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知识点复习总结内容摘要:

对应升, 遇到两个已知量,应照不足来进行。 含量损失与产量,乘除多少应分清。 二、气体制备 气体制备首至尾,操作步骤各有位, 发生装置位于头,洗涤装置紧随后, 除杂装置分干湿,干燥装置把水留; 集气要分气和水,性质实验分先后, 有毒气体必除尽,吸气试剂选对头。 有时装置少几个,基本顺序不可丢, 偶尔出现小变化,相对位置仔细求。 三、氢气还原氧化铜 试管被夹向下倾,实验开始先通氢, 空气排尽再点灯,冷至室温再停氢 先点灯,会爆炸,先停氢,会氧化 由黑变红即变化,云长脸上笑哈哈。 四、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氟氢银, 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价磷; 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 铜汞二价最常见。 五、溶解性口诀 钾钠铵盐溶水快, ① 硫酸盐除去钡铅钙。 ② 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硝酸盐溶液都透明。 ③ 口诀中未有皆下沉。 ④ 六、 1— 20 号元素顺序口诀⑤ 氢 氦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钾 钙。 七、金属活动性口诀 钾 钙 钠 镁 铝。 锌 铁 锡 铅 氢, 铜 汞 银 铂 金。 注:①钾钠铵盐都溶于水; ②硫酸盐中只有硫酸钡、硫酸铅、硫酸钙不溶; ③硝酸盐都溶于水; ④口诀中没有涉及的盐类都不溶于水; ⑤ 1~ 20 号元素顺序另有谐音打油诗可以帮助记忆: 青 孩 你 别 蹦, 炭 蛋 养 沸 奶, 那 妹 雨 归 淋, 牛 鹿 鸭 呷 莱。 制氧 气口诀: 二氧化锰氯酸钾;混和均匀把热加。 制氧装置有特点;底高口低略倾斜。 集气口诀: 与水作用用排气法;根据密度定上下。 不溶微溶排水法; 所得气体纯度大。 电解水口诀: 正氧体小能助燃;负氢体大能燃烧。 化合价口诀: 常见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氟氯溴碘负一价;正一氢银与钾钠。 氧的负二先记清;正二镁钙钡和锌。 正三是铝正四硅;下面再把变价归。 全部金属是正价;一二铜来二三铁。 锰正二四与六七;碳的二四要牢记。 非金属负主正不齐;氯的负一正一五七。 氮磷负三与正五;不同磷三氮二四。 有负二正四六;边记边用就会熟。 常见 根价口诀 一价铵根硝酸根;氢卤酸根氢氧根。 高锰酸根氯酸根;高氯酸根醋酸根。 二价硫酸碳酸根;氢硫酸根锰酸根。 暂记铵根为正价;负三有个磷酸根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初中)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高中)钾钙钠镁铝锰锌、铬铁镍、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化合价口诀二: 一价氢氯钾钠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以二价最常见。 盐的溶解性: 钾钠铵硝皆可溶、盐酸盐不溶银亚汞;硫酸盐不溶钡和铅、碳磷酸盐多不溶。 多数酸溶碱少溶、只有钾钠铵钡溶 初中化学酸碱盐的总结 常见的酸 盐酸 硫酸 硝酸 磷酸 酸的通性 ( 1)酸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注意显色的物质是指示剂。 ( 2)酸能跟多种活泼金属起反应,通常生成盐和氢气。 只有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氢前面的金属才能与稀酸( HCl、 H2SO4)反应,产生氢气。 位于氢后的金属不能与稀酸( HCl、 H2SO4)反应,但能与浓硫酸和浓硝酸反应。 例如:① Cu+ 2H2SO4(浓) CuSO4+ SO2↑ + 2H2O ② 3Cu+ 8HNO3(稀)= 3Cu( NO3) 2+ 2NO↑ + 4H2O 可见,金属和浓硫酸、硝酸反应都没有氢气产生,这就是实验室不能用浓硫酸和硝酸与锌反应制氢气的原因。 ( 3)酸能跟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H2SO4 + CaO == CaSO4 + H2O ( 4)酸能跟某些盐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H2SO4 + BaCl2 === BaSO4↓+ 2HCl ( 5)酸跟碱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H2SO4+ Ba(OH)2 === BaSO4↓(白色沉淀)+ 2H2O 常见的酸有盐酸、硫酸和硝酸,它们虽然具有上述五点通性(因为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 H+)。 但又各具不同的物 理化学性质。 ①盐酸是氯化氢的水溶液,是一种混合物。 纯净的盐酸是无色的液体,有刺激性气味。 工业品浓盐酸因含有杂质( Fe3+)带有黄色。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打开浓盐酸的瓶盖在瓶口立即产生白色酸雾。 这是因为从浓盐酸中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中水蒸汽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分散在空气中形成酸雾。 ②硫酸是一种含氧酸,对应的酸酐是 SO3( SO3+H2O==H2SO4)。 纯净的硫酸是没有颜色、粘稠、油状的液体,不易挥发。 常用的浓硫酸中的 H2SO4的质量分数为 98%,密度为 /厘米 3。 稀 H2SO4具有酸的通性。 浓硫酸除去具有酸的通性外,还具有三大特性: a、吸水性: 浓 H2SO4 吸收水形成水合硫酸分子( H2SO4•nH2O),并放出大量热,所以浓硫酸通常用作干燥剂。 b、脱水剂: 浓硫酸可将有机化合物中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按水分子的构成( H: O= 2: 1)夺取而使有机物脱水碳化。 纸、木柴、衣服等遇浓硫酸变黑,这就是因为浓硫酸的脱水性使其碳化的缘故。 C、强氧化性: 在浓硫酸溶液中大量存在的是 H2SO4分子而不是 H+,H2SO4 分子具强氧化性。 浓硫酸可使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氢后面的一些金属溶解,可将 C、 S 等非金属单质氧 化,而浓硫酸本身还原成 SO2。 但是,冷的浓硫酸不能与较活泼的金属 Fe 和 Al 反应。 原因是浓硫酸可以使 Fe 和 Al 的表面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阻止了里面的金属与浓硫酸继续反应,这种现象在化学上叫钝化。 由于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我们往蔗糖上滴加浓硫酸,会看到蔗糖变黑并且体积膨胀。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12H22O11 12C+ 11H2O C+ 2 H2SO4= CO2↑ + 2SO2↑ + 2 H2O 产生的 CO2 、 SO2 气体使蔗糖的体积膨胀。 又由于浓硫酸有吸水性,浓盐酸有挥发性,所以,往浓盐酸中滴 加浓硫酸会产生大量酸雾,可用此法制得氯化氢气体。 ③硝酸也是一种含氧酸,对应的酸酐是 N2O5,而不是 NO2。 纯净的硝酸是无色的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能挥发。 打开浓硝酸的瓶盖在瓶口会产生白色酸雾。 浓硝酸通常带黄色,而且硝酸越浓,颜色越深。 这是因为硝酸具有不稳定性,光照或受热时分解产生红棕色的 NO2 气体, NO2 又溶于硝酸溶液中而呈黄色。 所以,实验室保存硝酸时要用棕色(避光)玻璃试剂瓶,贮存在黑暗低温的地方。 硝酸又有很强的腐蚀性,保存硝酸的试剂瓶不能用橡胶塞,只能用玻璃塞。 除具有酸的通性外,不管是稀硝酸 还是浓硝酸都具有强氧化性。 硝酸能溶解除金和铂以外的所有金属。 金属与硝酸反应时,金属被氧化成高价硝酸盐,浓硝酸还原成 NO2,稀硝酸还原成 NO。 但是,不管是稀硝酸还是浓硝酸,与金属反应时都没有氢气产生。 较活泼的金属铁和铝可在冷浓硝酸中钝化,冷浓硝酸同样可用铝槽车和铁罐车运输和贮存。 硝酸不仅能氧化金属,也可氧化 C、 S、 P 等非金属。 硝酸与 Cu、C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 4HNO3(浓)= Cu( NO3) 2+ 2NO2↑ + 2H2O 3Cu+ 8 HNO3(稀)= 3Cu( NO3) 2+ 2NO↑ + 4H2O C+ 4HNO3(浓) CO2↑ + 4NO2↑ + 2H2O ④磷酸是一种中等强度的三元酸,可以形成一种正盐和两种酸式盐。 如:磷酸氢二钠( Na2HPO4),磷酸二氢钠( NaH2 PO4),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 [(NH4)2HPO4 ],磷酸二氢钙 [Ca(H2PO4)2](溶于水)。 ★★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 氢氧化钙 氨水 ( 1)碱溶液能跟酸碱指示剂起反应,紫色石蕊试液遇碱变蓝,无色酚酞试液遇碱变红。 不溶性碱,如不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 2)碱能跟酸性氧化物起反应生成盐和水。 ( 3)碱能跟 酸起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 ( 4)碱能跟某些盐起反应生成新碱与新盐。 常见的碱有 NaOH、 KOH、 Ca( OH) 氨水等,它们各自具有一些特性。 ①氢氧化钠( NaOH)俗名苛性钠、火碱、烧碱,这是因为它有强腐蚀性。 NaOH 是一种可溶性强碱。 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暴露在空气中易潮解,可用作碱性气体(如 NH3)或中性气体(如 H O CO等)的干燥剂。 NaOH易与空气中的 CO2 反应生成 Na2CO3 固体。 NaOH溶液可以腐蚀玻璃,盛 NaOH 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的玻璃塞,只能用橡胶塞。 ②氢氧化钙 [Ca(OH)2]是白色粉末,微溶于水,俗称熟石灰或消石灰,其水溶液称为石灰水。 Ca( OH) 2 也有腐蚀作用。 Ca( OH) 2 与 CO2反应生成白色沉淀 CaCO3,常用于检验 CO2。 Ca(OH)2+ CO2= CaCO3↓ + H2O Ca(OH)2 能跟 Na2CO3反应生成 NaOH,用于制取 NaOH。 反应方程式为: Ca(OH)2+ Na2CO3= CaCO3↓ + 2NaOH ③氨水( NH3•H2O)是一种可溶性弱碱, NH3 溶于水可得氨水。 有刺激性气味,有 挥发性。 将氨气通过盛放氧化铜的玻璃管,生成氮气、水和铜,其反应方程 式为: 2NH3 + 3CuO 3Cu + N2↑+3H2O ,说明氨气具有还原性。 此外, KOH、 Ba(OH)2也是常见的可溶性强碱。 不溶的碱大多是弱碱,如: Fe(OH) Cu(OH)2 等。 他们的共同性质是热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金属氧化物和水。 ★★★常见的盐 NaCl Na2CO3 NaHCO3 CuSO4 铵盐 KMnO4 ( 1) 盐跟某些金属反应生成新的金属和新的盐。 例如: ① Zn+ CuSO4 === ZnSO4+ Cu ② Cu+ Hg(NO3)2 === Cu(NO3)2+ Hg 只有排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 ( 2) 盐跟酸反应生成新酸与新盐。 例如: BaCl2+ H2SO4= BaSO4↓+2HCl ; ( 3) 盐跟碱反应生成新盐与新碱。 例如: ① MgSO4+ 2NaOH= Mg(OH)2↓ + Na2SO4; ② MgSO4 + Ba(OH)2 == BaSO4↓+ Mg(OH)2↓ ( 4) 盐跟另一种盐反应生成两种新盐,例如: 2AgNO3+ Na2CO3 === Ag2CO3↓ + 2NaNO3 也有例外,如: Al2(SO4)3 + 6NaHCO3 == 2Al(OH)3↓+ 6CO2↑+ 3Na2SO4。 ( 5) 不溶性碳酸盐,高温下可分解生成对应金属氧化物和二氧化碳气体。 ① CaCO3 CaO + CO2↑, ② BaCO3 BaO + CO2↑ ; ② Cu2(OH)2CO3(绿色 ) 2CuO + H2O + CO2↑。 一 . 中学化学实验操作中的七原则 掌握下列七个有关操作顺序的原则,就可以正确解答 “ 实验程序判断题 ”。 1.“ 从下往上 ” 原则。 以 C1=实验室制法为例,装配发生装置顺序是:放好铁架台 → 摆好酒精灯 → 根据酒 精灯位置固定好铁圈→ 石棉网 → 固定好圆底烧瓶。 2.“ 从左到右 ” 原则。 装配复杂装置应遵循从左到右顺序。 如上装置装配顺序为:发生装置 → 集气瓶 → 烧杯。 “ 塞 ” 后 “ 定 ” 原则。 带导管的塞子在烧瓶固定前塞好,以免烧瓶固定后因不宜用力而塞不紧或因用力过猛而损坏仪器。 4.“ 固体先放 ” 原则。 上例中,烧瓶内试剂 MnO2 应在烧瓶固定前装入,以免固体放入时损坏烧瓶。 总之固体试剂应在固定前加入相应容器中。 5.“ 液体后加 ” 原则。 液体药品在烧瓶固定后加入。 如上例中浓盐酸应在烧瓶固定后在分液漏 斗中缓慢加入。 (装入药口前进行 )原则。 (所有装置装完后再点酒精灯 )原则。 二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 10 种方法 :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 NaCl, KNO3。 :在沸点上差值大。 乙醇中 (水 ):加入新制的 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溶与不溶。 : SiO2(I2)。 :如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