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内容摘要:

) 代表作品: 米拉公寓 圣家园教堂 古尔(桂尔)公园 四、奥地利、荷兰与芬兰的探索 (一)奥地利维也纳学派 ( Vienese School) 代表人物: 瓦格纳 代表作品: 维也纳地下铁道车站 ( 18961897) 维也纳邮政储蓄银行 ( 1905) (二)分离派 ( Secession) 代表人物: 奥别列去 霍夫曼 代表作品: 维也纳分离派展览馆 ( 1898) 建筑艺术主张: 见课本 41 页 (三)奥地利维也纳路斯 ( Adolf Loos) 建筑主张: 建筑“不是依靠装饰而是以形体自身之美为美”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 11 “装饰 就是罪恶” 代表作品: 维也纳斯坦纳住宅( Steiner House 1910) (四)荷兰建筑师贝尔拉格 ( H. P. Berlage) 建筑主张: 痛恨当时流行的折衷主义,提倡“净化建筑( Purify)” 代表作品: 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 18981903) (五)芬兰建筑师老沙里宁 ( Eliel Saarinen) 代表作品: 赫尔辛基火车站( 19061916) 第三节 美国的芝加哥学派和赖特的草原住宅 一、芝加哥高层建筑的发展与芝加哥学派 1. 芝加哥学派的兴起: 南北战争后取 代南部的圣路易斯市; 城市化进程 1873 年芝加哥大火 2. 芝加哥兴盛时期: 18831893 现代建筑在美国的奠基者 创造了高层金属框架结构与箱形基础 沙利文( Louis Henry Sullivan)提出 “形式随从功能( Form follows Function)” 3. 芝加哥代表人物: 创始人詹尼与代表人物沙利文 4. 芝加哥学派建筑作品: (以高层办公、公寓及旅馆为主) 初期创始人工程师詹尼 ( William le Baron Jenney) 代表作品: 1879 年 第一拉埃特大厦 (七层货栈 砖墙与铁梁柱的结合) 18831885 年 芝加哥保险公司十层大厦 (框架结构,复古外观) 理查逊 ( H. H. Richardson) 建筑作品: 1887 年 马歇尔菲尔德百货批发商店 (砖石承重 外观简单明确) 伯纳姆与鲁特 ( Burnham and Root) 建筑作品: 1891 年 蒙纳诺克大厦 (最后一栋砖石承重建筑) 1892 年 卡匹托大厦 (折衷主义思想体现) 18901894 年 瑞莱斯大厦(框架结构 外观显示出透明性与比例的纯净) ] 荷拉伯特与罗许 ( Holabird and Roche)建筑作品: 1894 年 马奎特大厦(“芝加哥窗”) 沙利文建筑作品: 18991904 年 芝加哥百货公司大厦 (芝加哥学派代表建筑)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 12 1895 年 布法罗信托大厦 其他建筑作品: 1891 年 大北方饭店 19111913 年 纽约渥尔华斯大厦(高层建筑法规的体现) (见课本 47页) 二、赖特的草原住宅(后面章节详细讲解) 思考: 回顾西方古代建筑结构体系发展脉络。 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欧洲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法国古典主义,洛可可。 第四节 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一、 钢筋混凝土的发展过程: 古罗马 中世纪失传 近代工业革命之后出现钢筋混凝土 钢筋混凝土成为二十世纪新建筑的标志 二、近代对钢筋混凝土的应用: 年英国艾地斯东灯塔 混凝土的成分是:石灰、粘土、砂子、铁渣 年英国生产出胶性波特兰水泥 年混凝土作为铁梁的填充物 年法国园艺家蒙涅以钢丝网与水泥结合试制花钵。 从而启发拉布鲁斯特以交错的铁筋和混凝土加建巴黎圣日内维夫图书馆拱顶 年钢筋混凝土最早在法国和美国发展 建筑师埃内比克于 19 世纪 90 年代在布尔 .拉 .莱因城为自己建造了钢筋混凝土的别墅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 13 包杜于 1894 年在巴黎建造了蒙玛尔特教堂 —— 第一座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建造的教堂 ( Auguste Perret 18741955) 代表作品: 巴黎富兰克林路 25 号公寓( 1903 年) 巴黎庞泰路车库( 1905 年) 爱斯德尔服装工厂 嘎涅“工业城市”假想方案 假想城市的市政厅、集会厅、中央铁路车站 ( 1916 年) ( Robert Maillart) 瑞士多座钢筋混凝土桥梁 苏黎世第一座无梁楼盖车库 第五节 德意志制造联盟 德意志制造联盟: 1907 年由德国的企业家、艺术家、技术人员共同组成了全国性的组织。 目 的: 提高工业制 品的质量以期达到国际水平。 代表人物: 彼得 .贝伦斯 格罗皮乌斯 代表作品: 透平机车间( 1909 年)彼得 .贝伦斯 法古斯工厂( 19111916 年)格罗皮乌斯和梅耶 德意志制造联盟展览会办公楼( 1914 年)格罗皮乌斯 贡 献: 在德国做了大量传播现代主义运动思想观点的工作; 使西方社会对新建筑的探求由个别试验走向为社会所普遍承认的一种新风格。 外国近现代建筑史授课大纲 14 第三章 新建筑运动的高潮 现代建筑派与代表 人物 第一节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社会历史背景 与建筑活动概况(自己看书 注:一定要看是理解本章的重要内容 ) 第二节 建筑技术的进展 代表作品: 纽约帝国州大厦( Empire state Building) —— 综合体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建筑科学技术的水平 特点: 钢结构施工; 19 个月完成,共 102 层; 16 万平方米的有效使用面积等等。 第三节 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概述: 折衷主义思潮以美国为中心在欧美国家依然盛行 代表作品: 19091923 年瑞典斯德 哥尔摩市政厅( The City Hall of Stockholm) 建筑师:奥斯伯格( Ragnar Ostberg) 革新派不断发展 战后初期的建筑流派: 一、表现派( Expressionism) 见课本 61页 特征: 二十世纪的 德国和奥地利 首先出现表现主义的绘画、音乐和戏剧; 他们认为艺术的任务在于表现个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