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规章制度护士工作的行为准则内容摘要:

明膜病。 入院后经积极治疗及护理,住院第 11 天在未吸氧情况下呼吸较平稳,管饲早产儿配方奶 12m1 ,每 2 小时 1次,消化较好。 当天 21:50 左右该患儿饥俄感强、烦躁,胃管脱出,护士小陈便经口喂养早 产儿配方奶 12m1,喂哺后仍见觅食反射,小陈又自行为该患儿增加 5ml 奶量, 2 小时后再次喂养时发现早产儿配方奶不足,便以足月儿配方奶经口喂哺 17ml(此时医嘱仍为管饲早产儿配方奶 12m1,每 2 小时 1 次 )。 又 2 小时后,接班护士小朱发现该患儿腹部膨隆、可见肠型,考虑为喂养不耐受,立即安置胃管,从胃内抽出未消化奶汁 20m1,腹胀明显减轻。 【评析】 (一 )事件发生原因。 护士小陈在护理该早产儿时发现胃管脱出, 未及时安置 (医嘱为“管饲” ),擅自改为经口喂养,而自身经验不足,不能正确地 评估该早产儿的情况,不遵医嘱,自行增加奶量,在早产儿配方奶不足的情况下随意以足月儿配方奶代替。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及 超低出生体重儿在喂养时容易出现喂养不耐受,甚至出现消化道出血 或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发生原因除本身早产因素外,与感染和喂养密 切相关。 喂养过于积极,如开奶过早、喂养量过多,渗透压过高等均能导致此现象的发生。 护士小陈随意增加奶量,且选择渗透压较高的足月儿配方奶进行喂养导致该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 在第二次喂养时,小陈未评估该 早产儿的消 化情况,未安置胃管回抽残余奶量是否大于上次喂养量的 1/4,直接再次经口喂养。 (二 )如何避免与防范。 对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的护理工作是精细 的,不容一点马虎。 慎独精神是基础。 在发现胃管脱落后应及时安置 以便判断患儿消化情况,且不能随意增加奶量,应与主管医师沟通后共同评估该患儿情况,再决定是否增加奶量,且增加奶量后应密切观察患儿反应及消化情况。 “慎独”,语出《中庸》 :“莫见于隐,莫显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其意是当独自一人而无别人监视时,也要表里一致,严守本分,不做坏事,不自欺。 凭着高度自觉,按照一定的道德规范行动,而不做任何有违道德信念、做人原则之事。 护理工作直接为人的生命和健康服务,护士的道德水准直接支配和影响护理行为,并对患者的生理、心理产生影响。 护士是直接落实各项治疗方案的实施人,单独操作的机会多,无人监督,更需要护士有很强的职业责任感和慎独精神,才能确保患者的安全,建立护患之间的信任。 护士应扎实掌握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能判断早产儿是否出现喂养不耐受,如有无腹胀、呕吐,胃内残余奶量是否大于上次喂养量的 1/大便有无异常等。 (三 )应该这样做 、判断并报告给医师,从而做出正确的处置。 (医嘱是管饲 ),以便了解早产儿胃排空情况。 ,切不可擅作主张用足月儿配方奶替代,而应及时与营养室联系,及时补充。 ,应立即安置胃管,抽出胃内残余奶量,暂禁食 2 小时后,观察胃内情况再循序渐进喂养。 ,通过用安抚奶嘴进行非营养性吸吮来安抚患儿。 ,以静脉营 养补充热量。 115 乱用手套招投诉 患者宫某,女, 48岁,因头晕、胸闷到某医院门诊就诊。 护士小杨在为其测量血压时,戴着一次性薄膜手套。 事后,患者以护士不尊重患者为由投诉小杨 (事后护士长询问小杨是否手部有伤口 )。 【评析】 (一 )事件发生原因 、意义与原则不明确。 ,盲目使用手套过度防护,导致患者不满。 ,导致患者误解护士的行为是对其不尊重。 (二 )如何避免与防范 ,加强专业基 础知识学习,正确使体手套。 手套使用的原则 :①接触或预料到要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 体液、血液等或其他污染性程度高的物质。 ②医护人员的手部皮肤有破损,而需接触患者或污染物品时。 ③医护人员接触开放性伤口或施行侵入性无菌操作时。 手套类型的选择,以下操作中应戴一次性薄膜手套 :护士在为患者进行吸痰、收集引流标本、清倒引流瓶内引流液,更换被血液、体液及粪便污染的布类等操作时。 当一次活动结束时,或怀疑手套破损时,以及不同的患者之间应取下手套并洗手。 2.“己之不欲,勿施与人”,凡事多做换位思考。 (三 )应该这样做 ,清洗双手,用清洁的双手为患者测量血压。 ,及时按手卫生标准洗手。 116 患者的隐私莫公开 患者王某,男, 47 岁,诊断 :慢性脓胸,辅助检查结果为 HIV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阳性。 护士小伍未按正确的告知程序,先将患者的检验结果告诉了家属,当时王某的很多亲友也在场,而家属及亲友又将此信息四处宣传,于是王某村子里很多人很快都知道了他的情况,他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于是要找院方讨说法。 【评析】 (一 )事件发生原因。 在病室内,在众多其 他患者和亲属在场的情况下,将患者的隐私暴露了。 2020 年 7 月 1 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规定 :医院泄露患者隐私或者未经患者同意公开其病历资料,造成患者损害的,承担侵权责任。 医疗保密体现了对患者权利、人格和尊严的尊重,是良好医患关系维系的重要保证,是取得患者信任和主动合作的重要条件,也是一项必要的保护性防治措施,防止意外和不良后果的发生。 (二 )如何避免与防范 加强护士职业道德教育,增强法制观念,规范服务行为。 组织护士学习相关知识,了解患者 的权利及义务,依法履行护士职责,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 HIV 阳性结果,应选择适当时间、环境和告知对象。 、关心患者、爱护患者,力争做到换位思考。 (三 )应该这样做 、没有其他人在场的办公室,将 HIV阳性结果告诉患者及家属,并做好相应的健康教育。 ,以求得到谅解。 117“人情加床”的后患 患者罗某,女, 66岁,诊断 :骨质疏松。 于 2020 年 3 月 X 日入住某医院中医科加 8 床,因家里有特殊事情,中午输液后特向主管医师请假,经 同意后回家。 次日早晨回病房,患者发现床旁桌上摆放的小药杯有口服药,遂准备服用,但发现其口服药种类与往日比较似有不同,便到护士站查问。 经了解,由于该病房床位紧张,在罗某请假回家后,医师便让护士小雷在此床位上安置了一位急诊入院患者吴某 (医师的熟人 ),吴某治疗完毕后又在当天晚上被转到另一病床,但其口服药放于原床旁桌上忘记带走,幸亏患者参与查对,才避免误服。 【评析】 (一 )事件发生原因。 近年,由于住院患者数量增多,很多医院床位都很紧张,加床现象在所难免。 但如果无限制地、不规范地加床,甚至 在同一床位收治两名患者,便给医疗安全埋下隐患,极有可能导致差错事件或医院感染等问题的发生。 在第二位患者转床时,护士并未协助患者搬走所有物品,也未尽到提醒义务,事后也未检查。 (二 )如何避免与防范 制订加床管理规范,并严格执行。 应明确规定哪些情况下可以加床,加床与正床的最大比例是多少。 坚持以患者安全为核心,坚决抵制“人情加床”。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 患者转床时分管护士或当班护士要协助转送,保证治疗、护理的连续性,坚持做到一位患者享用一套床单位。 , 实行责任制整体护理,加强病房巡视,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 )应该这样做。 当医师叫护士安排第二位患者在罗某所在的暂空床时,护士有权拒绝,如果医师再三要求,小雷可向护士长汇报后再酌情处理。 ,应连同他的所有物品和药品一起移走,并作好终末处理。 ,应该诚恳地向患者道歉、解释、沟通,以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沟通技巧取得患者谅解。 118“ O” 型血患者输入“ AB”型血 患者李某,女, 43 岁,诊断 :宫颈癌晚期。 2020 年 1 月 X 日,在某医 院进行全面术前检查后,进行了广泛子宫切除术和淋巴结清扫。 因手术过程中失血过多,医嘱 :输入“ 0”型血浆,巡回护士张某按医嘱自己核对后给李某挂上了 200m1 的血浆,就在手术结束之际,突然发现患者有血尿迹象。 检查发现,本来李某的血型是“ O”型,输入的却是“ AB”型血浆,且输注了近 200m1。 医院马上启动了预警机制,全院组织了十余名专家,成立紧急救小组。 对患者展开急救。 经过一系列医疗救治, 48小时后,李某终于脱离了危险。 【评析】 (一 )事件发生原因 ,误将“ AB”型血输给“ 0”型 血的患者。 有规定 :输血应该由两人查对无误后,方可执行,而案例中护士张某一人核对,无第二人复核便给患者输了血。 (二 )如何避免与防范 1. 医院加强对输血安全的培训教育,树立护士安全输血的意识,并制订完善的输血相关制度,共同督促严格执行。 ,仔细查对患者信息和血型,特别要注意进行两人查对。 (三 )应该这样做 ,巡回护士小张应该和器械护士一起严格执行“三查八对”输血制度,确认无误后再操作,且在输血过程中应该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输血反应。 象时,应立即停止输血,积极组织专家对患者进行急救,尽可能降低对患者的伤害。 、分析、总结,避免同类事件再次发生。 、麻醉师等按相关规定处理。 119 环环查对保安全 患者华某,男, 10 岁,诊断 :阑尾炎。 手术后主述伤口疼痛,医师查体后开医嘱 :“呱替吮 30mg 肌内注射,立即执行”。 护士小杨派实习护生凭医师开的麻药处方单到药房去取药,药房工作人员误发为芬太尼 ((2m1 每支 ),实习护生并未进行核对,便将领回的药物交给护士小杨,护士小杨接过药后直接将芬太尼当成哌替啶为患儿肌内注射了 1∕ 2 的药液。 半小时后药房工作人员发现发错了药物,立即通知病房,但为时已晚 (芬太尼属强效麻醉性镇痛药,镇痛作用产生快,但持续 时间较短,用于麻醉前、中、后的镇静与镇痛,也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的一般镇痛。 术后镇痛肌内注射量 )。 幸好患者使用剂量在安全范围内。 经严密监测,患者未出现眩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评析】 (一 )事件发生原因 、多人员,但发生差错的关键 .原因只有一个,未执行查对制度,未落实注射操作规范。 ,错误发药。 ,未核查药物是否正确,便带回交给带教老师。 4,带教老师接过护生取回的药,也未检查药名是否正确,便 直接 为患者注射了,导致错误最终发生。 (二 )如何避免与防范 、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可辨,是杜绝隐患的首要条件。 ,任何情况下均应认 真执行两人查对制度。 ,无误后方可取药。 ,落实查对制度。 (三 )应该这样做 ,值班护士应告诉实习护生到药房取的药物的名称、剂量、药理作用,强调注意查对药名是否正确,对学生进行指导。 ,按照贵重药品和麻 醉药、毒药、精神药使用管理规定,作好两人核对后,方可发药。 注意语言交流,说出药名。 实习护生取药时也应查对,及时发现问题。 护士在接到取回的药品后,按照医嘱及操作规程对所注射药物进行操作前、中、后的三次查对,以保证用药安全。 120 盲目配药遭投诉 患者卿某,男, 51 岁,诊断 :肺炎。 住院后使用某种贵重抗生 素静脉输入杭感染治疗,该药物在配制时有特殊要求 :使用稀释液稀释药物后,放置 15分钟再加入液体中输入。 护士小林在配制该药物时,按稀释其他药物的流程对该药物进行配制。 结果在输液过程中,该药物出现浑浊沉淀而无法使用,家属对小林进行投诉,要求全额赔偿药物费用。 【评析】 (一 )事件发生原因。 在配制药物时,护士一定要按药物使用说明,这种药物在配制方法上与普通药物不同,护士未区别对待。 、经验不足。 在从未稀释配制过这种药的情况下,小林既不阅读说明,也未请教高年资护士和护士长,而是想当然地按习惯操作配药。 (二 )如何避免与防范 ,要对特殊药物作好评估,规范操作。 ,掌握药物配制的要求及配伍禁忌,避免出现由于业务知识不牢固而导致的纠纷。 ,作到心中有数。 (三 )应该这样做 (尤其是特殊贵重药物 )应仔细阅读使用说明,并正确理解。 ,除阅读说明书外,也可向有经验的护士和护士长请教。 当班护士书写事件经过,并全额赔偿该药物的费用。 与患者及家属充分沟通,赔礼道歉。 121 未经允许的保护性约束 患者景某,男, 4 岁,诊断 :龋齿。 其母亲于 2020 年 4 月 X 日上午带景某到某口腔医院门诊行相关治疗,但患儿极不配合,大哭大闹,医护人员给予保护性约束配合 完成治疗。 事后,家长以伤害儿童身心为由对该医院当事医护人员提起诉讼。 【评折】 (一 )事件发生原因 4 岁,医疗过程中无法配合完成治疗。 对未成年人需采取医疗保护性约束措施时,须得到其监护人的同意。 医护人员未征得患儿监护人的知情同意,自行使用约束带,而引发纠纷。 (二 )如何避免与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