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学生入学家长指导手册建议细致读一读内容摘要:

在文具上,让他自己认识自己的东西,有些父母对这些现象并不重视,觉得一支铅笔没有多少钱,丢了再买就可以了,但自己的东西自己保管好是对孩子责任心的培养。 另一方面,开学初,每个同学准备一个资料夹,让学生将老师下发的课程表、卷子等资料,分类整理在文件夹里面,交给他自己保管,逐步培养他管理好自己东西的意识。 开学以后,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孩子会比较紧张,常常有事情不敢大声说出来,有的学生下课只顾玩,忘了上厕所,上课后想去厕所不敢又举手,只好憋着,有的甚至尿裤子。 所以家长一定要告诉孩子,下课要先去厕所,上课要去厕所,一定要告诉老师,在这一点上,胆子较小的孩子的父母一定要特别注意,多带孩子外出接触新的环境,多和别人交往,鼓励他与不太熟悉的成人大声地讲话。 教会孩子每天按着课程表自己整理书包、收拾文具,以便能带齐学习用品。 最初,让孩子自己整理书包和文具盒,他可能会手忙脚乱,丢三落四,家长要有耐心,从旁多 加指点,可先给孩子做示范,再让他学着做。 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竞争的是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而良好的习惯是要有一个养成过程的,需要家长、孩子及学校共同配合。 好习惯终生受益,坏习惯有害终生。 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 家长不够尽责。 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 尤其是一些双职工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没时间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 一旦孩子出了问题 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课堂,是孩子成才的摇篮。 那么父母就是哼唱这成才摇篮曲 的 歌 手。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父母的第一责任是教育孩子。 入学是孩子生活的新起点,是人生道路上的一段重要的里程。 从孩子背上书包,兴高采烈地走进学校的第一天起,就意味着告别了无忧无虑的游戏为主要活动方式的幼儿时代,开始正式跨入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学生时代。 这个时期既是孩子学习的知识含量大幅度增长、开启智慧之门的黄金时期,又是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怎样 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单是老师在学校的教育,也是我们做家长的一份责任。 只有家校双向配合,形成良性循环,才能使教育收到显著成效。 那么,在家庭教育中,我们做家长的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培养孩子课前认真准备的习 惯 幼儿园进入小学以后,家长要让孩子知道:如今自己已是一名小学生了,主要的任务是学习,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就要课前做好一些准备。 如:每天晚上都要按照课程表提前自己准备好第二天要用的书本、削好的铅笔等学习用品,一样不少地准备齐全,这样做既可避免第二天清晨的忙乱,又可保证第二天能够带齐学习 用具,不形 成 丢三落 四 的坏毛病。 在家中,刚开始的时候,我在一旁耐心指导孩子怎样收拾学习用品,应该怎么样摆放整齐。 这样让孩子自己坚持一段时间后,她就会慢慢养成习惯。 经过半年的训练,孩子基本上就能独立准备好所需的学习用品,家长还要及时根据她的准备情况进行评价奖励。 半年后,您的孩子在一次次的鼓励中就会慢慢形成了课前准备这一良好的习惯。 二、培养孩子课前预习的习 惯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 学生学习课程知识,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 预习是促使孩子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语文预习要求是 : 一画,大声地朗读课文,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句子。 二问,问家长自己不认识的字或词,自学字、词,并写下来。 三析,对课文进行分析,说一说课文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用图画把课文的意思表达出来。 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 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 “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 孩子带着问题去听课,把主要精力放在预习时未能解决的问题上,在听课时就能产生一种积极主动、轻松自如的心理状态,就能充满自信,这正是成功的学习所需要的一种心理优势。 学习主动,走在前面,心情好,充满自信,于是成绩就好。 成绩好了,学习更主动,学习兴趣更浓,成绩会更好,良性循环链就形成。 所以,培养课前预习的习惯尤为重要。 同时,也是培养自学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