并可向高职院校师生提供技能鉴定支持,向通信企业在职员工提供理论与技能培训平台。 在前期投入基础上,完成三网融合实训室及物联网实训室建设,引进 EPON光接入设备模拟光纤到户环境, 24 结合各类媒体应用服务器、搭建 NGN综合业务实训平台。 结合通信行业的发展,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完成通信设备、通信网络、仿真系统实训环境建设、升级及扩建任务。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以双赢为前提,破解校企合作的时空障碍。 针对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中,企业冷,学校热的现象,先要让企业化冷为热,愿意接受学生实习。 其次要让学生受益,参加实际生产,积累工作经验,增加工作经历。 具体方法如下(见图 9): 图 9 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与使用 通过三年努力,建设两类校外基地,一是顶岗实习基地,能够容纳 500 多名学生的顶岗实习的岗位需要,有足够的兼职教师满足学生 25 实习和毕业设计指导需要;二是技能实训基地,能够满足学习期间每生 2 个月工学交替的实习需要。 积极开辟新的校外实训基地。 到 2020 年,与 40 余家校外企业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深化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模式,继续完善实训基地的考核机制,逐渐探索出一条校企 “双向互动、密切合作、互助互惠 ”的实训基地建设道路。 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训环境,真正实现学生的多层次、多时间段工学交替培养,并在第六学期为学生提供稳定的顶岗实习岗位。 在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专业技能。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费预算见表 8。 表 8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经费预算表 项目名称 内容 负责人 费用预算 ~ ~ 合计 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三网融合与接入实训环境 孟祥真 卜新华 4 0 4 通信设备实训环境 35 35 70 通信基础实训室 15 15 30 通信网络实训环境 13 13 26 通信仿真实训环境 15 实训实习耗材补贴 4 4 8 合计 153 ( 五 )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1.积极建设为通信行业服务的技能培训基地 发挥我们学校是部级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培训基地的作用,为企业构建服务平台,建立企业新技术培训服 务、高职师资培训基地、企业项目技术服务。 继续做好对通信行业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的支撑工作,提升自身能力,紧密跟踪通信企业改革、技术进步和业务发展对职工素质、技能的新要求,加强职鉴题库建设、操作技能考核大纲制 26 定和教材课件建设,积极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促进企业员工素质的提升。 在现有的培训基础上,积极拓展对外培训项目,建成可承担本校、本地。河北高职技校:通信系统运行管理通信工程设计与监理方向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质教育的良好途径。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同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学习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使学生快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 师资队伍 建设 通过培养、聘请和引进,建立合理的专兼职教师人才库。 培养 2 名 专业带头人和 7名骨干教师 ,专任教师达到 10 名;通过企业岗位挂职锻炼
专业基础知识 外语交流、数学应用 、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与识图 、铁路线路、铁路站场、铁路机车、铁路车辆和铁路信号。 专业 技术知识 掌握铁路 车站调车工作、接发列车、车站作业指挥、列车调度指挥、货物运输组织、货物运输技术和客运服务与组织 等。 表 10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 通识技能 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 铁道运输管理 知识的能力、应用文写作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
所幼儿园 或小学 建立实习实训关系,以满足学生多轮循环,不同层面实习的需要,实现学校和岗位之间零距离对接的人才培养目标。 最终建成一套以先进理念为指导 , 以师生专业发展为基点的稳固的实习基地。 16 (五) 推动课堂教学改革 、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 强化教学过程的实践 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 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按照工作过程和工作情景组织课程和教学,融“教、学
,培训人数达到 1800 人 •日 /年;为社会人员进行职业技能鉴定, 2020 年达到 80 人, 2020 年达到 100 人次;积极 承接 来自行业、企业的 各类技能赛事。 社会 服务到款额 2020 年 达到 25万元, 2020 年 达到 30 万元。 8. 引领辐射,带动专业群建设 建设以药物制剂技术专业为龙头,以药学专业为支撑的专业群,提升专业群的整体水平
品种大赛 ;参与 制定 畜牧类发展规划、生产标准 49 项; 2020年被评为 “ 承德市 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先进单位 ”。 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一)建设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教职成〔 2020〕 11 号)精神, 畜牧兽医专业将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
方法,具有选择、使用和维护电机、变压器的基本技能。 教学形式 :学中做 — 边讲边练、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 多媒体授课。 学习项目开发: 工作领域 工作任务 职业能力 学习项目 电机应用与维修维护 直流电机认知 正确识别电机各部分结构名称。 直流电机 直流电机 电力拖动 分析电力拖动系统的运动状态。 直流电机 电力拖动 单相变压器 等效电路求解变压器电路。 单相变压器 三相变压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