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体(软件)品质(质量)管理培训教材(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組織以圖 10 表示之。 軟體專案管理 林信惠 黃明祥 王文良 著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 圖 10 軟體部門的組織圖 軟體部門經理 軟體品質保證課 經理室 軟體控制課 系統工程課 軟體支援課 型態管理課 應用軟體發展課 專案計畫課 軟體專案管理 林信惠 黃明祥 王文良 著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 軟體品質的控制 有關軟體品質控制的一些作法包括:審查 、 瀏覽 、 稽核與檢驗等。  審查 (Reviews) –所謂 「 審查 」 是透過會議的方式找出軟體潛在的錯誤 , 以確保軟體的品質。 軟體專案管理 林信惠 黃明祥 王文良 著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 7. 軟體品質的控制( )  瀏覽 (Walkthrough) –針對需求規格 、 設計 、 程式 、 測詴進行非正式地快速審查程序 (Inprocess), 通常需要一位召集人 (moderator)與一位記錄者參與 , 由客戶代理人 、 維護者與標準的執行者分別提出問題 ,主要目的是偵測出一些可能早期發現潛在的錯誤問題 , 並及早採取修正的作法。 此種作法的缺點為可能發生不同的意見結果 , 不能減少再犯的機會。 軟體專案管理 林信惠 黃明祥 王文良 著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 軟體品質的控制( )  檢驗 (Inspection) –它是由有經驗的專家來檢驗。 一般的審查通常是表面性居多 , 檢驗則比較深入技術的問題或專注於較複雜的問題。 檢驗頇依特定的步驟進行 , 其實施過程分別為:規劃 、 簡報 、 會議前的準備 、 進行 、 重作與跟催。 檢驗過程中 , 原作者應在場並參與檢驗 , 可節省檢驗者的時間及快速進入問題的核心。 軟體專案管理 林信惠 黃明祥 王文良 著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 軟體品質的控制( )  稽核 (Auditing) –它是指 「 為確保軟體能夠符合合約既定的規格與標準 , 定期實施稽核工作 , 以提早發現軟體的缺失並發現發生問題的原因。 」 因此 , 在實施稽核工作的過程中 , 首先由主持人向接受稽核的單位宣佈稽核工作項目 、 時間表以及參與稽核的工作人員 , 其次稽核人員依據計畫定期實施稽核作業 , 記錄稽核的結果 , 送給品保單位做進一步分析的用途。 軟體專案管理 林信惠 黃明祥 王文良 著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 軟體品質與軟體維護管理 品質改進 (quality improvement)主要目的是針對現有軟體的功能作改進 , 主要的做法包括作業標準化 、 品質度量 、 品質偵測 、 文件化 、 品質改進活動等。 茲將一般品質改進的作業流程以圖 12說明之 , 它包括以下的實施步驟:  定義品質改進的整體目標與政策。  制訂品質改進的整體計畫。  擬定品質改進的專案計畫。  正式實施品質改進計畫的活動。  品質改進成果的診斷與評估。  檢討與改進品質改進計畫。 軟體專案管理 林信惠 黃明祥 王文良 著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 圖 12 品質改進 的作業流程 定義品質改進的目標與政策 制訂品質改進的策略計畫 擬訂品質改進專案計畫 正式實施品質改進計畫 檢討與改進品質改進計畫 品質改進成因果的診斷與評估 軟體專案管理 林信惠 黃明祥 王文良 著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 軟體品質與軟體維護管理( ) 能力成熟度模式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CMM)  CMM將組織的軟體流程改善步驟分為五個 「 成熟度階段 」 (Maturity Level)( 圖 14) , 除了第一層以外 , 每一成熟度階層皆由一些關鍵流程範圍 (Key Practice Area, KPA)所組成。 每一個 KPA又由五個共同特徵 (Common Feature, CF)所組成 , 這些共同特徵描述達成該 KPA目標所必頇具備的關鍵項目 (Key Practice, KP)( 圖 13)。 軟體專案管理 林信惠 黃明祥 王文良 著 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製作 圖 13 CMM 的基礎架構 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