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油生产工艺内容摘要:

色可取< 150 毫克/千克 油中含水 < 0﹒ 1%~ 0﹒ 2% 油中含杂 < 0﹒ 1%~ 0﹒ 2% S消耗指标: 蒸气( 0﹒ 2 兆帕) 200~ 250 千克 /吨 软水 0﹒ 4~ 0﹒ 6 立方米/吨 冷却水( 20℃ ,循环使用的 补充水量) 1~ 1﹒ 5 立方米/吨 电 5~ 20 千瓦 ? 时/吨 烧碱(固体碱,含量 95%) FFA含量的 1﹒ 5~ 2 倍 碱炼损耗 ( 1﹒ 2~ 1﹒ 6) 韦森损耗 T非冷却用水废水排放量及其主要指标:碱炼时的非冷却用水是植物油厂产生废水的重要方面,应尽量减少废水的产生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 排放量< 0﹒ 4~ 0﹒ 6 立方米/吨 主要污染指标: pH 8~ 10 SS 2020~ 5000 毫克/升 COD 5000~ 10000 毫克/升 BOD 8000~ 15000 毫克/升 含油量 500~ 1000 毫克/升 5﹒塔式炼油法 塔式炼油法又称 泽尼斯炼油法。 该法已用于菜籽油、花生油、王米胚油和牛羊油等的碱炼,同时也适用于棉籽油的第二道碱炼。 一般的碱炼法是碱液分散在油相中和游离脂肪酸,即油包水滴( W/ O)型。 塔式炼油法与一般的碱炼方法有明显区别;它是使油分散通过碱液层,碱与游离脂肪酸在碱液中进行中和,即水包油滴( O/W)型。 塔式炼油法由三个阶段组成:第一阶段是毛油脱胶,第二阶段是脱酸,第三阶段是脱色。 其工艺过程如下: 6﹒物理精炼 油脂的物理精炼即蒸馏脱酸,系根据甘油三酸酯与游离脂肪酸(在真空条件下)挥发 度差异显著的特点,在较高真空(残压 600 帕以下)和较高温度下( 240~ 260℃ )进行水蒸气蒸馏的原理,达到脱除油中游离脂肪酸和其它挥发性物质的目的。 在蒸馏脱酸的同时,也伴随有脱溶(对浸出油而言)、脱臭、脱毒(米糠油中的有机氯及一些环状碳氢化合物等有毒物质)和部分脱色的综合效果。 油脂的物理精炼适合于处理高酸价油脂,例如米糠油和棕榈油等。 油脂的物理精炼工艺包括两个部分,即毛油的预处理和蒸馏脱酸。 预处理包括毛油的除杂(指机械杂质,如饼渣、泥沙和草屑等)、脱胶(包括磷脂和其它胶粘物质等)、脱色三个工序。 通过 预处理,使毛油成为符合蒸馏脱酸工艺条件的预处理油,这是进行物理精炼的前提,如果预处理不好,会使蒸馏脱酸无法进行或得不到合格的成品油。 蒸馏脱酸主要包括油的加热、冷却、蒸馏和脂肪酸回收等工序。 物理精炼的工艺流程如下: 物理精炼使用的主要设备有除杂机、过滤机、脱胶罐、脱色罐、油热交换罐、油加热罐、蒸馏脱酸罐、腊肪酸冷凝器和真空装置等。 7﹒脱溶 ( 1)脱溶原理 由于 6 号溶剂油的沸程宽( 60~ 90℃ ),其组成又比较复杂,虽经蒸发和汽提回收混合油中的溶剂,但残留在油中的高沸点组分仍难除尽,致使浸出毛油中残溶较高。 脱除浸出油中残留溶剂的操作即为 脱溶。 脱溶后油中的溶剂残留量应不超过 50 毫克 /升。 目前,国内外采用最多的是水蒸气蒸馏脱溶法,其原理在于水蒸气通过浸出毛油时,汽-液表面接触,水蒸气被挥发出的溶剂所饱和,并按其分压比率逸出,从而脱除浸出油中的溶剂。 因为溶剂和油脂的挥发性差别极大,水蒸气蒸馏可使易挥发的溶剂从几乎不挥发的油脂中除去。 脱溶在较高温度下进行,同时配有较高的真空条件,其目的是:提高溶剂的挥 发性;保护油脂在高温下不被氧化;降低蒸汽的耗用量。 ( 2)脱溶工艺 K间歇式脱溶工艺流程 水化或碱炼后的浸出油 → 脱溶 → 冷却 → 成品油 L操作步骤 第一步:开动真空泵,使脱溶系统真空度稳定在 7000 帕左右,将浸出油吸入脱溶锅,装油量约为锅容量的 60%。 第二步:开间接蒸汽,将油温升至 100℃。 通入压力为 0﹒ 1 兆帕左右的直接蒸汽,使锅内油脂充分翻动,继续用间接蒸汽使油温升至 140℃ ,同时计时,脱溶开始。 第三步:视浸出油的质量,脱溶时间一般为 4 小时左右,其间保持油温 140℃ 、真空度 8000帕左 右。 第四步:脱溶结束前 0﹒ 5 小时,关闭间接蒸汽,达到规定时间纔能关闭直接蒸汽。 第五步:将脱溶油脂通过冷却器,或在锅内冷却至 70℃ 后,再破真空,放出即为成品油。 ( 3)脱溶设备 当用于脱溶时称脱溶锅。 其壳体为一立式圆筒,顶、底为一碟形封头;顶盖上有汽包以保持一定的汽化空间,照明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