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业发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项目课题申请指南内容摘要:

3 个大型乳品企业示范;建立乳及主要乳制品中关键致病菌的动态变化及危害评估和暴发的预测技术,并在项目示范区示范;开发乳制品中非乳成分含量的快速判定技术 1 种 ; 建立监控 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大肠杆菌、沙门氏菌、李斯特氏菌、阪歧肠杆菌等致病菌和耐热芽孢杆菌、嗜冷菌的快速检测技术各 1 种。 23 开发快速检测出 5 种常规乳成分、细菌总数设备各 1 台,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减低原料乳检测成本 10%以上。 申请专利 5~ 7 项。 三、课题国拨经费 国拨 600万元。 课题 东北农区奶业集约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一、主要研究内容 高产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与示范。 重点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奶牛良种登记、奶牛高产核心群建立、种子母牛遗传评定、应用 PDA 技术进行个体选配和奶牛良种繁育体系 信息平台建设,集成单项先进关键技术形成适合于东北农区奶牛良种繁育技术体系。 东北地区 奶牛 规范化饲养模式 的研究。 集成奶牛营养和饲养管理先进技术,确定 东北地区 中高产奶牛粗饲料模式; 开展 营养缺乏亚临床症状的早期检测与诊断技术、饲料质量动态变化快速检测技术、寒区奶牛舍环境控制技术的研究,完善高产奶牛阶段饲养技术和后备牛培育技术 ,建立东北农区奶牛规范化饲养模式。 东北农区奶牛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与示范。 重点开展奶牛结核病和布氏杆菌病的检疫与净化措施、奶牛乳房炎高效多联疫苗工厂化生产工艺的优化与推广应用; 建立 东北农区 奶牛主要疾病快速诊断和综合防治体系。 24 原料奶及乳制品生产全过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 结合完善交互式奶源管理系统和推广应用,建立乳品生产全程质量控制体系。 新型乳制品开发与产业化。 重点开展 优质干酪快速成熟及特色干酪制品研制、益生菌在乳制品中应用技术研究、乳源生物活性物质的工业化分离及其在婴幼儿配方奶粉中的应用。 二、 技术经济指标 示范区 要求技术示范 成母牛 15 万头 以上 ,建立 DHI 测定系统, 年参加测定奶牛头数达到 5 万头以上;示范区成母牛平均 单产提高到 6500kg 以上 ,乳脂率 %以上,乳蛋白 %以上, 总细菌数 20 万 /ml 以下,体细胞数 50 万 /ml 以下。 建立东北农区奶业集约化生产模式。 确定以玉米青贮为主适用于中高产奶牛的粗饲料模式 ,开发 优质青贮制备技术,青贮玉米亩产鲜物产量平均达到 6200kg 左右 ,种植面积 10 万公顷,示范区青贮使用率达到 100%。 使乳房炎、子宫炎、代谢病达到有效控制, 奶牛子宫内膜炎快速诊断技术标准化,治愈率达到 90%以上;奶牛酮病治愈率达到 85%以上;制定出奶牛蹄病防治技术规范;犊牛腹泻的治愈率达到 85%以上。 开发天然干酪 2~ 4 种及适合中国口味 的再制干酪 3~ 525 种 ,其他新型乳制品 2~ 3 种。 建立奶牛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1 套, 示范区奶牛场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核心示范场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 GAP)认证。 申请专利 5~ 8 项。 三、课题国拨经费 国拨 1100万元。 课题 华北农区奶业规模化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一、主要研究内容 高产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与示范。 重点 以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品种和良种登记等为核心的奶牛良种繁育技术体系 在规模化奶牛场 全面 应用 和示范推广。 华北 农 区 奶牛 规范化饲养模式 的研究。 重点 研究建 立华北农区奶牛养殖技术规范和 奶牛养殖小区TMR 技术推广应用模式 ;优质青贮饲料调制与高效利用技术;秸秆和农副产品 饲料资源 高效利用技术。 华 北农区奶牛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与示范。 重点 研究应用奶牛布鲁氏菌病、结核病和副结核病的快速诊断与防治技术;针对奶牛常见病的高效西药和中西结合防治专用药剂。 原料奶及乳制品生产全过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的研26 究。 研究示范原料奶生产质量全程管理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完善奶业生产生态环保示范体系 和 粪尿污水资源化处理模式 ,在 示范奶牛场开展 GAP 认证。 建立奶山羊繁育体系。 建立奶山羊舍饲、半舍饲规模化生产繁育模式。 新型乳制品开发与产业化。 重点 研究开发 新型液态奶及干乳制品。 二、 技术经济指标 在华北农区内建立 1~ 2 个示范区,示范区内成母牛总数达到 15 万头以上 ;参加 DHI 测定奶牛头数达到 5 万头以上。 示范区成 母牛平均单产 提高到 6800 千克 以上 ,原料奶 乳脂率达到 %以上,乳蛋白率达到 %以上 ,总细菌数 20 万 /ml 以下,体细胞数 50 万 /ml 以下;选育核心群成母牛存栏 4 万头,年均单产 8000 千克以上。 建立华北农区奶业规模化生产模式。 提出 适合地区特点的饲料配方和 饲喂工艺 2 套 ; 生产精料配合饲料 10 万吨以上,配合饲料入户率达到 95%以上; 筛选引进苜蓿和饲用玉米优良品种 2~ 3 个, 建立苜蓿基地 2 万公顷以上、青贮玉米基地 10万公顷以上 ; 研制高效疫苗和新型安全兽药 2 种以上。 建立 该地区 高产奶牛核心群 选育技术体系 和奶牛良种登记制度;建立 奶牛 场 主要疫病防治 技术 规范 1 套 , 主要疾病发27 病率降低到 8%以内,死亡率 3%以内。 建立标准化奶牛养殖园区 5 个以上 ;建立原料奶和乳制品质量安全快速检测技术体系; 机械挤奶比例达到 90%以上。 建立奶山羊核心养殖场 3~ 4 个,总规模达 750~ 1000 头,年平均单产 800kg 左右 ;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年扩繁良种奶山羊 2020头。 开发新型乳制品 4~ 5 种 ; 提出标准草案 2~ 3 个。 建立奶牛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1 套, 示范区奶牛场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核心示范场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 GAP)认证。 申请专利 5~ 8 项。 三、课题国拨经费 国拨 1000万元。 课题 1西北农区生态型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一、主要研究内容 高产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与示范。 重点 示范推广良种奶牛快速繁育 产业化 技术体系、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品种和良 种登记,构建高产核心牛群;研究应用奶牛性别控制和高效繁育技术。 西北农区 奶牛 规范化饲养模式 的研究。 重点 研究西北农区 奶牛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 建立奶牛养殖技术规范和推广 TMR 饲养工艺; 开发与当地饲料资源相匹配28 的配合饲料产品;研究优势 苜蓿品种的高产栽培 、 收获及加工技术 ,开发 苜蓿混合青贮技术。 西 北农区奶牛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与示范。 建立 西北农区 奶牛场常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及 奶牛小区建设标准、 兽医防疫卫生安全规范 , 开展奶牛乳房炎、感染性蹄病、子宫内膜炎等疾病的综合防治研究。 原料奶及乳制品生产全 过程质量与安全控制技术的研究。 重点 研究 适合西北地区的 原料奶生产质量控制和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推广奶牛场 GAP 认证 , 研究 “ 分户饲养、集中和流动挤奶、按质论价、冷链输送 ” 的产业化配套经营模式。 建立奶山羊繁育体系。 建立奶山羊舍饲、半舍饲规模化生产繁育模式。 新型乳制品开发与产业化 开发。 重点 研制 酪蛋白等具有西部特色的乳制品。 二、 技术经济指标 建立示范区 1~ 2 个,示范区成母牛数达 10 万头以上,选育高产奶牛核心群 万头以上,全部参加 DHI 测定,平均产奶量达到 8000 千克以上;示范区成母牛平均单产 提高到 6500千克以上,乳脂率 %、乳蛋白 %以上;总细菌数 20 万 /ml以下,体细胞数 50 万 /ml 以下,每年推广优秀公牛细管冻精 60万剂以上。 29 建立西北农区生态型奶业生产模式。 提出 适合地区特点和奶牛 阶段 饲养 的饲料配方和饲喂工艺 2 套 ;年 产配合饲料 15万吨以上, 示范区 配合饲料入户率达到 90%以上; 筛选引进苜蓿和饲用玉米优良品种 2~ 3 个, 建立 优质苜蓿配套生产基地 10万公顷以上、青贮玉米基地 50 万公顷以上。 建立企业-奶站-农户三级 原料奶质量 检测系统和技术规范 ; 提出农村奶牛养殖小区及标准化奶牛舍建设 标准,建立30~ 50 个示范小区; 示范区内奶牛的主要疫病发病率控制在10%以内 ,年总繁殖率 80%以上。 建立奶山羊核心养殖场 3~ 4 个,总规模达 750~ 1000头,年平均单产 800kg;利用胚胎移植技术,年扩繁良种奶山羊2020 头。 研制特色乳制品 2 种。 开发特色乳制品 3~ 5 种,年生产 1000 吨以上。 建立奶牛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1 套, 示范区奶牛场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核心示范场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 GAP)认证。 申请专利 5~ 8 项。 三、课题国拨经费 国拨 1000万元。 课题 1华东 农区现代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一、主要研究内容 高产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与示范。 30 重点 研究建立奶牛良种持续改良和快速扩繁技术体系;南方饲料资源科学高效利用技术、奶牛特种饲料配合技术;奶牛规范化饲养管理技术规范。 华东农区 奶牛 规范化饲养模式 的研究。 重点 研究饲料生产与供应、集中机械挤奶、牛奶统一收集和运输等先进适用技术的集成配套;机械挤奶与牛奶保鲜技术。 华东 农区奶牛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与示范。 建立和 应用 奶牛场常见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延长奶牛利用年限,降低奶牛发病率。 奶牛场粪污 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再利用技术。 重点 研究奶牛场粪污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技术,开发高效生物肥料。 二、 技术经济指标 示范区成母牛饲养规模达到 7 万头,参加 DHI 测定奶牛头数达到 2 万头,培育核心高产奶牛群 1 万头,平均单产达到8500kg 左右。 示范区成母牛平均单产达到 7000kg 以上,乳脂率%以上,乳蛋白 %以上,总细菌数 20 万 /ml 以下,体细胞数 50 万 /ml 以下;建立良种登记制度。 建立华东农区现代奶业生产模式。 建立社会综合配套技术服务体系和相应技术规范;主要疫病发病率控制在 10%以内,机械挤奶率和 配合饲料入户率达到 80%以上;建立牛奶质量快速检测技术体系;筛选引进优质饲草品种 2~ 3 个,建成 3 万公31 顷的优质高产饲草生产基地。 开发特色乳制品 1~ 2 种。 建立奶牛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1 套, 示范区奶牛场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 核心示范场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 GAP)认证。 申请专利 3~ 5 项。 三、课题国拨经费 国拨 1000万元。 课题 1北方大城市郊区环保高效型奶业生产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 一、主要研究内容 高产奶牛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与示范。 完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 DHI)和良种登记 体系;应用先进的 MOET 核心群育种技术,形成自主培育优秀种公牛的能力;建立奶牛良种快速扩繁与推广技术体系。 集约化和智能化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建立高产奶牛饲养管理技术规范;建立奶牛场数据的自动采集和各种数据报表、决策分析的计算机处理技术;奶牛场计算机信息网络技术和奶牛生产的专家系统技术。 奶牛场粪污无害化处理与资源化再利用技术。 重点 研究 牛场粪污的无害化处理系统; 开发 高效生物肥料。 32 北方大城市郊区 奶牛疾病综合防治技术的应用与示范。 推广机械化修蹄,开展奶牛乳房炎、感染性蹄病、子宫内膜炎等疾病 的综合防治研究。 建立和 应用 奶牛场常见疾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延长奶牛利用年限。 新型乳制品开发与产业化生产体系建立。 重点 研究 原干酪快速成熟技术;干酪加工关键设备设施的国产化开发;干酪生产附产物的处理与深加工技术。 二、 技术经济指标 示范区存栏成母牛 3 万头,参加生产性能测定( DHI)奶牛头数达到 25000 头,示范区成母牛年单产达到 9000 千克以上,原料奶乳脂率 %以上,乳蛋白率 %以上,总细菌数10 万以下 /ml,体细胞数 30 万个 /ml 以下;选育成年高产奶牛核心群 10000 头,平均单产 9800 千 克以上;年提供优秀公牛冻精350 万剂,向示范区外提供良种奶牛 6000 头。 建立北方大城市郊区环保高效型奶业生产模式。 示范区规模化奶牛场全部实现 TMR 饲养技术;规模化奶牛场实现计算机智能网络化管理, 智能管理程度达到 21 世纪初期国际先进水平 ; 提出适合北方大城市郊区高产奶牛饲养管理和饲喂工艺技术规范一套。 建立奶牛场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综合利用技术 1 套, 示范区规模化奶牛场实现粪污无害化处理,核心示范场通过国家良好农业规范( GAP)认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