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双向转诊制度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内容摘要:

复病人往下转到基层医疗机构,使得“双向转诊”变成了转上不转下的单向转诊局面,且问题日益突出,很多基层医疗机构几年下来几乎是零转下的尴尬处境。 由于没有下转病人,基层医疗机构设置的床位仍然没有摆脱空闲的状态,“双向转诊”变成单向转诊,由此也降低了基层医疗机构将病人上转的积极性。 与此同时,基层医疗机构的门诊处于门庭冷落的局面也没有扭转。 另外 , 患者无论大病、小病还是急性病、慢性病到三级医院、专科医院就诊的就医 4 模式并没有得到很大的改观 , 造成城市大医院“门庭若市” ,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 可罗雀”的强烈反差。 卫生资源分配的“倒三角型”状态与居民的卫生服务需求“正三角型”的局面是不相适应的。 表现在二、三级医院人满为患 ,专家接诊的多是常见病、多发病。 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却是“危重疑难看不了 ,有能力治疗的常见病、多发病门诊数量又太少”。 此外,二、三级医院医疗资源过度集中配置 ,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设备陈旧落后。 二、三级医院由于人员素质、设备技术、环境档次均较高而容易吸引患者 ,使医院运行状态良好 ,始终保持高收入、高产出趋势。 而社区医疗服务机构却因经济基础薄弱 ,政府投入不足而处于负债经营 ,基础设施 和设备不能按需更新 ,从而使其不能成为病人就诊的首诊医疗机构。 3. 双向转诊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双向转诊制度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转上容易转下难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于自身技术水平限制,将无法诊治的病人转到相应的大医院,但是大医院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往往不愿意将已度过急性期、病情稳定、可以回社区治疗和康复的病人转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 而是以各种手段和方式将病人留在医院。 缺乏明确的可操作性转诊标准 无论是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是对医院来说,向上 转诊和向下转诊均缺乏统一的标准,既没有明确的转诊程序,也没有相应健全的规章制度,这是非常现实且又较难解决的问题。 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利益的冲突 在经济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利益体 ,存在着利益上的竞争关系。 对于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来说,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赢得更多的利润,而病人就是利益的来源,因而二者都很难避免经济利益的驱动,这就使双向转诊活动受阻。 缺乏激励和约束机制以及监管制度 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缺乏强有力的内在动力,也无外在的激励和约束机 制,对医院不将病人转回社区的现象缺乏制约手段。 同时由于没有统一的、可操作性强的转诊标准,有关部门也难以对此进行监管和约束。 5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技术水平薄弱,信任机制缺失 目前社区卫生机构面积小,医护人员少且医疗技术水平低下,所以很多居民不敢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 宣传力度不够,许多人不了解双向转诊 机构间信息无法共享 由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之间没有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转诊病人的信息不能通过网络进行传递。 双向转诊制度存在问题的原因 首要原因 —— 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经济利益驱动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医院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是阻碍双向转诊的首要原因。 从客观上看 ,双向转诊的实行是医疗机构之间经济利益的流动 ,“到手的”效益怎能拱手“让人” ,这是现实的心理状态。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在经济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利益体 ,存在利益上的竞争关系。 现实中 ,这些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化游戏规则进行运作 ,其自身的发展壮大 ,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