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管理13个核心制度内容摘要:

重大手术前讨论后,由 经治 医师负责记入病历,由 科主任 审查并签字。 术前讨论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地点、主持人、参加人员及专业技术职称、患者病情初要、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手术方式、麻醉与输血的选择、术中与术后可能发生的问题、处理对策以及预防性应用药物等。 重大手术实施之前,医师必须向患者 /患者亲属 (代理人 )告知疾病情况、术前讨论结果及拟施手术情况。 重大手术实施之前,患者 /患者亲属 (代理人 )必须签署手术同意书。 国家另有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 重大手术审批表的书写必须依据术前讨论记 录和手术同意书,内容简明、扼要。 重大手术审批表必须由拟施手术科室的医务人员送达医 务 科审批。 重大手术审批表送达医 务 科审批时,必须同时提供病历,包括入院记录(重大手术可提供首次病程记录 )、术前讨论 记录本 、手术同意书 、医患沟通表。 11 七、急危重病人抢救及报告制度 1. 凡疑难手术、新 项目 、特殊技术、重大疑难病例、重大合并症的抢救,包括急诊抢救手术、心血管急性合并症、急性呼吸衰竭、感染中毒休克、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脏骤停、昏迷等抢救,特殊治疗,包括特殊化疗方案,尤其非常规、有创、特殊治 疗及检查,各主管医师必须报告科主任,按医院规定的 程序 及时报告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 2. 上述诊治活动需要外请专家协助时,经科主任同意后,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并负责组织安排专家会诊讨论。 3. 对于抢救过程中需要人员或医疗资源调配,由科主任提出上报医疗管理部门或医院总值班并安排专人协调抢救事宜, 4. 科室应指派专人向有关部门提供抢救情况汇报,书写抢救记录以备检查。 凡是报医疗管理部门的治疗抢救意见及过程要实事求是,如实报告病例情况。 5. 上述所有医疗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医院有关医疗管理程序,逐 级负责,责任到人,严格纪律,避免发生一些不必要的技术纠纷。 6. 如未履行医院有关规定,造成医疗纠纷、医疗事故者,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当事人追究责任。 12 八、会诊制度 凡遇疑难病例,应及时申请会诊。 科间会诊:由经治医师提出,上级医师同意,填写会诊单。 应邀医师一般要在两天内完成,并写会诊记录。 如需专科会诊的轻病员,可到专科检查。 急诊会诊:被邀请的人员,必须随请随到。 科内会诊:由经治医师或主治医师提出,科主任召集有关医务人员参加。 院内会诊: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 科同意,并确定会诊时间,通知有关人员参加。 一般由申请科主任主持,医务科要有人参加。 院外会诊:本院一时不能诊治的疑难病例,由科主任提出,经医务科同意,并与有关单位联系,确定会诊时间。 应邀医院应指派科主任或主治医师以上人员前往会诊。 会诊由申请科主任主持。 必要时,携带病历,陪同病员到院外会诊。 也可将病历资料,寄发有关单位,进行书面会诊。 科内、院内、院外的集体会诊:经治医师要详细介绍病史,做好会诊前的准备和会诊记录。 会诊中,要详细检查,发扬技术民主,明确提出会诊意见。 主持人要进行小结,认真组织实施。 13 九、查对制度 查对制度 开医嘱、处方或进行治疗时,应查对病员姓名、性别、床号、住院号(门诊号)。 执行医嘱时要进行“三查七对”:摆药后查;服药、注射、处置前查;服药、注射处置后查。 对床号、姓名和服用药的药名、剂量、浓度、时间、用法。 清点药品时和使用药品前,要检查质量、标签、失效期和批号,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给药前,注意询问有无过敏史;使用毒、麻、限剧药时要经过反复核对;静脉给药要注意有无变质,瓶口有无松动、裂缝;给多种药物时,要注意配伍禁忌。 输血前,需经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输入;输血时须注意观察,保证安全。 接病员时,要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性别、诊断、手术名称、手术部位、术前用药以及所带的病历资料。 实施麻醉前,麻醉师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在麻醉前要与病人主动交流作为最后核对途经。 手术切皮前,实行“暂定”,由手术者再次核对 姓名、诊断、手术部位、手术方式后方可开展手术 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与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数。 除手术过程中神志清醒的患者外,应使用“腕带”作为核对患者信息依据 配方时,查对处方的内容、药物剂量、配伍禁忌,医师签名是否正确。 发药时,查对药名、规格、剂量、用法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标签 14 (药袋)与处方内容是否相符;查对药品有无变质,是否超过有效期;查对姓名、年龄,并交代用法及注意事项。 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试验,两人工作时要“双查双 签”,一人工作时要重做一次。 逐步推广使用条形码进行核对。 发血时,要与取血人共同查对科别、病房、床号、姓名、血型、交叉配合试验结果、血瓶号、采血日期、血液质量。 采取标本时,查对科别、床号、姓名、检验目的。 收集标本时,查对科别、姓名、性别、联号、标本数量和质量。 检验时,查对试剂、项目,化验单与标本是否相符,以及标本的质量。 检验后,查对目的、结果。 发报告时,查对科别、病房。 收集标本时,查对单位、姓名、性别、联号、标本、固 定液。 制片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切片数量和质量。 诊断时,查对编号、标本种类、临床诊断、病理诊断。 发报告时,查对单位。 检查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年龄、片号、部位、目的。 治疗时,查对科别、病房、姓名、部位、条件、时间、角度、剂量。 使用造影剂时应查对病人对造影剂过敏 发报告时,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