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自评估报告模板内容摘要:

规划管理部门出具的土地勘测定界图或现状地形图 、 旧建筑评价分析报告(包括注明面积和功能的相关图纸及照片、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旧建筑检测报告等) , 由设 计单位提供的 建筑总平面 图和 说明(注明旧建筑改造的方 案 ) ,由具有资质的第三方提供的旧建筑结构检测报告 等。 要求: 1. 需在总平面中标出旧建筑位置; 2. 说明原有旧建筑的功能、面积等基本情况,旧建筑的结构检测结果。 3. 旧建筑改造的方 案应 明确被保留再利用的旧建筑原有的功能、面积等基本情况及改造后的方案。 实际提交材料: 22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 40%。 1) 达标自评 □达标;□不达标 2) 评价要点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 m2(自然裸露地面、公共绿地、绿化地面和镂空面积大于等于 40%的镂空铺地,如植草砖 , 以及符合产品标准《透水砖》 C/T 9452020 要求的透水砖 ) 室外地面面积: m2 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 % 请简要说明室外各类透水地面面积等。 ( 200 字以内) 3) 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 景观总平面图 、场地铺装图等。 要求: 需在场地铺装图中 根据透水地面类型分别 标明室外透水地面位置、 范围、 面积、铺装材料 、基层做法 等。 实际提交材料: 23 节能与能源利用 名称 类别 编号 标准条文 达标 判定 节能与能源利用 控制项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 687 的 要求。 □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综合性能系数、锅炉热效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 687 的 要求。 □ 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 规定的现行值。 □ 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建筑外 门 窗气密 、水密、抗风压 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7106 规定的 6 级要求。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能 不应低于《建筑幕墙》 GB/T 21086 中规定的 2 级。 □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 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不具备开启条件的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 对于存在采暖季需供冷的建筑物内区,充分利用自然冷源降温。 □ 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可调新风比的措施。 □ 一般项 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 建筑的主体朝向采用南北向或接近南北向。 □ 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 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 687 中的 要求。 □ 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 □ 人员变化大的主要区域新风系统采用 CO₂浓度控制措施或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的措施。 □ 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 □ 选用节能电气产品,同时电梯及自动扶梯选用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方式的设备。 □ 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 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 合理采用蓄冷蓄热技术。 □ 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 687 规定值的 90%。 □ 合理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生活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 的25%,或可再生能源技术承担了建筑总供暖供冷量的 25%,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 的 1%。 □ 优选项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低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 规定的目标值。 □ 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 687 规定值的 80%。 □ 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 687 规定值的 75%。 □ 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 可再生能源产生的生活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 的50%,或可再生能源技术承担了建筑总供暖供冷量的 5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 的 2%。 □ 合理采用新型的或符合行为节能的空调技术。 □ 24 控制项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 符合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 687 的 要求。 1) 达标自评: □ 达标; □ 不达标 2) 评价要点: 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比较: 热工参数 单位 参评建筑 标准要求 是否满足 类型 I 类型 II 类型 II 体形系数 — □ 窗墙比 东向 — □ 南向 — □ 西向 — □ 北向 — □ 屋顶透明部分面积比例 — □ 屋面传热系数 K W/(m2 K) □ 外墙(包括非透明幕墙)传热系数 K W/(m2 K) □ 底面 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传热系数 K W/(m2 K) □ 外窗(包括透明幕墙) 传热系数K 东向 W/(m2 K) □ 南向 W/(m2 K) □ 西向 W/(m2 K) □ 北向 W/(m2 K) □ 遮阳系数SC 东向 — □ 南向 — □ 西向 — □ 北向 — □ 屋顶透明部分 传热系数 K W/(m2 K) □ 遮阳系数 SC — □ 地面 热阻 R (m2 K)/W □ 地下室外墙 热阻 R (m2 K)/W □ 能耗计算: 当所设计的建筑不能满足 北京市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所有规定性指标时, 需按照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 687 中 规定 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法 进行能耗计算,计算结果为: 建筑分项能耗 单位 参照建筑 实际建筑 全年采暖能耗 kWh/m2 全年空调能耗 kWh/m2 全年总能耗 kWh/m2 能耗比例 — ——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围 护结构做法详图,由设计单位或第三方提供的节能计算报告(以 审图单位 批复后的复印件为准)。 要求: 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完整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说明,其做法应与详图吻合; 25 当所设计的建筑不能同时满足 公共建筑 节能设计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所有规定性指标时,应提供节能计算报告 (详见附录一)。 实际提交材料: 26 空调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综合性能系数、锅炉热效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DB11/ 687 的 要求。 1) 达标自评: □ 达标; □ 不达标 2) 评价要点: 简要说明系统冷热源形式、输 配系统形式、末端形式:( 150 字以内) 设备性能参数: 编号 设备类型 额定制冷量( kW) 性能参数( W/W) 实际设备 标准要求 3) 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全套图纸,包括设计说明、设备 列表 、各层平面图、立面图及机房大样。 要求: 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空调采暖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 暖通施工图设备列表中应有 冷热源 设备性能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必要时附设备说明书。 实际提交材料 : 27 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 1) 达标自评: □ 达标; □ 不达标 2) 评价要点: 简要说明以下内容:( 300 字以内) 空调采暖系统热源形式 若采用蓄热式电锅炉,利用夜间低谷电进行蓄热补充,需要对其蓄热能力及运行状况进行说明,并提供主要设计参数。 3) 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设备 列表 、机房 详 图。 要求: 暖通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空调采暖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 暖通施工图设备列表中应有相关设备性 能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 实际提交材料: 28 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 50034 规定的现行值。 1) 达标自评: □ 达标; □ 不达标 2)评价要点: 简要说明照明系统能源形式、 节能 灯具 的选用 、 照明 控制策略 :( 200 字以内) 照明功率设计值: 房间类型 设计照度值( Lx) 照明功率密度( W/m2) 实际值 现行值 3)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照明施工图设计说明、各层 照明平面图、照明控制系统图 、照明产品清单及照明功率密度计算说明。 要求: 照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照明系统、照明设计参数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 实际提交材料: 29 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 1) 达标自评: □ 达标; □ 不达标 ; □ 不参评 (如本项目为非新建建筑,此项不参评) 2) 评价要点: 简要说明独立分项计量系统,说明该系统的设计原则及相关监测、分析系统的设计思想 、主要监测结果分析 :( 150 字以内) 3) 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 提 供的 电气 施工图 纸及 设计说明、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图 纸、配电系统图。 要求: 电气 施工图设计说明中应有对独立分项计量系统的完整、详细说明,并与设计图纸吻合。 实际提交材料清单: 30 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 《建筑外 门 窗气密 、水密、抗风压 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 GB/T 7106 规定的 6 级要求。 透明幕墙的气密性能不应低于《建筑幕墙》 GB/T 21086 中规定的 2级。 1) 达标自评: □ 达标; □ 不达标 2) 评价要点: 外窗气密性等级为 : 级 透明幕墙气密性等级为: 级 3) 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 、幕墙施工图。 要求: 建筑施工图设计说明 、幕墙施工图 中,应有对外窗气密性等级的设计说明。 实际提交材料: 31 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 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不具备开启条件的设有通风换气装置。 1) 达标自评: □ 达标; □ 不达标 2) 评价要点: 外窗可开启面积比例: 编号 外窗类型 外窗尺寸 数量(个) 可开启面积比例( %) 宽度( m) 高度( m) 总计 若该建筑设有幕墙,则幕墙应有可开启部分或设有通风换气设备。 幕墙可开启面积比例: 编号 幕墙类型 幕墙尺寸 数量(个) 可 开启面积比例( %) 宽度( m) 高度( m) 总计 若幕墙内设有通风换气系统,简要说明幕墙通风换气系统,并说明设计参数及预期通风效果。 ( 100 字 以内) 3) 证明材料: 建议提交清单: 由设计单位提供的门窗表 及门窗大样图 、幕墙设计说明 及计算书 ; 依据建筑透明围护性质(外窗或幕墙),提供外窗和幕墙可开启面积比例计算书。 要求: 门窗表中应有外窗详细尺寸说明,并与大样图吻合; 幕墙设计说明中应有可开启扇的详细尺 寸说明; 若幕墙内设有通风换气系统,则应对通风换气系统进行简要阐述。 实际提交材料: 32 33 对于存在采暖季需供冷的建筑物内区,充分利用自然冷源降温。 1) 达标自评: □ 达标; □ 不达标; □ 不参评(如本项目 不存在内区此项不参评; 如利用水环热泵系统此项不参评) 2) 评估要点: 是否采用全空气空调系统: □ 是 , □ 否 ; 最大总新风比为 ,是否大于 70%, □ 是 , □ 否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