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风力发电新技术与风电政策设计内容摘要:
区。 雅鲁藏布江河谷,也是由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的屏障,风能很小,不值得利用。 ② 海拔高度对风能的影响。 由于地面摩擦消耗运动气流的能量,在山地风速是随着海拔高度增加而增加的。 事实上,在复杂山地,很难分清地形和海拔高度的影响,二者往往交织在一起,如北京和八达岭风力发电试验站同时观测的平均风速分别 ,相差。 后者风大,一是由于它位于燕山山脉的一个南北向的低地,二是由于它海拔比北京高 500 多米,是二者共同作用的结果。 青藏高原海拔在 4000m 以上,所以这里的风速比周围大,但其有效风能密度却较小,在 150W/m2左右。 这是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但空气密度较小,因此风能也小,如在 4000m的空气密度大致为地面的 67%。 也就是说,同样是 8m/s 的风速 ,在平地海拔 500m以下为 ,而在 4000m只有。 ③ 中小地形的影响。 蔽风地形风速减小,狭管地形风速增大。 即使在平原上的河谷,风能也较周围地区大。 海峡也是一种狭管地形,与盛行风方向一致时,风速较大,如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年平均风速为。 局地风对风能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 在一个小山丘前,气流受阻,强迫抬升,所以在山顶流线密集,风速加强。 山的背风面,由于流线辐散,风速减小。 有时气流过一个障碍,如小山包等,其产生的影响在下方 5~10km 的范围。 有些地层 风是由于地面粗糙度的变化形成的。 我国风能资源分布有以下特点。 ( 1)季节性的变化 我国位于亚洲大陆东部,濒临太平洋,季风强盛,内陆还有许多山系,地形复杂,加之青藏高原耸立我国西部,改变了海陆影响所引起的气压分布和大气环流,增加了我国季风的复杂性。 冬季风来自西伯利亚和蒙古等中高纬度的内陆,那里空气十分严寒干燥,冷空气积累到一定程度,在有利高空环流引导下,就会爆发南下,俗称寒潮,在此频频南下的强冷空气控制和影响下,形成寒冷干燥的西北风侵袭我国北方各省( 直辖市、自治区)。 每年冬季总有多次大幅度降温的强冷空气南下,主要影响我国西北、东北和华北,直到次年春夏之交才会消失。 夏季风是来自太平洋的东南风、印度洋和南海的西南风,东南季风影响遍及我国东半部,西南季风则影响西南各省和南部沿海,但风速远不及东南季风大。 热带风暴是太平洋西部和南海热带海洋上形成的空气涡旋,是破坏力极大的海洋风暴,每年夏秋两季频繁侵袭我国,登陆我国南海之滨和东南沿海,热带风暴也能在上海以北登陆,但次数很少。 ( 2)地域性的变化 中国地域辽阔,风能资源比较丰富。 特别是东南沿海及其附近岛屿,不仅风能密 度大,年平均风速也高,发展风能利用的潜力很大。 在内陆地区,从东北、内蒙古,到甘肃走廊及新疆一带的广阔地区,风能资源也很好。 华北和青藏高原有些地方也能利用风能。 东南沿海的风能密度一般在 200W/m2,有些岛屿达 300W/m2以上,年平均风速 7m/s 左右,全年有效风时 6000 多小时。 内蒙古和西北地区的风能密度也在 150~200W/m2,年平均风速 6m/s 左右,全年有效风时 5000~6000h。 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中部,风能密度也有 150W/m2,全年 3m/s 以上风速出现时间 5000h 以上,有的可达 6500h。 青藏高原地势高亢开阔,冬季东南部盛行偏南风,东北部多为东北风,其他地区一般为偏西风,冬季大约以唐古拉山为界,以南盛行东南风,以北为东至东南风。 我国幅员辽阔,陆疆总长达 2 万多公里,还有 18000 多公里的海岸线,边缘海中有岛屿 5000 多个,风能资源丰富。 我国现有风电场场址的年平均风速均达到 6m/s 以上。 一般认为,可将风电场分为三类:年平均风速 6m/s 以上时为较好; 7m/s 以上为好; 8m/s 以上为很好。 可按风速频率曲线和机组功率曲线,估算标准大气状态下该机组的年发电量。 我国相当于 6m/s 以上的 地区,在全国范围内仅仅限于较少数几个地带。 就内陆而言,大约仅占全国总面积的 1/100,主要分布在长江到南澳岛之间的东南沿海及其岛屿,这些地区是我国最大的风能资源区以及风能资源丰富区,包括山东、辽东半岛、黄海之 滨,南澳岛以西的南海沿海、海南岛和南海诸岛,内蒙古从阴山山脉以北到大兴安岭以北,新疆达坂城,阿拉山口,河西走廊,松花江下游,张家口北部等地区以及分布各地的高山山口和山顶。 中国沿海水深在 2~10m的海域面积很大,而且风能资源好,靠近我国东部主要用电负荷区域,适宜建设海上风电场。 我国风能丰富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的草原或戈壁,以及东部和东南沿海及岛屿,这些地区一般都缺少煤炭等常规能源。 在时间上,冬春季风大、降雨量少,夏季风小、降雨量大,与水电的枯水期和丰水期有较好的互补性(见表 31)。 风能分布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的规律,这种规律反映了大型天 气系统的活动和地形作用的综合影响。 而划分风能区划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各地风能资源的差异,以便合理地开发利用。 ( 1)区划标准 第一级区划选用能反映风能资源多寡的指标,即利用年有效风能密度和年风速大等于 3m/s 风的年累积小时数的多少将全国分为 4 个区,如表 32 所示。 第二级区划指标,选 用一年四季中各季风能大小和有效风速出现的小时数。 第三级区划指标,采用风力机安全风速,即抗大风的能力,一般取 30 年一遇。 一般,按照一级指标划分,就可以粗略地了解风能区划的大的分布趋势。 ( 2)中国风能分区及各区气候特征 按表 32 的指标将全国划分为 4 个区(见图 32)。 ① 风能丰富区 、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海区。 这一地区由于面临海洋,风力较大,愈向内陆,风速愈小。 在我国,除了高山气象站 ———长白山、天池、五台山、贺兰山等外,全国气象站风速 ≥7m/s的地方,都集中在东南沿海。 平潭年平均风速为 ,是全国平地上最大的。 该区有效风能密度在 200W/m2以上,海岛上可达 300W/m2以上,其中平潭最大。 风速≥3m/s的小时数全年有 6000 以上,风速 ≥6m/s的小时数在 3500h 以上。 而平潭分别可达 7939h 和 6395h。 也就是说,风速 ≥3m/s 的风每天平 均有。 这里的风能潜力是十分可观的。 这一区,风能大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海面比起伏不平的陆地表面摩擦阻力小。 在气压梯度力相同的条件下,海面上风速比陆地要大。 风能的季节分配,山东、辽东半岛春季最大,冬季次之,这里 30 年一遇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为 35~40m/s,瞬时风速可达 50~60m/s,为全国最大风速的最大区域。 而东南沿海、台湾及南海诸岛都是秋季风能最大,冬季次之,这与秋季台风活动频繁有关。 本区是内陆风能资源最好的区域,年平均风能密度在 200W/m以上,个别地区可达 300W/m2。 风速 ≥3m/s 的时间 1 年有 5000~6000h,风速 ≥6m/s的时间 1年在 3000h 以上,个别地区在 4000h 以上。 本区地面受蒙古高压控制,每次冷空气南下都可造成较强风力,而且地面平坦,风速梯度较小,春季风能最大,冬季次之。 30 年一遇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可达 30~35m/s,瞬时风速为 45~50m/s,本区地域远较沿海为广。 本区风能密度在 200W/m2以上,风速 ≥3m/s 的时间有 5000h,每年风速≥( 6~20) m/s 的时间在 3000h 以上。 本区的大风多数是由东北低 压造成的。 东北低压春季最易发展,秋季次之,所以春季风力最大,秋季次之。 同时,这一地区又处于峡谷中,北为小兴安岭,南有长白山,这一区正好在喇叭口处,风速加大。 30 年一遇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 25~30m/s,瞬时风速为 40~50m/s。 ② 风能较丰富区。 从汕头沿海岸向北,沿东南沿海经江苏、山东、辽宁沿海到东北丹东。 实际上是丰富区向内陆的扩展。 这一区的风能密度为 150~200W/s2,风速 ≥3m/s 的时间有 4000~5000h,风速 ≥6m/s 的有 2020~3500h。 长江口以南,大致秋季风能大,冬季次之;长江口以北,大致春季风能大,冬季次之。 30 年一遇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为 30m/s 左右,瞬时风速为 45~50m/s。 b. 三北的南部区。 从东北图们江口区向西,沿燕山北麓经河套穿河西走廊,过天山到新疆阿拉山口南,横穿三北中北部。 这一区的风能密度为 150~200W/s2,风速 ≥3m/s 的时间有4000~4500h。 这一区的东部也是丰富区向南向东扩展的地区。 在西部北疆是冷空气的通道,风速较大也形成了风能较丰富区。 30 年一遇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为 30~32m/s, 瞬时风速为 45~50m/s。 c. 青藏高原区。 本区的风能密度在 150W/m2以上,个别地区可达 180W/m2。 而 3~20m/s的风速出现时间却比较多,一般在 5000h 以上。 所以,若不考虑风能密度,仅以风速 ≥3m/s 出现时间来进行区划,那么该地区应为风能丰富区。 但是,由于这里海拔在 30005000m以上,空气密度较小。 在风速相同的情况下,这里风能较海拔低的地区为小,若风速同样是 8m/s,上海的风能密度为 ,而呼和浩特为 ,两地高度相差 1000m,风能密度则相差 10%。 因此,计算青藏高原的风能时,必须考虑空气密度的影响,否则计算值会大大地偏高。 青藏高原海拔较高,离高空西风带较近,春季随着地面增热,对流加强,上下冷热空气交换,使西风急流动量下传,风力变大,故这一区地春季风能最大,夏季次之。 这是由于此区里夏季转为东风急流控制,西南季风爆发,雨季来临,但由于热力作用强大,对流活动频繁且旺盛,所以风力也较大。 30 年一遇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为 30m/s,虽然这里极端风速可达 11~12 级,但由于空气密度小,风压却只能相当于平原的 10 级。 ③ 风能可利用区 a. 两广沿海 区。 这一区在南岭以南,包括福建海岸向内陆 50~100km 的地带。 风能密度为50~100W/m2,每年风速 ≥3m/s 的时间为 2020~4000h,基本上从东向西逐渐减小。 本区位于大陆的南端,但冬季仍有强大冷空气南下,其冷风可越过本区到达南海,使本区风力增大。 所以,本区的冬季风力最大;秋季受台风的影响,风力次之。 由广东沿海的阳江以西沿海,包括雷州半岛,春季风能最大。 这是由于冷空气在春季被南岭山地阻挡,一股股冷空气沿漓江河谷南下,使这一地区的春季风力变大。 秋季,台风对这里虽有影响,但台风西行路径仅占所有台风的 .75,台风影响不如冬季冷空气影响的次数多,故本区的冬季风能较秋季为大。 30 年一遇 10min 平均风速可达 37m/s,瞬时风速可达 58m/s。 、小兴安岭山地区。 大小兴安岭山地的风能密度在 100W/m2左右,每年风速 ≥3m/s 的时间为 3000~4000h。 冷空气只有偏北时才能影响到这里,本区的风力主要受东北低压影响较大,故春、秋季风能大。 30 年一遇最大 10min 平均风速为 30~32m/s,瞬时风速可达 45~50m/s。 东北长白山开始向西过华北平原,经西北到中国最西端,贯穿中国 东西的广大地区。 由于本区有风能欠缺区(即以四川为中心)在中间隔开,这一区的形状与希腊字母 “Л”很相像,它约占全国面积 50%。 在 “Л”字形的前一半,包括西北各省的一部分、川西和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 风能密度为 100~150W/m2,一年风速 ≥3m/s 的时间有 4000h 左右。 这一区春季风能最大,夏季次之。 “丌 ”字形的后一半分布在黄河和长江中下游。 这一地区风力主要是冷空气南下造成的,每当冷空气过境,风速明显加大,所以这一地区的春、冬季节风能大。 由于冷空气南移的过程中,地面气温较高,冷空气很快变性分裂,很少有明显 的冷空气到达长江以南。 但这时台风活跃,所以这里秋季风能相对较大,春季次之。 30 年一遇最大 10min 平均风速为 25m/s 左右,瞬时风速可达 40m/s。 ④ 风能贫乏区。 本区以四川为中心,西为青藏高原,北为秦岭,南为大娄山,东面为巫山和武陵山等。 这一地区冬半年处于高空西风带 “死水区 ”内,西周的高山,使冷空气很难入侵。 夏半年台风也很难影响到这里,所以,这一地区为全国最小风能区,风能密度 50W/m2 以下。 成都仅为 35W/m2左右。 风速 ≥3m/s 的时间在 2020h 以下,成都仅有 400h。 南岭山地风能欠缺,由于春、秋季冷空气南下,受到南岭阻挡,往往停留在这里,冬季弱空气到此也形成南岭准静止风,故风力较小。 南岭北侧受冷空气影响相对比较明显,所以冬、春季风力最大。 南岭南侧多为台风影响,故风力最大的在冬、秋两季。 30 年一遇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 20~25m/s ,瞬时风速可达 30~38m/s。 雅鲁藏布江河谷两侧为高山。 昌都地区,也在横断山脉河谷中。 这两地区由于山脉屏障,冷暖空气都很难侵入,所以风力很小。 有效风能密度在 50W/m2以下,风速 ≥3m/s 的时间在 2020h 以下。 雅鲁藏布江风能是春季最大,冬季次之,而昌都是春季最大,夏季次之。 30 年一遇 10min 平均最大风速 25m/s,瞬时风速为 38m/s。 本区四面亦为高山环抱,冷空气偶尔。国内外风力发电新技术与风电政策设计
相关推荐
款式设计 5)品牌的面辅料选择 6)品牌 似的产品质量要求 8)品牌的包装 9)品牌的各种标牌设计 在这个过程中,必须强调设计师与营销部门的密切配合,设计出来的产品一定要符合品牌个性,而且是市场所需 培训管理资料大全 《商务智库》整理 培训管理资料大全 《商务智库》整理 要的。 2、价格定位。 价格竞争并非企业的唯一竞争手段。 中国著名运动装品牌“李宁”在价格制定就明显高出其它国产品牌
.................. 28 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监理规范 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监理规范(征求意见稿) 2020年 月 6249目 录 1 总 则 32 术 语 33 监理组织及监理人员 监理单位 项目监理机构 63 .3 监理人员的职责
孕产妇工作量台账报表 孕产妇工作量季度报表 孕产妇年度报表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统计 孕产妇系统覆盖率统计 孕产妇自定义报表等 孕产妇保健短信平台管理系统 系统根据孕产妇每次体检的日期定期的发送短信到 孕产妇手机中,通知定期来做体检; 短信内容自定义,可定期发送健康指导及饮食建议。 (四) 出生医学证明子系统
化层单轴极限抗压强度最大为。 盾构机穿越珠江区段隧道左质纵剖面见图 , 具体地质情况见表 22。 图 过江段地质纵剖面图 表 22 珠江江底地质情况一览表 地段 洞身地质情况 洞顶岩层厚度及性质 YDK4+730~YDK4+810 (北珠江段 ) 8.9地层 cf =15~ 20MPa 平均 14m 洞顶覆盖层以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 .⑻红岩中风化岩为主 YDK4+810~YDK5+060
测检验支出; 9. 其他与安全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 第五条 安全费用优先用于满 足安全管理职能部门对企业安全生产提出的整改措施或达到安全生产标准所需支出。 第六条 驾校 财务部门对全司安全费用实行集中管理,统筹使用。 提取的安全费用实行专户核算,在规定范围安排使用。 年度结余下年度使用, 当年计提安全费用不足的,超出部分按正常成本费用渠道列支。 第七条 安全生产费用管理职责
量 利用系数 燃料比 M40177。 % 177。 % 177。 5~% M10177。 % 177。 % 177。 % S177。 % 177。 2% 177。 3~6% 灰分 177。 % 177。 2~3% 177。 1~2% 水分 177。 % 177。 3~5% 177。 ~% (五)、高炉喷煤水平将进一步提高,是炼铁结构优化的中心环节,是炼铁技术的主流, 是节焦、降低成本的重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