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西餐工艺专业内容摘要:

从地区看,北京、上海等东部发达地区需求较旺,需求总量大于当地的生源数。 中西部不少省区虽然有较大的用人需求,面临的问题是工作和生活条件艰苦,往往招不到合格的人才,出现了“有地方没人去,有人没地方去”的现象。 在一些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当前就业岗位相当有限,难以吸纳本地毕业生。 从院校类别看,教育部直属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较好,初次就业率为 85%;部门高校次之;地方院校再次。 从学历看,用人单位对学历高的毕业生需求高于对学历低的毕业生需求。 研究生供需比约为 1: ,本科生约为 1: ,专科(高职)生约 为 1:。 从专业看,一些紧缺专业如计算机、通讯、电子、土建、自动化、机械、医药和师范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旺盛,毕业生供不应求,而一些长线专业如哲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等科类的毕业生需求较少。 ,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1978- 2020 年的 25 年间,我国的就业弹性总体上呈逐年下降的趋势,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弱。 在 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每增加 1%,平均可以增加 200万个就业机会;进入 90 年代,经济每增长 1%,却仅能提供约 80 万个就业机会。 根据有关预测,我国经济增长率能够在 20 年内维持在 8%左右的水平,这固然能够使我国经济进一步繁荣,但就业需求的增长极其缓慢,无法满足上述巨大的就业供给数量。 大学生就业困难并非完全由市场供大于求所造成,在某种程度上是产生于个人就业意愿和技能与劳动力市场机会及需求之间的不匹配。 因此,当前的就业问题并不会因为出现劳动力短缺现象而缓解。 我国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还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之所以就业困难这和大学生个体表现差异有关。 作为一名大学生是否学有专长,知识和能力结 构能否达到技术人才的评判标准,能否符合社会需求,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大学生的就业情况。 职业 环境 近几 年,随着餐饮行业的整合与洗牌,为西餐的普及、发展开辟了新的方向,也就是说西餐在餐饮行业的分支中所占的份额越来越大,中国的“西式餐厅”带动未来餐饮的消费潜力。 中国目前的西餐品牌,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名典”、“上岛”、“真锅”、“两岸”“ 西堤岛”、“星巴克”等等很多,这些品牌不管是外来的还是国产的,都承担着普及西餐理念,发展西餐行业的重任,是西餐行业的领头军。 但是这些品牌的生存发展之地都在大城市,最低市场定位也是地级城市,而被人们忽略的县级城市现阶段很多已经具备的很强的消费潜力。 生活方式 现 代社会的生活节奏日渐加快,选择在家中花费时间来准备三餐的人越来越少。 这样一来以家庭为就餐中心的传统餐饮文化有所转变,越来越多的家庭以及个人选择外出就餐来满足联系及交流感情的目的。 职业女性 职业女性的出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我国经济的发展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参与工作。 工作占用了其大量的时间,并且家庭收入的提高能够使得女性有能力通过外出就餐来满足家庭的需要。 潮流与时尚 随着餐饮需求不断增强,我国餐饮业的经营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经营重心面向家庭、个人和工薪阶层消费为主,满足了日益提高 的大众化市场需求,开拓和延伸了企业经营领域空间;市场不断呈现多元化的特点,个性化、选择性和理性化消费特点日趋明显;各地的外卖、快餐、送餐、小吃、家常菜和半成品加工、超市食品的市场越来越大,以家庭私人消费为主的节假日市场更趋红火,健康美食和绿色餐饮已成为重要趋向,市场消费向价格、品位、氛围、服务和品牌文化等综合型方向转变,人们追求健康营养和环境服务的个性消费成为新时尚。 政治法律环境 2020 年国家商务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餐饮业有关工作的通知”,指出充分认识加快餐饮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协力推进餐饮业发展。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