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某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阶段工程地质勘察大纲:总结计划汇报设计纯word可编辑内容摘要:

在该深度内遇有溶洞时,钻孔应穿过洞穴,在溶洞底板完整基岩内钻进 3~5m。 D、试验:岩溶隧址区中,为查明岩溶水富性和涌水量,应对岩溶含水带作抽水试验,对地下水和地表水作水质分析,为确定地基岩体强度和围岩类别,对岩石 进行单轴极限抗压强度试验,测定洞体围岩波速。 滑坡(坍塌)路段(含工程施工可能引发滑移的路段) ( 1)勘探任务 ① 、 查明滑坡地形地貌、微地貌形态、滑坡要素; ② 、 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各种结构面特征及组合关系、层间软弱夹层情况。 ③、调查滑动面(带)位置、个数、形态特征。 ④、查明水文地质条件(地下水补给和排泄的关系)。 ( 2)勘探与试验 ①、勘探线应按防治构造物轴线与滑动方向交叉布置,顺滑动方向的勘探线间距为40m,若滑体宽度小于 50m 时,至少有一条勘探线;各地质勘探断面上的勘探点水平间距为 20~ 40m,支挡建筑物地基上的孔间距为 20~ 30m。 孔深:一般性勘探点的深度应穿过最下一层滑动面下 3~ 5m,控制性勘探点的深度,视滑坡体情况而定,以控制滑坡构造为原则。 ②、勘探点应结合滑坡支挡工程类型和基础位布置; ③、滑动面(带)上、下各岩(土)层,分别采取具有代表性的原状土样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同一种岩(土)层采取试验样数量宜为 2~3组; ④、在滑动面(带)的主滑段和抗滑段处,采取原状土样数量各不得少于 3 组; ⑤、岩、土物理力学试验项目,应满足抗滑稳定性验算及工程设计的需要; ⑥、当滑坡区地下水发育时, 应查明水文地质测试条件。 软土 ( 1)勘探任务 查明软土的性状和规模(包括厚度、平面分布情况等)。 ( 2)勘探及试验 当路基范围内发现较大规模的(顺路线方向长度)≥ 20m,厚度≥ 4m)软土时,应参照《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JTJ01796)中有关规定执行,一个软土工点应布置 1 个机钻孔和适量的简便钻探孔和原位测试孔。 当软土范围较小时,应采用螺纹钻与原位测试孔。 勘探深度应至下伏较硬质土层内 1~ 2m。 在布置机钻孔中的软土工点中均应采用原状土样进行室内试验(含软土和下伏硬土层的土样,软土 层中取样必须采取薄壁取土器)。 膨胀土(岩) 本路线局部路段中发育有膨胀土(岩 —— 页岩),故在外业勘探中应注意对现有边坡、构筑物的调查,以查明是否有膨胀开裂现象,并应采取原状土样进行室内相关试验(初判:WL7自由膨胀率;详判:< 的粘粒含量,胀缩总率=。 (五)桥涵工程 勘察任务 (1)、查明桥位区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特征。 (2)、对各桥位方案进行工程地质勘察,并对建桥适宜性和稳定性有关的工程地质条件作出结论性评价。 (3)、提供桥址区内各墩(台)处的岩 土物理力学数据和地基承载力(容许承载力、桩侧极摩阻力和岩石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4)、对边坡及地基的稳定性,不良地质的危害程度和地下水对地基的影响作出评价。 (5)、地质条件简单的小桥涵应探明基底一定深度内地层及岩性特征,根据勘探及试验资料,提供土石的分类及承载力数据。 (6)、地质条件复杂的小桥涵应查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构筑物基底的稳定条件,隐伏基岩面斜坡和陡坡沟底桥涵的不均匀沉降及变形的可能性。 勘探与试验 ( 1)各类构筑物的勘探孔布置原则和钻孔数量: ① 、 每个涵洞(指涵洞孔径≥ 4m 以上者)或人 行通道应布置 1 个技术性钻孔和 1~ 2个螺纹钻。 孔径 4m 且≥ 2m 的涵洞(孔径 2m 的涵洞,视地基地质情况确定是否布置勘探点),勘探工作量布置 1~ 2 个螺纹钻或挖探。 所有钻孔均宜布置在拟建涵洞的基础位置上。 ② 、 小桥为 1~ 2 个螺纹钻,当地层软弱较深时,应布置 1 个机钻孔,中桥为 2 个机钻孔,大桥为 3~ 5 个机钻孔,地质条件复杂时可酌情况增加,砂岩、板岩地段的钻孔数量不宜增加。 ③、跨河的中桥、大和特大桥中,在桥梁的主跨部分(即河床水域的中部)必须布置 1 个机钻孔,在两岸引桥中应各有一个机钻孔,且钻孔的布置应能提供设计方拟定的桥长范围内的岩土工程地质性状。 ④、当桥位中有断层破碎带、岩溶、采空区等不良地质体,规模较大者(即其可能影响到桥基持力层或墩台位置的选定,应布置的物探工作,并对物探所反应的异常采用钻孔验证)。 ⑤ 、 路线交叉 互通式立交桥:本次勘探中,主要布置在桥涵部位(墩台或桩位),孔数可参照上述桥涵勘探钻孔数要求执行,主线和匝道路堤中的勘探点间距应按前述填方或挖方路基的有关勘探要求执行。 分离式立交桥:达到中桥规模的分离式桥应布 2 个机钻孔。 ( 2) 小桥涵勘探深度: 名称 类型 粗粒土、卵石、强风化岩 一般粘性土、 砂类土、全风化岩 淤泥、淤泥质土 小桥 ~ ~ \ 涵洞(通道) ~ ~ ~ 注:①如弱~微风化岩石埋深较浅可作为扩大基础时,小桥地基勘探深度为 5~ 8m; ②上表中当小桥拟建基础型式为扩大基础时,孔深取低值;当为桩基时,孔深取高值; ③螺纹钻、挖探的勘探深度可取低值。 ( 3) 、 其它类型桥的勘探深度应参 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第 5 章中有关规定执行。 ( 4)、(特)大桥、中桥(含跨或长度相同的各类立交桥)勘探时,一般性钻孔孔径不应小于 75mm。 所有技术性机钻孔孔径为:①基岩为≥ 75m,②土为≥ 110m,(当可不在钻孔内采取原状土样时,可适当缩小孔径);③终孔孔径不应小于 75mm。 ( 5)、上述桥涵地基勘探中,所有钻孔均应钻至奠基面以下一定深度,既不应将路基拟挖除部分计入要求的深度内。 ( 6)、桥梁勘探孔的孔位测量和放样工作均应采用仪器进行,高程测量应采用水准仪。 ( 7)、试验:小桥涵 、通道中每个工点同一层岩土试验样不应少于 2 组;特大桥或大 桥地基每一层岩土试验样不应少于 6 组,桥梁勘探中所采取土样应在送样清单中注明“桥梁试验样”。 当桥基基岩中全~强风化岩石较厚时,应进行标准贯入试验,以便获得其较准确的设计计算参数。 (六)隧道工程 勘察任务 ( 1)、查明隧址区内的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及工程地质条件。 ( 2)、查明含水层的位置、厚度、漏水量大小。 论证地下水对隧道工程的影响程度。 ( 3)、查明有害矿体和气体的含量、压力、性质、厚度和分布范围。 ( 4)、查明隧道 分段的围岩类别,确定围岩强度、变型性、节理裂隙发育情况,岩体的完整性,抗风化情况。 ( 5)、查明横洞、平形导坑、斜井、竖井等辅助坑道的工程地质条件。 勘探与试验 ( 1)钻孔的布置原则:钻孔的数量和位置应根据遥感信息和区域地质资料分析以及调绘、物探所发现的疑点、重点、异常点来确定。 对于地质条件复杂的隧道,钻孔数量不少于 3 个,长、特长隧道每 500m 应布置一个机钻孔。 钻孔布置在隧道中线外 7m 左右,采用左右交叉法布孔。 ( 2)钻孔深度:根据钻探目的和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应钻至设计洞底标高以下 2m,当遇溶洞、暗河及 不良地质时,根据需要加深,一般应穿过溶洞、暗河等地层 ,若遇到含油、瓦斯地层时,钻孔深度以钻至设计洞底 以外。 ( 3)岩质隧道围岩部位钻探必须采用不小于 75mm 的双层岩芯管,金刚钻头钻进,求得围岩 RQD 值(岩石质量指标),岩芯直径、长度应满足各项试验要求。 ( 4)在风化层和土质隧道、围岩部位钻探必须保证岩芯采取率、每回次钻进深度一般不大于 3m。 ( 5)钻探过程中除做好跟班记录,当遇到地下水、油气、有害气体和矿物时,应特别做好观测和详细记录,并应探明其位置、厚度、储量。 ( 6)试验: ①为测 定隧道通过地段岩土物理力学性质,在设计洞底标高以上相当于 3 倍洞径高度范围内取样作试验,特殊情况可视需要而确定,但应满足岩土分布分类定名和基本特征的确定,岩质隧道围岩部位以试样不少于 5 组,土质隧道取样间距为 2m,变层取样。 ②当遇到油气、有害气体和矿物时,应进行取样化验分析,当判明对人身危害性质时, 应作监测工作。 ③对于水文地质条件十分复杂的隧道,应进行抽水或注水试验,结合物探方法测定地下水的流向、流速、岩土的渗透性等,并分段预测涌水量,必要时进行水文地质动态观测。 ④在岩质隧道内,利用声波法、地震 勘探法等综合物探方法来测得围岩岩体,岩石纵波速、横波速、而求得围岩动弹性模量、静弹性模量、泊松比物理力学指标。 ⑤土质隧道应结合钻探进行动力触探、静力触探来求得土的密实程度和透水性能。 ⑥岩土的物量力学试验项目,除特殊规定外,其一般要求应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 JTJ06498)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