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放疗学总结内容摘要:
加诸 如塑料人形面罩等防止患者因下意识运动而使治疗体位发生变化的 体位固定器。 模室技术 小 结 辐射防护涉及的物理量和 SI 单位制: 吸收剂量 (D): 电离辐射给予单位质量被辐照物质的能量。 SI 单位制为焦耳每千克 (JKg1),专用名为戈瑞( Gy). 1Gy = 1 J Kg1 = 100cGy (rad) 剂量当量( H) : 不同质的辐射线在相同吸收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生物效应。 为此需引入所谓剂量当量( H)的概念,它是经过若干权重因子修正后的吸收剂量。 组织中某一点处的吸收剂量当量表达式为: H = 式中: D:吸收剂量 Q:品质因数,用来描述不同质的射线在相同吸收剂量的条件下产生的不同生物效应。 N:待定修正因子,目前指定为 1。 平均剂量当量 (HT) 单个器官或组织 (T)中的平均剂量当量 (HT)是指防止发生非随机性效应而制定的剂量限值。 除眼晶体限值为 150mSv 外,所有其它器官的限值均为 500mSv,对公众而然该值是 50mSV,小了 10 倍。 防护目的、辐射防护的原则和概念 防 护 目 的 防护目的在于防止有害的非随机效应,并限制随机效应的发生率,使之达到被认为是可以接受的水平。 原则: 1)放射实践的正当化; 2)放射防护的最优化; 3)个人剂量限制值 放射防护相关的新概念 : 随机效应 非随机效应 放射防护相关的新概念 随机效应: 是指效应的发生几率(而非严重程度)与剂量大小无关,并假设不存在剂量阈值,如组织癌变、各种遗传疾病等。 随机效应是与个别细胞损伤有关的,按照现有的放射防护观点,认为小于剂量限值的照射也不能排除发生随机效应的可能。 非随机效 应: 效应的严重程度随剂量而变化,可能存在着剂量的阈值 ,如白内障、晶体浑浊、皮肤红斑、脱发、造血障碍、心肌退化动脉粥样硬化、肺纤维化、肾炎、血管结缔组织、不育等。 非随机效应是由于受照组织大量细胞被集体杀死或严重损伤,以至出现组织解剖结构和功能上的损伤。 为此有必要制定一个 适用于所有组织和器官的年剂量限值。 外照射防护的三要素 : 时间、距离和屏蔽 放射治疗中所涉及的辐射防护的特有内容 治疗机房的设计 小 结 3DCRT 的定义 适形放疗( 3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ation therapy,3DCRT)是一种技术,使得高剂量区剂量分布的形状在三维方向上与病变(靶区)形状一致。 3DCRT 的不足 3DCRT 在以下情况下没有优势: 1. 靶体积形状很不规则,并且靠近需要保护的重要器官。 2. 有关的靶体积紧贴容易损伤的器官,能放宽的范围很小。 3. 有一个非常接近的区域己经放疗过,相接的照射野要有非常精确的界线。 4. 靶区的形状有一部分是内凹的,包围了重要器官。 5. 照射的靶区内需要给予不同的照射剂量。 IMRT 的定义 三维适形调强放疗( 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intensity modulation radiation therapy, IMRT) 是指通过控制照射野形态和治疗机射线束强度使得治疗靶区内部及表面剂量达到预定要求的三维适形放疗技术。 非均匀强度照射野的计算 (1) 逆向计划设计 逆向计划设计 IMRT 要求一种设计优化非均匀射束强度分布的方法,这种工作必须由计算机完成。 用计算机优化 IMRT 计划设计的方法叫做逆向计划( inverse planning,以此区别经典 3DCRT 中所用的正向计划( forward planning)。 (2) 临床目标函数 目标函数 IMRT 计划的优化系统采用以剂量或剂量 ⁃体积为基础的优化标准,对于靶区处方剂量或危及器官剂量限制。 实现 IMRT 的主要方式(重点介绍 MLC) (1) 静态调强(分段式) (2) 动态调强(滑窗式) (3) 快速旋转调强(容积) 实现调强放疗的主要方式 物理补偿器:根据治疗计划计算的数据,针对各个照射野制作补偿器 用常规 MLC 进行多个固定野调强治疗: ( 1) 动态调强( DMLC),叶片连续运动 ( 2)分段式调强( SMLC, step and shoot) 用旋转照射野调强 ( 1)用常规 MLC 进行弧形调强治疗( IMAT) ( 2)孔雀系统( NOMOS/MIMiC) ( 3)断层治疗 电磁扫描调强( MM50) IMRT 的优点 1. 高度适形,靶区边缘剂量迅速下降; 2. 靶区剂量更均匀(原则上); 3. 由于减少了正常组织所受照射,从而使 提高靶区剂量成为可能; 4. 计划和实施的高效率; -可同时治疗靶区要求的高、中、低 剂量; -治疗设计自动化。 IMRT 主要步骤 1. 体位固定; 2. CT 扫描,勾画轮廓和靶区,确定照射中心; 3. 逆向计划设计; 4. QA、 QC 验证; 5. 执行治疗。 小结 1 百分深度剂量( PDD)的定义 一、百分深度剂量( percentage depth dose, PDD) 定义:水模体中以百分数表示的,射线束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参考深度处的吸收剂量的比值。 百分深度剂量分布特点: 剂量建成区:从表面到最大 剂量深度区域,此区域内剂量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指数衰减区:最大剂量深度以后的区域,此区域内剂量随深度增加而减少。 3 影响 X(γ)射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四个因素 : 深度 ,能量 ,射野面积 ,源皮距 4 组织最大剂量比( TMR)的定义 水体模中射线束中心轴某一深度的吸收剂量,与空间同一点模体中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深度深度处同一射野的吸收剂量的比值。 5 影响 TMR 射线百分深度剂量的四个因素 : 深度 ,能量 ,射野面积 ,源皮距 6 等剂量曲线的定义和特点 等剂量曲线:将模体中百分深度剂量相同的点连接起来, 即成等剂量曲线。 特点:( 1)能量增加,特定等剂量曲线的深度增加; ( 2)低能射线的等剂量曲线弯曲,而高能射线的等剂量曲线平直; ( 3)低能射线的等剂量曲线在边缘是断续的,并向外膨胀,而高能射线的等剂量曲线是连续的; ( 4)钴 60 具有较大的物理半影,而高能 X 射线半影较小。 7 楔形因子的定义和楔形板临床三种应用 ①解决上颌窦等偏体位一侧肿瘤用两野交叉照射时剂量不均匀问题; ②利用适当角度的楔形板,对人体曲面和缺损组织进行组织补偿; ③利用楔形板改善剂量分布,以适应治疗胰腺、肾等靶体积较大、部位较深的 肿瘤。 8 加速器处方剂量计算 ( 1) SSD 照射技术:用 PDD 值计算处方剂量 DT Dm = —————————— PDDSCSPFWFT 例 1 •能量为 6MV的 X 射线,加速器剂量仪在 SSD=100 cm, dm= 处, 10 10 cm 射野,校准1MU=1cGy, 若一个患者的肿瘤深度 d=10cm, 用 20 10 cm 射野 , SSD=100 cm,求每次肿瘤剂量给 200cGy 时的处方剂量 Dm。 •查表: PDD( d, 20 10 )=, • 射野输出因子 Sc*Sp= • DT •Dm=—————————— =289(MU) • PDDSCS PF WF T 例 2 •肿瘤深度 d=10cm, 用 20 10 cm 射野 , 等中心照射 ,能量 6MV的 X 射线,求 DT=200cGy 时的处方剂量 Dm。 •查表: TMR( d, 20 10 )=, • 射野输出因子 Sc*Sp=, • DT •Dm = ────────── =241( MU) • TMRSCS PF WF T 小结 基本概念:基态、激发态、特征辐射、韧致辐射、放射性指数衰变规律、半衰期 原子能级:原子根据外围电子所处的不同壳层状态而呈不同的能量级别。 基态:电子填充壳层时按照从低能级到高能级的顺序以保证原子处于能量。肿瘤放疗学总结
本资源仅提供20页预览,下载后可查看全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相关推荐
肿瘤医院乳腺外科进修学习个人工作总结
每年还有很多国内外的专题会议和学习班可以参加,青年医师每年有 2 次出国参加会议的机会及定向委培的出国深造机会。 加强多学科协作屡出成果。 为提升医院的医疗和学科建设水平,推广肿瘤疾病的先进诊疗理念,贯彻肿瘤疾病的诊疗指南,肿瘤医院于 2020 年成立了包括乳腺癌在内的 12 个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这是一个以病人为中心,以完善治疗为目的的系统化工程,各协作组分别有一位召集人,并由肿瘤外科
股票技术指标用好cci指标做短线之王
三、 CCI 曲线的走势 当 CCI 曲线向上突破﹢ 100 线而进入非常态区间时,表明股价开始进入强势状态,投资者应及时买入股票。 当 CCI 曲线向上突 破﹢ 100 线而进入非常态区间后,只要 CCI 曲线一直朝上运行,就表明股价强势依旧,投资者可一路持股待涨。 当 CCI 曲线在﹢ 100 线以上的非常态区间,在远离﹢ 100 线的地方开始掉头向下时,表明股价的强势状态将难以维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