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xx年防震减灾工作实施方案范文内容摘要:

施是进一步提升我市防震减灾能力的重要保障。 已制定规划的县(区)人民政府,要狠抓规划的落实;没有出台规划的县(区)人民政府要抓紧出台。 有关部门要抓紧启动重点项目规划,提升我市防震减灾基础能力。 (二)主要工作: 全面完 成县(区)防震减灾 十二五 规划编制; 启动重点项目建设。 (三)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地震局 (四)协作单位:市、县(区)发改、财政部门,各级建设部门,市应急办 (五)完成时间: XX年 6 月 五、服务开发,持续加强地震监测能力建设 (一)工作内容和要求:地震监测工作是防震减灾工作的基础。 要按照监测装备更加先进、设施更加完善、监测更加有效的现代化地震监测台站的要求,加快地震监测、观测台站建设。 进一步提高我市地震监测密度、精度和质量,全面提高应用观测资料进行地震预测、预报的能力,夯实我市地震监测基 础。 (二)主要工作:。 加快防震减灾中心建设,确保工程质量,把防震减灾中心建成抗震设防示范工程。 ,强化台站的维护工作,及时添置、更新监测设备,确保监测工作的正常运转。 、大王滩、大龙湖 3 个水库遥测台项目建设,不断扩大地震监测网络覆盖面。 24个动物远程监测站点项目建设,力争 XX年底全面竣工。 (三)责任单位:市地震局 (四)协作单位:市水利局、各有关县(区)人民政府 (五)实施时间: XX年 六、以人为 本,强力推动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和校安工程建设的开展 (一)工作内容和要求:稳步提升广大农村抗御地震破坏能力是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急迫要求。 XX年我市要依据初步建立起的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相关政策,加大投入,支持农村民居防震保安示范工程的开展。 相关部门要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结合农村危旧房屋改造等工程,继续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切实改善农村抗震设防现状。 各县区要全面完成校安工程三年建设任务,做好中小学校舍项目后续建设规划。 (二)主要工作: ,继续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步伐; (区)政府及相关部门按照国家有关农村居民防震保安工程建设标准,积极推进农村民居防震保安工程建设。 结合农村旧房改造、水库移民搬迁、城镇居民拆迁回建等,整合资源,加大扶持力度,引导农村群众建设安全民居。 ,加快 XX 年下达的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建设。 (三)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地震局、城乡建委、教育局、住房局 (四)协作单位:市财政局、农业局等 (五)完成时间: XX年 七、着眼效果,积极推 广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 (一)工作内容及要求:广大民众具有良好的防震减灾意识,掌握地震应急避险自救互救技能,自觉参与防震减灾行动,是实现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尤其是减轻人员伤亡的重要基础。 各县(区)及有关部门要按照重视学生、农民科普宣传和干部教育的工作思路,充分调动和发挥媒体宣传作用,全面加快我市防震减灾宣传教育基地建设,提升防震减灾示范学校防震减灾水平和能力,建立防震减灾宣传长效机制。 (二)主要工作:开展多种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宣传活动。 (三)责任单位:市地震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协作单位:市委宣传部,市教育局、科技局、广电局 (五)实施时间: XX年 10 月 八、强化跟踪,做好重点时段和重点地区震情服务 (一)工作内容及要求:牢固树立 震情第一 观念,加强对地震监测台网运行管理和质量管理,积极推进数字化地震资料共享和应用,充分发挥我市现有地震监测预测作用,加强分析研判工作,进一步提升地震预测意见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强化基层群防队伍建设,加强对宏观观测员的教育培训。 继续严密监视判定我市震情动态,完善速报流程,不断提高地震速报质量、时效及震情分析水平,做好中国 东盟博览会等特殊时段、重 要时段的地震保障工作,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上一页 /a(二)主要工作:强化重点时段和重点地区震情跟踪工作。 (三)责任单位:市地震局 (四)协作单位:各县(区)地震部门及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市地震监测中心 (五)实施时间: XX年 九、民生第一,加快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一)工作内容及要求:随着我市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整体防震减灾功能滞后于城市现代化建设发展的问题日益突出。 在城镇化建设进程中合理规划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结合旧城区改造、校安工程建设等加大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提 高城市综合防灾和应对突发性灾害事件能力势在必行。 根据自治区 5 厅局联合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的意见》(桂震发〔 XX〕 10 号)文件精神,各县(区)应完成 1 处以上达标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建立地震应急避难场所启用、运行、维护制度,组织开展必要的演练。 (二)主要工作: (市有关部门对该类场所用地进行特批),各县(区)结合广场建设、公园建设、绿地建设完善应急避难功能,建设一至两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运行、维护制度; 避难场所的使用演练; ,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适时组织开展各类应急避难演练,提高应急避难场所的利用率。 (三)责任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协作单位:各级发改、教育、民政、财政、城乡建委、规划、园林、地震等部门 (五)实施时间: XX年 十、科学预防,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 (一)主要内容和要求:开展地震小区划工作是适应当前我市城市建设发展的迫切需要。 对 十二五 规划涉及 5 个小区共 250 平方公里的地震小区划进行逐个规划论证,力争年内完成五象新区小区划项目。 (二)主要工作: 按照五象新区地震小区划的工作实施方案,力争完成小区划技术工作,形成《南宁市五象新区地震小区划成果报告》初稿。 (三)责任单位:市地震局 (四)协作单位:市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局 (五)实施时间: XX年 十一、依法行政,切实强化工程项目抗震设防要求管理 (一)工作内容与要求:工程项目抗御地震灾害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防震减灾综合的能力,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死存亡,关系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 各有关部门要发扬成绩,切实按照 桂政发〔 XX〕31 号 、 桂政办发〔 XX〕 131 号 等文件规定,按照工程项目抗震设防全程 监管的要求,进一步理顺工程项目抗震设防管理工作机制,各县地震部门必须进驻当地政务服务中心,并切实开展工程项目抗震设防行政许可工作。 各县地震、住房和建设、国土部门要相互配合做好建设工程抗震设防管理工作,尤其要做好人员密集场所、重大建设项目工程选址等工作。 (二)主要工作: ,做好重大工程项目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特别要做好人员密集项目工程、重大项目工程选址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规范性文件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切实加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认的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强化工程项目抗震设防行政审批工作;将工程项目抗震设防行政审批纳入基本建设管理程序。 确保工程项目在设计、审图、施工、监理各个环节中抗震设防要求得到落实,设计单位、审查机构要严格按抗震设防要求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审查,施工、监理单位要按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施工、监理检查。 ,对已建成的但未采取抗震措施或者抗震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机关、 会议用房、涉灾应急指挥机关、备灾场所、机场、幼儿园、学校、医院、商场、影剧院等建筑物以及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项目进行抗震普查、抗震性能鉴定和抗震加固。 (三)责任单位:各县(区)发改、工信委、教育、国土、城乡建委、住房局、交通、水利、地震部门 (四)协作单位:市、县(区)人民政府 (五)实施时间: XX年 十二、合力联动,加快地震应急及信息管理体系建设 (一)工作内容及要求:要完善和落实好地震应急预案,健全指挥调度、协调联动工作机制,形成统一指挥、反映迅速、运转高效、保障有力的抗震救灾应急体系。 在做好地 震监测的基础上,要重点加强地震信息发布和传播体系建设,做到信息共享,确保及时协调地震救援队伍以及应急避难场所、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单位等,迅速形成抗震救灾合力。 要配备必要的应急通讯设备,探索完善地震部门与广播电视、电信、移动通信部门的联系沟通机制,畅通地震信息发布专用渠道、简化发布程序,确保做好舆论引导,让群众及时、准确了解地震信息,减少恐慌,为有序开展防震避险工作营造氛围。 要畅通与重要水利工程、输油管道、电力枢纽、核设施等重点工程业主的信息沟通,确保及时了解地震灾情信息,以便及时制定、实施救援方案,防止地震引发次生灾害。 (二)主要工作。 组织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地震应急演练。 开展多部门、跨县区的地震应急演习;结合开展防震减灾知识 六进 活动,指导机关、学校、社区、乡村、企业开展应急演练,实现应急演练常态化; 、协调机制; ,加快应急指挥中心的建设,在今年内做好项目建设的立项等前期工作。 (三)责任单位:市地震局,各县(区)人民政府 (四)协作单位:市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五)实施时间: XX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