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方案内容摘要:

室 ( 1)在模具实训室可以进行模具零件的制作、装配、调试、试模等模具制作的全过程。 ( 2)模具实训室可用于对外模具加工。 ( 3)模具实训室也是湖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授予的武汉职业技能鉴定所,职业技能鉴定所内,有普通车工、模具钳工、数控车床加工、数控铣床加工、加工中心、电工、 CAD 等职业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 现有考评员 10人(高级考评员 5 人)。 人 才培养质量认同度较高 为了客观评价本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了解专业教学与就业市场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近年来,在学院统一组织下,本专业分别对区域内武汉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国营 733 厂、国营 710 厂、鄂丰模具有限公司、武汉盟达科技公司等 5 家用人单位进行了问卷调查,对 150 名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研。 调查结果表明,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工作态度、专业技术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的满意度均超过 90%; 95%的学生认为,自己在校期间所学的知识、技能及综合能力能满足岗位需要, 70%的学生实现了对口就业或者在所学专业相关 领域就业,并对自己就业的单位及薪酬表示满意,以武汉市为例,本专业 30%的毕业生顺利进入武汉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国营 733 厂、国营 710 厂、鄂丰模具有限公司、武汉盟达科技公司等业内知名企业,平均初职收入为 1000- 1200 元 /月,最高的月薪可达 2020元。 企业问卷调查结果见图 不满意%基本满意%很满意%满意47% 图 “你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基础知识和专业能力是否适应岗位需要 ”的问卷调查结果 (四)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我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规模不断扩大,模具专业服务地方经济的能力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国家示范性高等 职业院校建设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1.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还没有真正形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和教材还有待进一步开发; 2.实训条件与本专业和相关专业群实现生产性实训的要求还不相适应,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3.师资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需要加强教师的培养,实现知识、技术的更新和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需要聘请一定数量的企业能工巧匠充实本专业实习实训指导教师队伍; 4.需要进一步加强产学合作,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课程建设、教学质量评价和监督等全过程。 二、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依 托武汉中国光谷和“ 1+8 武汉城市经济圈”发达的机械、电子、汽车、轻工等产业,把本专业建设成为在“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内容及方式方法改革、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起示范作用,成为湖北乃至中西部地区模具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二)具体目标 1.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 1)人才培养模式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课题研究 完成《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 ( 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 养模式,实现一年完成基本技能的培养,一年完成专业技能的培养,半年基本完成专业综合技能的培养,半年在企业顶岗实习。 毕业后具备上岗就能顶岗、顶岗就能顶好岗的岗位工作能力。 进一步完善将教学、实训、生产融为一体的“单元 一 体化”教学模式,提高 “订单式”人才培养的规模。 2020 年 应届毕业生中,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比例达到 40%,顶岗实习半年以上的学生比例达到 100%,模具钳工高级工比例达到 10%,数控高级工比例达到 10%。 2020 年应届毕业生中,订单式培养的学生比例达到 50%,模具钳工高级工比例达到 20%。 ( 3)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积极开展课程体系、课程内容的重构和创新,深入开展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建设等相关课题研究,制订 5 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建设 5 门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1 门省级精品课程《模具CAD/CAM》,完善国家级精品课程《冲塑模具》。 完成 8 门课程的课件开发和工艺素材库的建设,建设 4 门网络课程。 出版《模具钳工训练》(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逆向工程综合技能实训》(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塑料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与制造》、《模具 CAD/CAM》等 5 本教。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