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高职技校: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专业基础知识 外语交流、数学应用 、计算机应用、工程制图与识图 、铁路线路、铁路站场、铁路机车、铁路车辆和铁路信号。 专业 技术知识 掌握铁路 车站调车工作、接发列车、车站作业指挥、列车调度指挥、货物运输组织、货物运输技术和客运服务与组织 等。 表 10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技术能力培养目标 通识技能 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以及 铁道运输管理 知识的能力、应用文写作技能、计算机应用技能 、数据分析及计算能力。 岗位 操作 技能 调车工作 掌握铁路调车作业计划的编制、布置与传达,掌握车辆摘挂、车辆取送、停留车防溜,掌握调车作业人身安全, 掌握平面无线调车灯显设备使用等。 接发列车工作 掌握 6502 电气集中和计算机联锁设备的使用,能够办理 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 作业和 非正常情况下的接发列车 作业。 车站作业计划与指挥 掌握车站作业组织方法,能够编制车站班计划、阶段计划和调车作业计划。 列车调度指挥 掌握列车调度指挥的基本方法,能够编制列车运行图 ,正确编写和发布调度命令,合理组织列车运行,处理列车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突发事故。 货运工作 掌握货物装卸车组织,货物装载加固,货物事故处理,货物计划受理, 货运检查。 客运工作 掌握客运售 票、客运计划编制,旅客乘务组织等。 表 11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个人素质和职业态度培养目标 个人素质和职业态度构成 培养目标 政治 素养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 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实践观、真理标准 马克思主义人生观 具有马克思主义的利益观、荣辱观、幸福观、生死观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 具有正确的人生价值、价值观、价值取向 爱国主义思想 能发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树立爱国主义思想 科学发展观 具有以人为本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 职业 态度 主动承担风险和责任 能 与他人协同工作并愿考虑和接受不同观点、能够接受批评并做出积极回应,承担相应的工作并积极完成。 具有坚韧性和灵活性 具有对工作热情和激情,刻苦工作、坚韧不拔精神、具备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主动性和独立进行工作的能力。 思维能力 具有创造性思维能力;具有判断思维能力 自我管理 我认识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自我提高及克服弱点的能力;环境适应能力。 职业素质 职业道德、诚信及问责 遵守个人道德标准和原则、具有在逆境中坚持原则的勇气、能对所犯错误负责、能遵循服务承诺、具有对公众健康、安全、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 职业行为准则 具备从事 铁道运输 工作的职业举止、职业礼貌、科学严谨的态度;有正确的人际交往的习惯和标准。 个人职业生涯 对自己兴趣、爱好有清醒认识、有明确的未来愿景、对个人的专业技能水平有清醒认识、有明确的个人职业发展规划。 把握企业的现状、发展 了解 铁道运输业的 现状和发展,并与个人的职业生涯相联系。 表 12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人际关系能力培养目标 人际关系能力构成 培养目标 团队 合作 团队建设能力 熟悉团队的组建、任务和运作,确定团队的作用及职责和目标。 团队行动能力 能 运用团队基本规则,进行规划、安排及执行项目的实践。 团队合作能力 根据不同类型团队的工作特点,开展团队成员的技术合作。 沟通与交流 熟悉沟通策略,具备人际沟通能力 沟通与交流 学会沟通与交流的策略;学会使用简洁及清晰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学会写作技巧;学会恰当的非语言沟通方式 ( 手势、眼神接触、仪态 ) ;外语交流能力;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融合 进一步推进“双证书”制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使其在毕业时取得“铁路助理值班员资格证书”、“铁路货运员资格证书”、“铁路客运员资格证书”等,鼓 励学生报考其他社会通用工种资格考试,并取得相关证书。 实现核心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使通过资格认证的毕业生达到 100%, 通过 安排学生顶岗实习,按企业兼职教师时间安排适时调整授课时间,采取 工学交 替、分阶段 等形式,弹性、灵活地组织与实施教学,保障学生能够 体会铁路现场 环境和实际作业过程 ,增加对 铁路运输 的 感性认识, 提高了对 铁路运输 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职业素养的养成。 专业定位与培养目标优化资金计划见表 13。 表 13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资金计划表 (单位:万元 ) 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调研考察,岗位需求分析 1 优化培养目标 研究探索“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合 计 5 (二)推进“学做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 1.构建 “做中学”课程体系 注重应用,以 铁道交通 运输设备、铁道运输生产作业流程和作业标准 为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学生学习的重点。 通过对本专业相关企业的岗位需求分析,构建以突出实践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 以“做中学”教育教学理念为指导,聘任铁路企业的专家、技术骨干及教学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建课程团队,从职业岗位和职业能 力入手,重构课程内容,建立体现职业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课程标准,共同构建基于现场 铁道运输生产经营管理 过程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以 岗位实训项目 为载体,采用集成化课程设计方法,通过一个个典型 岗位技能标准 把课程集成在一起,构建并实施“做中学”集成化课程体系。 学生在项目实施中“做中学、学中做”,学习、工作交替,知识、技能融合,使知识、技能和素质协调发展。 “做中学”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充分利用企业的设备、兼职教师等优势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强调学生基础知识、职业道德、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文精神和 企业文化的熏陶。 在确定课程结构时,按照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要求,以 岗位实训项目 为载体,采用集成化课程设计方法,把课程分成三个系统,即基础课程系统、专业技能课程系统和培训课程系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和工作经历相结合,系统整合个人能力,团队合 作能力和 技术业务 能力,使学生在复杂且不断变化的职场环境中更好的生存和发展。 ( 1) 基础课程系统:设通识课程、项目课程和项目三个板块,由专业入门课程、人文素质课程、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组成、基础课为技能培养打下基础,入门课让学生培养专业初级技能,较早开展项目教学 以提高学习兴趣。 ( 2) 专业技能课程系统:设项目课程和项目两个模块,包括专业课程、项目课程和技能鉴定课程。 这些课程和技能的学习安排在以项目为载体的技能课程中。 ( 3) 培训课系统:包括企业文化,地域文化, 铁道交通运输法规 , 铁道运输 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新标准,安全管理等课程。 构建“做中学”课程体系资金计划见表 14。 表 14 构建“做中学”课程体系计划表 (单位:万元 ) 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 构建“做中学”课程体系 专业分析、调研考察 课程体系建设 2 合 计 2. 建设工学结合的专业核心课程 根据本专业相关岗位技能要求,进行 铁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的核心课程建设。 选择部分关键专业课程建设优质核心课程,优质核心课的建设均需参考相关职业标准,按照省级精品课程的标准来建设。 一 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 车站工作 组织 》、《 接发列车与列车运行 》 、《铁路 货运组织 》 3 门优质核心课程。 建设专业核心课程资金计划见表 15。 表 15 建设专业核心课程资金计划表 (单位:万元 ) 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 建设专业核心课程 《车站 工作组织》 优质核心课程 1 《铁路货运组织》优质核心课程 1 《 接发列车与列车运行 》 优质核心课程 合 计 3. 开发满足生产性实训的工学结合教材 教材建设本着“抓住重点、提高质量、增加品种、优化配套”的原则,参照职业标 准,与行业企业共同开发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的实训教材,确保优质教材进课堂。 重视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邀请企业现场专家和课程建设专家组建课程建设 团队,共同参与课程改革,编写项目教学型教材,自编《 铁路 行车组织 》、《 铁路货运组织 》 、《 接发列车与列车运行 》 3 本工学结合项目教材。 开发工学结合教材资金计划见表 16。 表 16 开发工学结合教材资金 计划表 (单位:万元 ) 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 开发工学结合教材 《车站工作组织》 1 《铁路货运组织》 1 《 接发列车与列车运行 》 合 计 4. 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专业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改革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突出教学过 程的实践性、开放性、职业性。 探索实施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流动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做中教,做中学。 经过三年的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浑然一体,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技术应用能力、解决 铁道运输生产 问题的能力将显著提高。 (1)实施任务驱动教学 以应用型核心职业技能和从业能力的培养为目的,与 铁道运输 企业合作单位共同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根据企业生产、管理、经营、服务的实际工作过程重新组织课程内容,把典型工作任务或典型工程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实施“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任 务驱动教学方法。 打破学科型的课程体系模式,采用职业行动体系课程模式,将重点放在运用技术去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深究技术本身,注重课程的应用性、定向性。 使课程实践性更强、综合性更强,强调应用型职业能力、职业行为、职业素质的养成。 (2)改革教学方式与手段 教学过程中,按照“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面向岗位需求,培养较强岗位能力”的教学理念,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采用不同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 程教学过程中,采用 案例教学 教学法、 角色扮演 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现场教学法等不同方法,调动学生学习 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虚拟仿真教学、视频教学、实物教学、现场教学、网络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建设一体化教学情境教室。 (3)实行“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实训教学模式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大力推行生产性实训教学。 在校内实训中心,组织实施生产性实训教学;在校外实训基地,利用校外实训基地资源,开展生产实训教学和顶岗实习,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推行“任务驱动,教学做一 体”的实训教学模式,把典型工作任务或 项目作为教学载体,开展实训教学。 形成校内岗位实训、综合运用 实训 、模拟仿真实训和现场实践实习逐层次提高的实训教学环境。 由基础到综合,由试验到现场,由浅入深、有层次地完成各项技能实训,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训练。 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真正实现“教其所学,学其所用,用其所学,教学做一体”。 专业教学模式 改革 资金计划见表 17。 表 17 专业教学模式 改革 资金计划表 (单位:万元 ) 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 专业教学模式 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 1 教学手段改革 合 计 5. 建设 铁 道交通运营管理 专业数字化资源 在专业教学资源建设上,除了开发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的工学结合教材外,还要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虚拟教学资源。 基于校园数字化平台 与 企业合作开发 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流程的虚拟化数字资源 ,服务课堂教学和企业培训。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资金计划见表 18。 表 18 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资金计划表 (单位:万元 ) 建设内容 资金投入 建设数字化 教学资源 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流程的虚拟 化 数字 资源建设 4 车站接发列车作业流程的虚拟化数字资源调试与运 行 2 合 计 6 6. 完善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 1) 加强课程的过程性评价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加大课程评价模式改革力度,注重教学过程及操作技能等环节的过程性评价,建立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流程。 在过程性评价指标体系中,充分考虑教师评价、学生互评、企业评价等各个方面,让企业人员加入到学生成绩的考核中来。 突出企业评价的地位,让企业人员全过程参与评价,真正让企业看得见自己需要的人才的成长过程和实际能力。 ( 2) 实施第三方评价,创新专业建设与发展长效机制 建立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学生及其家长 等利益 相关方共同参与的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将毕业生就业率、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创业成效等作为衡量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 由于职业教育是通过个人的职业发展实现个人的发展,它会随着外在的科技进步和内在自我价值的实现在不断进行,人的职业发展是终身学习的核心。 因此,对毕业生毕业后至少五年的发展轨迹进行持续追踪并提供相关支持服务,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的对接。 通过对教育教学活动和职业发展信息化管理,分析学生(毕业生)、教师、管理人员等有关学习(培训)、教学、工作等方面的信息,为教学质量管理、招考 办法改革、专业设置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