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毕业论文内容摘要:

汽车制造成本中所占的比例由 16%增至 23%以上,一些豪华轿车上,使用单片机微型计算机的数量已经达到 48 个,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 50%以上,目前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所有的系统。 汽车 发动机电控技术 的发展历程 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到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 ,主要是为改善部分性能而对汽车电器产品进行的技术改造,如 1953 年美国 BENDIX 公司着手开发汽 油电喷装置; 1955 年晶体管收音机成为汽车的标准部件; 1960 年起,克莱斯勒和日本开始采用二极管整流式交流发电机: 60 年代中期,汽车上开始采用晶体管电压调节器和晶体管点火装置, 1967 年德国 BOSCH 公司公布了 DJETRONIC 系统; 1969 年开始研制汽车变速器的电子控制装置,并与 1970 年装车使用。 第二阶段是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到 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汽车电子控制技术初步开始形成。 应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减少电子产品的体积,应用微处理器 提高电子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应用电子装置解决机械装置所无法解决的复杂的 自动控制问题。 如 1970 年,电子控制防化装置 — 载货汽车防抱死制动装置( ABS)。 19721975 年 BOSCH 公司先后投产电子控制喷射系统; 1973 年通用 公司 IC 点火装置,随后逐渐普及; 1974 年通用公司装备高能点火系统,点火系统一体化, 1976 年美国克莱斯特勒公司在汽车上首先装用了电控点火系统。 20 世纪 90年代中期 以后,为汽车电子技术的发展的第三阶段,随着社会和汽车相关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已逐步扩展到车用汽油发动机以外的地盘、车身和车用柴油发动机等多个领域,电子技术在汽车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各种车用电控系统也日趋完善。 电控技术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所周知,汽车发动机的运行工况是多变的,只有电子控制的灵活性和电子控制单元强有力的综合处理功能,才能使发动机在各种运行工况下实现全面优化运行,从而提高发动机性能。 排放污染 7 第 二 章 发动机基本构造 发动机是将某一种型式的能量转换为机械能的机器,其作用是将液体或气体燃烧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