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江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企业兼职 实践 姚健平 讲师、 工程师、学士 4 国内外培训、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王玉玲 讲师、硕士 4 国内外培训、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张茂刚 讲师、 工程师、博士 4 国内外培训、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华佳 讲师、 博士 2020 4 国内外培训、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鞠琳 波 讲师、在读研究生、 一级 建造师 、政府采购评审专家、 4 国内外培训、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刘飞 讲师、 博士 4 国内外培训、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陈俊松 讲师、 博士 4 国内外培训、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费伟 工程师 、硕士、 考评员 4 国内外培训、研修 、交流、企业兼职 实践 表 5 专业带头人年度引进计划 专 业 引进类别 人数 引进计划 年度 资金 (万元) 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带头人 1 2020 50 ( 2) 校外 兼职教师 队 伍建设 通过校企合作的不断深入和融合, 挑选优秀的行业、企业专家和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并建立校外兼职教师 人才信息 库 ,加强兼职教师来源管理。 建立兼职教师的岗前培训制度, 并与校内教师结对, 提高他们的教学业务水平 ,使其把握高职教育的教学规律。 严格兼职教师教学质量管理, 建立兼职教师教学质量考 12 评体系, 通过随机听课,学生反馈等检查和了解教学效果,及时提出改进意见。 建立兼职教师激励机制, 每年度评选出优秀兼职教师并给予奖励。 通过兼职教师队伍建设,获取行业最新技术动态、最新人才需求规格及专业发展趋势等行业信息,及时反映到专业建设和教学过程中。 组建由专业带 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强化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 专业实训课程由专任教师和兼职教师共同完成,建设期内,根据实训课程安排,从企业再聘请 12 名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实习实训指导教师, 实训指导教师 专兼职教师比例达到 1:2,并逐渐过渡到实习实训任务主要由兼职教师承担,提高顶岗实习质量。 适时进行兼职教师教学能力的培训,提升兼职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教学水平。 ( 3)“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通过学历进修提高教师的学历和专业理论水平, 鼓励教师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证。 建设期内与合作企业共同对专任教师进行了培养,每位教师 平均每年 在企业挂职锻炼至少 3 个月。 全面开展产学合作,教师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和横向合作项目,使教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际工作经验,实现“双师” 型 教师 比例达 80%以上。 ( 4)青年教师的培养 实施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由专人负责, 青年教师进校后安排老教师在教学基本功方面进行 “ 传、帮、带 ” , 通过到 重点 院校 学历学位 进修, 到 企业 实践或挂职锻炼等途径培养 4~ 6 名青年教师。 (四)实训基地建设 完善 原有校内实验实训室的设备条件,新增 3 个专业实训 室。 密切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与企业合作的长效机制,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 完善实训管理制度,规范运行机制,健全实习、实训质量评价体系,加大管理力度,提高实习实 13 训效果。 在实训基地建设中深化产学结合,形成自我造血、滚动发展的长效机制,提高办学效益,大幅提高服务于区域经济建设的能力。 ( 1)注重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满足生产性实训要求 建设期内整合 原有校内实验实训室和完善原有校内实验实训室内的设备条件,新增工程管理实训室、建筑设备实训室、建筑技术 工种训练场 , 在专业现有实训仪器设备总值 580 万元基础上 ,达到该专业校内实训仪器设备总值 800 余 万元。 借助营造真实职业岗位环境,增加体验性和阶段性岗位实训安排。 聘用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行业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实践教学指导教师,保证学生职业能力训练要求。 强化技术研发能力,构建区域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资源共享的实训教学运行体制创新,增强社会服务功能。 配合双证书制度的实施,建设实现职业资格培训和鉴定的 建筑技术 工种训练场 ,引入国家职业资格考核标准,将职业资格考核内容融入实践教学过程中,并积极拓展社会化培训和考核。 ( 2)强化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保证顶 岗实习质量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力度,选择理念与技术先进、区域影响好,与学生就业结合紧密的企业进行合作,建立牢固的人才供需关系,开展多方位建设。 到 2020 年至少新增 10 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建 立校外实习基地。 在合作过程中,主动适应企业发展需要,通过帮助企业构建各级学习型组织等措施,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积极参与企业职工培训、技术革新、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专业教师与企业技术人员身份互兼,将企业教师纳入专业师资建设团队范畴;与企业共同开发培训教材,为进一步开发体现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探索经验;建立完善的指 导和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管理和质量监控,构建师生信息反馈机制;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为企业导师加强指导。 通过建设,到 2020 年使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达到 30 家以上,保证每位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有 1 年以上的顶岗实习,参与一项以上的建筑工程施工全过程的实践锻炼, 14 并使专业学生充分分散到多个地域的多家企业进行实习,实现真正的顶岗,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为学生就业和发展奠定基础。 (五)社会服务与对外交流 大力开展职业培训与资格鉴定工作 依托学院建有的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的优势,面向校内外实施计算机辅助设计绘图 员中、高级工、建筑行业测量放线中、高级工、电气安装工、水暖工及专业软件学习等的技术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工作。 利用 学校的教学资源为 周边大中型企业的 人员进行 职业培训,并辐射 本 省相关行业;积极与劳动部门、行业、企业合作,参与制定相关职业标准。 利用设备和技术优势,积极承接对外咨询和技术服务 通过校企合作建立的建筑材料检测中心,对外开展建筑材料检测服务。 依托测量工种实训 室 的先进设备,借助专业教师的技术优势,在测量工种训练的基础上,与企业联合承接对外测量服务。 利用专业教师的专业及技术优势,对外开展业务咨询,联合企 业进行科技攻关,进行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的研究。 鼓励教师针对企业实际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申请科研课题立项,承担科研任务,使教学科研相长。 对已立项的教科研项目,按照进度计划要求,确保高质量完成;对教师取得的科研成果和发表的论文给予以一定的奖励。 加强交流合作 积极加强与国内外相关院校的交流合作 , 搭建公共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鼓励教师作访问研究、进修学习,开展师资培养工作。 积极加强与行业协会的联系,承担应用型技术的推广和研发工作。 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实现教师下企(厂)锻炼,企业人员与教师互兼互聘。 (六)专 业群相关专业建设 借助建筑工程技术 专业的 重点建设,搭建 专业群 建设平台,在实训设施、师资队伍等方面发挥资源优势,做到资源共享,带动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 、工程造价 、建 15 筑装饰工程技术 等相关专业共同协调发展,使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龙头的专业群实力得到极大增强,专业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建设期内, 专业群其他专业 建设 精品课程 4 门、完成 优质 教材 3 部,培养专业带头人 3 名,培养骨干教师 9 名,选聘具有实践经验的兼职教师 10 名,建成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 五 、保障措施 (一) 组织保障 学院 成立专业建设领导小组, 由院长任组长、主管教学的 副院长任副组长, 负责专业建设的组织与协调工作。 教务处作为学校专业建设的主管部门,承担专业建设整体规划、政策制定、立项审批、建设指导、宏观调控、检查评估等工作。 建筑工程系成立重点专业建设工作小组,由 系主任、教研室主任 、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企业专家 等 组成 , 全面负责专业规划和建设工作。 激励 全 体 教 师 同心同德,积极投身到专业建设中去,为实现专业建设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 资金保障 建设项目总投资 530 万元,其中中央专项 支持 200 万元 ,全部用于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改革 与课程 建设 、师资队伍 建设 、实验实 训条件 等 建设; 地方财政支持 100 万元, 行业企业支持 50 万,学校支持 180 万, 具体 见 建设经费预算及年度执行计划。 做到经费统一管理、专款专用,严格经费使用管理制度,保证各建设项目资金使用合理、规范,提高经费的使用效率。 (三) 制度 保障 严格执行学院 专业 建设管理规定,包括项目负责人管理制度、招投标管理制度、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校内实训基地管理办法等。 强化进度管理,各建设分项目落实到人,严格控制进度, 分阶段及时进行检查和评估, 确保按期完成 好 建设任务。 加强设备选型,确保功能、质量和价格,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和教学实际 效果。 (四) 思想保障 在专业群及相关专业范围内大力宣传,层层动员,在“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项目建设上,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经过反复研讨、充分 16 论证,使全专业群教职员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鼓舞干劲,焕发凝聚力,为 专业建设 的顺利实施提供强大的思想保障。 17 六 、 建设进度及 2020 年、 2020 年 绩效指标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进度及绩效指标一览表 重点专业名称 建筑工程技术 总建设目标 通过完善“ 1+1+1”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加强校企双方的深度融合,增强专业内涵建设,使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以及社会服务辐射能力全面提高,把本专业建设成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省级品牌专业。 同时通过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建设,带动专业群相关专业的共同发展。 增强专业群的服务辐射能力,逐步建成在苏南地区乃至华东地区具有影响力和带动作用的城市建设类人才培养基地。 建设内容 2020 年度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2020 年度 (预期目标、验收要点)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建设 目标 完善“ 1+1+1” 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岗位职 业能力培养要求 ,构建突出岗位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推行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 课程 教学模式。 结合建筑工程职业标准 建设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精品课程、课件和教材, 核心 课程全部建成校级及以上 精品 课程 ,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 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与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与实施 预期目标: 充分发挥由行业、企业、建设主管部门、学校多方人士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作用, 依据建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分解技能基础能力、工程综合能力及行业管理 能力,深化工学结合 、产学研用一体化 人才培养模式 的 改革,强化实践育人。 完善 “ 1+1+1”的人才培养模式 ,制订与实施相应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验收要点: ①制定调研大纲,编制调研报告; ②进行市场调研,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 ③完成 2020级人才培养方案并组织实施; ④ 建立“校中企”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验收要点: ① 2020 级人才培养实施方案; ② 完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制度。 ③ 完善 人才培养模式,并形成成果。 ④ 探索建立“企中校”形式的实践教学基地 18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课程体系 改革 预期目标: 根据岗位职业能力培养要求 ,构建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突出岗位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课程体系,推行教学与生产实践、校内考核与企业考核、岗位资格标准与课程内容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和考核体系。 验收要点: ①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召开 3 次课程改革研讨会; ②完成构建岗位能力体系的研究形成成果; ③完成构建满足建筑工程技术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 ④构建课程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 验收要点: ①召开行业企业专家、教师、学生参与的课程改 革研讨会 2 次; ②完成基于建筑施工过程的课程体系,形成成果; ③调整完善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目标及考核体系。 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 预期目标: 根据本专业确定的人才培养模式,推行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 课程 教学模式 ,并取得成效。 改革学生学习成绩评价方式。 验收要点: ① “ 项目导向 ” 和 “ 任务驱动 ” 的教学方法应用; ②教学评价、能力考核体系构建; ③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验收要点: ①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改革取得成果; ② “ 项目导向 ” 、 “ 任务驱动 ” 等教学成果; ③进 一步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9 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 课程 及教学资源建设 预期目标: 与行业企业专家组成课程建设团队,进行 精品 课程 建设 ,建设 1 门 省级精品 课程 , 2 门 市级精品课程, 2 门 院级精品课程 ,并完成配套课件制作。 开发优质教学课件,构建网络课。高职高专:江苏-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建设方案
相关推荐
本教材 院级 4 钢结构及其施工图识读 祁顺彬 精品课程 校本教材 院级 5 钢结构安装技术 陈晋中 精品 课程 校本教材 院级 6 详图深化设计与 XSTEEL软件应用 陈剑波 网络课程 校本教材 院级 7 钢构件加工 技术 彭 国 网络课程 校本教材 院级 8 建筑工程专项方案编制 刘凤翰 精品课程 校本教材 院级 ( 三 ) 强化实践育人,形成“内外互补、校企联动”的实训实习体系
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50+ 6 学时) 3. 5 6 学时 社会实践 6学时 了解时事政治,具有一定的观察分析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5 计算机等级考证强化训练 计算机基础 ( 64 学时) 4 32学时 实操 训取得计算机一级等级证书; ( 第 2学期) 练 6 英语能力训练 (第 2 学期) 英语( 112 学时) 7 32学时 课内安排 达到规定要求 7
方案评估,监督教学计划执行,定期协调企业工程师来学院兼职教学;学校主要负责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培养人才;企业负责学生学业考评,吸纳学生就业,反馈毕业生质量。 同时,校、行、企三方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校企合作事业部,并聘请了企业人员担任电子工程学院企业主任。 通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进一步对现有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岗位需求和岗位能力要求进行企业和社会调研,与行业专家研讨论证
”复合型人才。 培养对象具有服务外包行业及其他行业的各类嵌入式软件的开发和设计能力,熟练应用嵌入式相关语言的编程工具和编程规范,掌握嵌入式程序分析、阅读和开发的技能,以及外包行业必不可少的外语沟通和交际能力,具有独立终身学习的意识和再学习的能力。 5. 搭建 以能力为本的项目化教学模式 依据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的规范化管理,设定用户功能需求、项目总体管理、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里程碑评审、进度管理
源的招生比例,在招生、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内容、学生动手能力等方面实现中高职衔接,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提升专业群整体建设水平 室内设计 技术专业是 室内设计 专业群的 核心 专业, 室内设计技术专业群包括 室内设计技术、 环境艺术设计 、 艺术设计(综合装饰方向)等三个专业。 专业群按照高技能人才培 养、强化应用能力的要求,深入企业调研,以重点专业“素质 +技能
9 园艺产品采后处理 2020 年 沈建忠 南通市 蔬菜研究所、南通景瑞现代农业科技 有限公司 温小玲 、袁玉娟 戴云新、杜 朗 10 园林规划设计 2020 年 陈晓梅 南通市园林绿化管理处、南通市 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张辉明、丁 宁 徐向杨、刘金荣 11 园林工程 2020 年 杨献娟 南通朝阳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江 苏远景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韩阳瑞、吴 平 许 良、马占留 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