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来教授答疑03g101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doc(最新整理by阿拉蕾)内容摘要:
箍筋全长设置。 暗梁的作用不是抗剪,而是对剪力 墙有阻止开裂的作用。 暗梁一般设置在剪力墙靠近楼板底部的位置,就像砖混结构的圈梁那样。 第 51 页连梁节点构造详图对暗梁不适用。 剪力墙洞口补强暗梁是另外一个概念。 暗梁锚固起点从墙端部起,暗梁纵筋也是 “水平筋 ”,按照第 47 页构造; 暗梁与墙肢等长; 按第 47 页 “剪力墙身水平钢筋构造; “洞口暗梁 ”应为 “洞口补强暗梁 ”,箍筋布在洞宽范围,其构造见第53 页,无必要箍入墙内; 大量的暗梁在实墙中,洞口上方可以是补强暗梁,补强暗梁的设置 14 条件与暗梁不同。 七、我遇到了两份剪力墙结构的 图纸,均有暗梁和连梁同时存在的问题,在图纸上要求,暗梁和连梁互相锚固。 我有两点疑问: 纵筋是不是相互伸入对方一个锚固的长度。 箍筋应如何处理。 答: 连梁与暗梁相冲突的纵向钢筋(一般为上部纵筋),连梁纵筋贯通,暗梁纵筋与连梁纵筋搭接;不相冲突的纵向钢筋照布(一般为暗梁的下部纵筋要贯穿连梁)。 箍筋连梁范围按连梁,非连梁范围按暗梁。 暗梁纵筋保持连通对结构有利,如果坚持锚固到连梁内(配箍筋的部位),两头钢筋的各自一个锚长加起来可能比洞宽还要长,还不如连续穿过连梁经济且受力合理。 暗梁不是 “梁 ”,而是在剪力墙身中的构造加劲条带,计算连梁时可不考虑暗梁的存在。 连梁箍筋分布于洞口范围。 八、在 03G101 中有关 KL(抗震或非抗震设计)页中,有多处通长筋、贯通筋的标注(按勘误公告又有多处改动), 如:在抗震一、二级 KL页面中已经把跨中 贯通筋 改为 通长筋,而在原有的横线下有说明:跨中同时存在贯通筋和架立筋时,其架立筋搭 150mm。 在些页中当所谓的通长筋、贯通筋、架立筋同时存在时,才可引用 搭 15 150mm 这样的规定吗。 请问在跨中通长筋是指常规下设置的两根角筋吗。 (不称为贯通筋) ,是不是把角筋之外所有一直连通的同直径钢筋又称作是 贯通筋 呢。 答: “通长筋 ”就是以前所称的 “贯通筋 ”,规范把名称改了,国家建筑标准设计要跟着改。 当抗震框架梁采用双肢箍时,跨中肯定只有通长筋而无架立筋。 只有采用多于两肢箍时,才会有架立筋。 跨中的两根通长筋肯定是角筋。 抗震框架梁构造要求设置的通长筋一般只需要两根,所以角筋足亦;但现在有设计者采用多根通长筋,例如设有 4根,因此除两根角筋之外还要设置两根。 九、关于 “基础顶面 ”插筋的构造。 图中 “钢筋直径> 28 时采用机械连接 ”,“钢筋直径 ≤28 时采用绑扎搭接 ”。 现在问:钢筋直径 ≤28 时也可以采用机械连接,并且采用 “ ≥500, 35d ”的构造。 答:直径 28时不允许搭接连接;直径 =28时即可以搭接连接,也可以机械连接或焊接。 《 03G1011图集》答问 ● 柱问题( 1):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 《 03G1011图集》对基础顶面以上的柱纵筋的构造要求讲得比较详细,但是对柱纵筋锚入基础的问题,图集中没有介绍,而且,此类问题查看 16 了一些混凝土构造手册之类也找不到详细的介绍,所以,很有必要在此向专家请教,这些问题也是不少工程技术人员共同的问题。 ① 柱纵筋伸入基础(承台梁,或有梁式筏板基础的基础梁)的锚固长度是多少。 是一个 laE 还是更多。 (甚至有人提出 倍的 laE ) ②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 “锚固长度 ”的要求,是否可以 “直锚 ”而不必进行弯锚。 有的人说可以 “直锚 ”;但又有人说必须拐一个直角弯。 ③ 如果柱纵筋伸入基础必须 “弯锚 ”的话,弯折部分长度是多少。 有人说是 10d ,而在《 03G1011图集》第 39 页 “梁上柱 LZ 纵筋构造 ”中弯折长度为 12d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④ 同样在《 03G1011图集》 第 39 页 “梁上柱 LZ 纵筋构造 ”中,规定 “直锚部分长度 ”不小于 laE ,这个规定是否可用于基础。 ⑤ 当基础梁的梁高大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可以不伸到梁的底部。 是这样的吗。 ⑥ 当基础梁的梁高小于柱纵筋的锚固长度时,柱纵筋必须伸到梁的底部,然后拐一个直角弯。 其弯折部分长度, “剩多少拐过去多少 ”,显然不合适。 这时候,应该用上前面第 ③ 条,即规定一个弯折部分长度;同时,也应该检验一下 “直锚部分长度 ”,看看它是否不小于前面第 ④ 条规定的 “最小直锚长度 ”。 是这样的吗。 17 ■ 答柱问题( 1): 所提问题 将会在 “筏形、箱形、地下室基础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 03G101 4”中得到相应答案( 2020 年底陆续推出)。 现在简单答复如下: ①⑤ 柱纵筋一般要求伸至基础底部纵筋位置。 特厚基础( 2米以上)中部设有抗水化热的钢筋时,基础有飞边的所有柱和基础无飞边的中柱的柱纵筋可伸至中层筋位置; ②③ 当柱纵筋伸入基础的直锚长度满足 “锚固长度 ”的要求时,要求弯折 12d; ④⑥ 梁上柱纵筋的锚固要求亦适用于柱在基础中的锚固,但要求柱纵筋 “坐底 ”。 ● 柱问题( 2): 我们在施工中经常遇到柱主筋 大变小的问题。 试问:当柱子 采用电渣压力焊时候有什么限制条件,例: 25mm碰焊 14mm的钢筋的能不能。 ■ 答柱问题( 2): 25mm碰焊 14mm,直径相差过大受力时会出现应力集中现象。 如果施工规范对大小直径钢筋对焊无限制规定的话,建议直径相差不要超过两级( 25 与 20 或 18 与 14)。 ● 柱问题( 3): 柱伸入承台梁或基础梁中,是否设置箍筋。 箍筋如何设置。 不需加密。 此箍筋起什么作用。 这个问题如果在施工图中明确标示,就没有问题。 如果在施工图中没有明确表出,则施工人员如何执行。 现在的情况是各人有各的做法,例如,有的人设置两根箍筋, 有的人只设置一根箍筋。 18 ■ 答柱问题( 3): 要设不少于两道箍筋,但不需要加密。 箍筋的作用是保持柱纵筋在浇筑混凝土时钢筋之间的相对位置和钢筋笼的定位不受扰动。 ● 柱问题( 4): 柱上端 “非连接区 ”。 《 G101 图集》规定,柱的下部,即在楼板梁的上方有一个 “非连接区 ”(是个箍筋加密区),纵筋的接头只能在 “非连接区 ”以上部位(也就是柱的中部)进行。 然而,图集没有规定在柱的上部有没有 “非连接区 ”。 例如,在柱上部的箍筋加密区或者在柱梁的交叉部位允许不允许纵筋连接。 事实上,有的施工人员在上述的柱上部区域进 行了钢筋接头。 这样,他在柱中部有一个钢筋接头,在柱上部又有一个钢筋接头,违背了 “同一纵向受力钢筋不宜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接头 ”的规定。 (见《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不过,上述规范的用语是 “不宜 ”,并没有强制规定。 因此,请教一下上述柱纵筋的接头问题如何解释。 如何执行。 其中有什么理论根据。 ■ 答柱问题( 4): 提问者可能是指 00G101, 03G1011中从下层柱的上部到上层柱的下部形成的非连接区是连续的。 规范对此规定是 “不宜 ”,未做强制规定,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规定偏严,对保证质量有好处。 如果难 以做到,结构设计师可以对此规定进行变更。 规范用语 “不 19 宜 ”,反映了中国人的辨证思维。 对于执行与否,结构设计师有抉择权利。 该规定多出于概念设计考虑,未见其理论根据的文章发表。 ● 墙问题( 16):剪力墙水平筋在暗柱中锚固长度满足要求时能否采用直锚,不做 15d 弯钩。 ■ 答墙问题( 16):按 03G1011 规定,在端柱中可以,但在暗柱中不可以。 本问题的实质是 “剪力墙水平筋是否允许与暗柱箍筋搭接 ”的问题。 暗柱并不是剪力墙墙身的支座,其本身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如果允许剪力墙水平筋与暗柱箍筋搭接,需要有两个条件: 暗柱箍筋配置是否考虑了抵抗横向地震作用产生的剪力。 将暗柱箍筋配置量除去自身主要功能所需部分外,其余量是否 “不小于 ”剪力墙水平受剪钢筋配置量。 关于条件 1:剪力墙水平钢筋的功能是当横向地震作用产生时保证剪力墙有足够的受剪强度,且其配置量系按总墙肢长度考虑,并未。陈青来教授答疑03g101平法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中的问题doc(最新整理by阿拉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