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楼加固改造工程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工序 监理正式验收 合格确认 清除出场 施工材料样品 施工材料进场 施工单位材料报验 合格证 质量证明书 检测报告 施工中使用 监理现场抽检 做见证取样复试 设 计 施工图纸 图纸会审 施工作业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发现问题及时反馈 15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的总体安排 、本工程安全生产及文明施工的重要性 本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和现场文明施工是人们所瞩目的焦点,所以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是工程顺利进行并按期完成的前提条件。 、安全生产的总体安排: 本工程的安全生产管理目 标为杜绝任何重大人身伤亡事故的发生,实行零控制。 现场的安全管理主要以劳动保护、安全技术和生产环卫三个方面着手,重点放在控制工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品不安全状态。 以国家有关的政策为标准,规范施工操作和管理行为,杜绝违章操作、违章指挥,从而使施工人员既能安全生产,又能身体健康。 使其人身安全得到应有的保障。 尽可能多的采取减少伤亡事故发生的工程技术、措施和工序,减轻施工环境对人造成的威胁,对生产施工中产生的粉尘、噪声等问题通过防护(隔离)等措施,减少对劳动者身心造成的伤害。 、文明施工的总体安排; 由于本工程 对环境保护要求达到了很高的标准,环境保护的问题在现场施工中具有很重要的位置。 本工程的目标争创市级文明、安全、施工现场。 环境保护主要从防止大气污染、防止水污染、防止噪声污染,采取环保材料 16 等几方面入手。 和有关环保单位密切配合,加强联系,及时解决反映突出的问题。 四、施工准备 现场准备 : 、开工前及时办理各种施工手续,为甲方及总包方排忧解难,建立健全各种配合措施及协调程序。 、按甲方指定的水电源位置依照临时用水用电方案,将水电引至施工现场各部位。 、 如抢工期,夜间施工应将照明用电送至作 业面。 、总包单位给我方提供库房及办公临时用房,以便我方放置施工工具及正常办公。 、施工中须搭设脚手架,脚手架具体搭设方法根据现场情况定。 技术准备工作 、 结合施工现场情况编制详细施工组织设计。 、熟悉掌握与本工程有关的设计、施工验收规范和有关技术规定。 、认真熟悉 变更 图纸,正确贯彻按图施工的原则,组织各方共同会审图纸,以解决图纸错漏、交接部分的矛盾,设计不合理及材料代用等问题,并认真做好图纸会审记录。 、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和材料代用,凡工程变更及材料 代用一律由设计院发正式变更通知单及材料代用证明书。 17 、技术交底:施工前安排各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技术工人进行技术交底、工程内容交底、工艺流程交底,使所有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前熟悉所施工的内容,做到胸中有数。 、加强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检测和管理工作,不合格的材料、半成品不准进入施工现场; 、建立操作岗位制,主要工艺实行样板挂牌制,按工艺施工; 、加强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成立质量检查小组,以专业检查为主,同时开展自检、互检工作,特别加强隐蔽工程验收工作; 、加强技术档案资料管理。 材料准备 、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制定材料采购计划和材料抽样检验计划,期间要与甲方、监理、设计单位共同评价及选择合格的分供方,按生产进度要求提出各种材料订货单,按时进厂。 对工程中所用材料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成品半成品和配件等的控制,严格检查验收制度,正确合理地建立管理台帐,进行收、发、储、运等各环节的技术管理,避免和不合格的原材料使用的工程上。 、根据施工预算进行分析,按施工进度计划要求,按材料名称、规格、使用时间和储备消耗定额进行汇总,编制出材料需用计划及分批进场计划,合理安排施工场地。 、进场材料严格按现场平面图布置、存放,或直接运到各施工作业面,尽可能不占用楼外施工现场。 、材料进场时间尽量选在晚上,便于交通运输。 18 、 各施工部位使用材料应提前一天复检,运到各施工作业面。 主要设备投放计划 施工所用主要机械设备见表一。 劳动力安排详见下表: 所需劳动力见表二 主要设备一览表 (表一) 序号 设备名称 规格型号 单位 数量 备 注 1 电 锤 博士 7d 把 5 2 角 磨 机 博士 个 10 3 打 磨 片 100*2 片 50 4 电 箱 C 级手提 个 10 5 电焊机 台 1 6 手持葫芦 台 5 7 钢丝刷及毛刷 个 50 8 电 线 盘 10 说明:其他设备按照施工需要配备。 施工 人员数量一览表 表二 序号 名 称 人数 备 注 1 现场工长 1 负责现场全面管理 2 技 术 员 1 负责现场技术 3 质 检 员 1 施工质量检查 4 安 全 员 1 负责现场的安全管理 5 技术工人 4 6 普 工 7 合 计 15 说明:其它人员根据需要待定 19 五、 施工方法 及工艺 Ⅰ、 碳纤维布粘贴 、 工艺流程 、被加固 混凝土上表层出现剥落、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应予凿除。 对于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和掉块应凿除清理干净。 、 如表面发生裂缝,应对裂缝进行封闭处理。 被加固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强度等级不得低于 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结强度不得低于。 、 对被粘混凝土表面角磨机打磨,以除去表面的浮浆、油污等杂质。 直至完全露出新面。 打磨应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 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圆弧半径 R≥ 10mm,且 ≤ 20mm)。 、 用无油压缩空气吹除粉尘,使得表面干净并保持干燥 , 粘贴碳纤维片材部位的混凝土,其表面含水率不应大于 10%。 施工环境 湿度大 应大 于 85%时应采取措施。 施工环境温度应不低于 5 摄氏度。 、 将需要粘贴碳纤维布的部位用墨线弹好。 如果表面有油防水基面处理 涂底胶 表面找平 涂浸渍胶粘碳纤维布布 涂面胶 20 层,则用角磨机配金刚片打磨,直至露出混凝土结构新面层。 、 底层结构胶为 A、 B 两组份。 使用前应按产品使用说明书规定的比例先后置于容器中,用电动搅拌器或手动搅拌,直至胶的色泽一致,无明 显色差。 搅拌用容器内不得有油污,应避免任何杂质进入容器。 、 一次配胶不宜过多,一般情况配制好后在 45~60min 内用完。 待胶体表面指触干燥后,再进行下一步施工。 、 涂胶采用滚轮毛刷涂敷,底胶的涂刷范围应超出纤维材料粘贴范围四周 20~30MM,涂胶量根椐胶的品种和混凝土表面的情况而定,底胶的浓度较低,一般用量标准为 ~㎡。 、 混凝土表面若凹凸不平,模板接头处等出现高差的部位应用修补材料填补找平。 、 按设计要求的尺寸裁剪 300g 碳纤维布 ,应尽量避免搭接 .如若搭接 ,则 碳纤维布沿纤维方向的搭接长度不得少于 100mm。 、 调制浸渍结构胶(方法同底层结构胶)。 然后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 在搭接、拐角等部位要多涂抹一遍。 、 粘贴碳纤维布,用滚筒沿纤维方向多次滚压,挤除气泡,并使粘贴用粘结剂充分浸透碳纤维布。 多层粘贴应重复上述步骤。 直到碳纤维表面指触干燥后方可进行下层的粘贴。 、 涂面胶:在碳纤维布的表面涂抹面胶进行防护 ,要求涂刷均匀 ,不得有漏涂或涂刷不饱满之处。 21 Ⅱ 、 新增钢梁 ; 设备直接支撑在楼板上的,板底增设型钢钢梁进行加固。 新增钢梁与 混凝土梁连接部分的埋件板采用化学锚栓连接。 共有2 种情况,两侧均有埋件板,需采用化学锚栓贯穿梁后将两侧埋件板连接;单侧有埋件板,采用植化学锚栓的方法进行连接。 由于本工程施工质量和精度将直接影响到钢结构的施工,因此,在施工前必须与 各方 共同确定 螺栓孔的位置、埋件板的安装位置 ,并切实做好施工测量工作。 . 工艺流程 钢构件分类、检查、按顺序运至现场分类堆放→放线及验线(轴线及标高)→连接位置混凝土表面处理→构件中心标高标识→预埋螺栓、安装钢梁两端节点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