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工具qualitycontroltools课程教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能针对前三项做改善,便可得到 70%以上的成效。  其他项若大于最大的前面几项,则必须再细分。  把柏拉图上的项目当作质量特性加以要因分析,再用柏拉图整理重新分类,可以找出改善的方案。 22 柏拉图练习 有一位制造经理想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工作指导和改善活动上,但他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没有时间去实施他的计划。 为此他下决心对一个月的时间利用作了统计,请帮他分析一下,这位经理的主要精力都用在了什么方面。 工作内容 工作指导 改善活动 生产规划 催料 会议 不合格处理 其他 时数 51 40 85 153 43 89 19 23 柏拉图练习 Ot hers改善活动开会工作指导生产规划不合格处理催料 1 9 4 0 4 3 5 1 8 5 8 91 5 3 4 . 0 8 . 3 9 . 01 0 . 61 7 . 71 8 . 53 1 . 91 0 0 . 0 9 6 . 0 8 7 . 7 7 8 . 8 6 8 . 1 5 0 . 4 3 1 . 95 0 04 0 03 0 02 0 01 0 001 0 08 06 04 02 00D e f e c tC o u n tP e r c e n tC u m %PercentCountP a r e t o f o r 工 作 时 间24 直方图  现场工作人员经常要面对许多数据,如果我们应用统计绘图的方法,将这些数据加以整理,则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散布的情形、问题点所在及过程、能力等,均可呈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即可利用这些信息来掌握问题点并采取对策。 直方图为生产现场最常用的图表之一。  直方图是将所收集的测定值、特性值或结果值分为几个相等的区间作为横轴,并将各区间内所测定的值依所出现的次数累积而成的面积,用柱子排起来的图形。 因此直方图也称柱状图。 25 直方图的目的  了解分布的形态  研究过程能力  过程分析与控制  观察数据的真伪  计算产品的不合格率  求分布的平均值与标准差  用以制定规格界限  与规格或标准值比较  调查是否混入两个以上的不同群体  了解设计控制是否合乎过程控制 26 直方图示例 某厂成品尺寸规格为 130~160,今按随机抽样方式抽取 60个样本,其测定值如下表,试制作直方图。 138 139 144 131 140 145 134 135 137 136 142 140 138 127 130 141 136 134 132 131 148 141 139 138 136 135 137 132 130 131 145 138 136 137 128 131 133 134 135 139 140 138 137 137 138 136 134 121 135 136 141 139 137 133 132 131 132 129 134 135 27 直方图的制作 1 收集数据并作记录 2 找出数据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3 求极差 4 决定组数 k  k=1+ (n为数据数 )  或参照下表: 数据数 1~50 51~100 101~250 251~ 组数 5~7 6~10 7~12 10~20 28 直方图的制作 5 求组距 h  H=极差 247。 组数  为便于计算平均数及标准差,组距常取为 5或 10的倍数 6 求各组上限、下限 (由小而大顺序 ),精确到组距的下一位  第 1组下限 =最小值 最小测量单位 /2  第 1组上限 =第 1组下限 +组距  第 2组下限 =第 1组上限  ……  最小数据应在最小一组内;最大数据应在最大一组内,若有数据小于最小一组下限或大于最大一组上限时,应自动加一组。 29 直方图的制作 7 求组中点,组中点 =(该组上限 +该组下限 )/2 8 作次数分配表 9 制作直方图  将次数分配表作图,以横轴表示数值的变化,纵轴表示次数  横轴与纵轴各取适当的单位长度,再将各组的组界分别标在横轴上,各组界应为等距分布。  在图的右上角记入相关数据履历 (数据总数、平均值、标准差等 ),并划出规格的上、下限。  填入必要的事项,如产品名称、工序名称、时间、制作者等。 30 用 Mini TAB制作。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