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题库内容摘要:

) ,表面硬度大的特点 5 ABS 是在聚苯乙烯树脂改性的基础上发展的新兴工程塑料,具有( D )的特点。 .坚韧 .坚硬 5 聚苯乙烯常用于制造接线盒和电池盒,是利用其( A )性能 60、 环氧树脂又被称为“万能胶”是由于( C ) 6 影响热塑性塑料收缩性的因素很多,下面哪个结论错误( C ) ,溶料冷却慢,收缩大 10 、 薄 壁、 有嵌件,收缩率小 , 反之 , 塑件简单 、 厚壁 、 无嵌件则收缩率大 不同部位收缩率是一样的 .收缩率也不同 6 影响热塑性塑料的流动性的因素很多,下面哪个结论正确 ( D ) ,则流动性大 ,需要较大的成型压力。 才能较好地充满型腔 ,流动性差 6 下列哪种情况塑件会产生应力开裂 ( B ) ,直接防如模具中 6 结构复杂的热固性塑料制件,固化速度应 ( D ) 6 塑料品种的流动性差,塑件的总提尺寸 ( B ) A不能太小 B不能太大 C手模具制造工艺限制 D根据塑件的使用性能而确定,不受流动性限制 6 塑件外形尺寸除了受流动性影响,还受 ( C ) 限制 A. 塑料的结晶性 6 下列哪种因素不能影响注射城乡的塑件精度 ( C ) A模具的制造精度 B模具的磨损程度 C 塑料收缩率的波动 D 注射机的类型 6 塑件轴类尺寸的标准一般是 ( B ) 6 塑件的表面粗糙度主要与( D )有关 70、 在模具 使用 过程中,成型塑件的表面粗糙度是( C ) ,无法确定变大变小 ,会变大 7 下列因素不会造成塑件成型后的表 观 缺陷( B ) 7 下列哪个情况不属于表 观 质量问题( D ) 7 硬质塑料 要 比软质塑料脱模斜度( C ) A 相等 B 小 C 大 D不能确定 7 塑件壁厚太薄会造成( C ) 、 凹陷 7 加强助的方向应与料流方向( A ) C. 45176。 7 塑件外形设计的原则是( B ) 性能 的前提下,尽量以利于成型,尽量不采用侧向抽芯机构 11 侧凹 7 在注射成型过程中,金属嵌件预热的 目 的是( C ) 物 料 7 注射成型工艺适用于( C ) 要成型热塑性塑料,某些热固性塑料也可用注射方法成型 7 保压补缩阶段的作用是( D ) 80、 对同一种塑料,螺杆 式 注射机的料筒温度比柱塞式注射机的料筒温度需求( B ) 8 挤出成型模具被称为( D ) 8 挤出成型工艺过程与注射成型工艺过程最大的区别是( D ) A挤出成型有牵引装置,冷却装置和切割装置,而注射成型没有 B挤出成型模具不用预热,注射模具需要预热 C挤出成型适用于热固性塑料,注射成型工艺试映于热塑性塑料 D挤出成型过程是连续的,注射成型是有间隔的 8 挤出速率是指( B ) 8 挤出制品截面形状与( A ) 完全一致。 8 压缩模成型时的冷却阶段中,随着温度的迅速下降,型腔内的塑料体积收缩,压力下降,到开 模 时,型腔内压力不一定等于外界大气压力,型腔内压力,与外界压力之差称残余压力,为了使脱模方便,塑料质量较好,选 择( A )残余压力为好。 8 注射模塑成型时模具温度的影响因素较多,一般说来,在非结晶型塑料中溶体黏度低或中等黏度塑料,模温可( B ),对于溶体黏度高的塑料,模温可( A ) 8 热固性塑料模压成型时对固 化 阶段的要求是在成型压力与温度下,保持一定时间,使高分子交联反应进行到要求的程度,塑件性能好,生 产 效率高,为此,必须注意( B ) 法 8 推管 推 出机构对 软 质塑料如聚乙烯,软聚氯乙烯等不宜用单一的 推 管脱模,特别对薄壁深筒形塑件,需要 ( C ) 推出机构。 A. 推 板 8 大型深腔容器,特别是 软 质塑料成型时,用推件板推出,应设 ( B ) 装置。 A .先 行 复位 90、 压缩模与注射模的结构区别在于压缩模有( B )没有( D )。 12 9 压缩模主要用于加工( B )的模具。 塑性塑料 9 压缩模按模具的( C )分为溢式压模,不溢式压模,半溢式压模。 A、 导向方式 B:固定方式 C加料室形式 D安装形式 9 压缩模一般按哪两种形式分类( C ) 不溢式 方 式 导向 方式 方 式 加料室形式 方 式 加料室形式 9 压机的种类,按传统方式分为( A ) 9 模具所需的脱模行程必须( B )压机顶出机构的( D )工作行程。 9 压机有关工艺参数的校核包括( A ) 、开模力、推出力、 合 模高度和开模行程 、开模力、推出力、合模高度和压机高度尺寸 、锁模力、推出力、合模高度和开模行程 、锁模力、推出力、合模高度和压机高度尺寸 9 成型总压力是指塑料( A )时所需的压力,而压机的顶出力是保证压缩模( D )的动力。 9 设计压缩模时,根 据塑件尺寸确定( C )尺寸,根据塑件重量及品种确定( B )尺寸。 A 模具 B 加料室 C型腔 D结构 9 挤压环的作用是限制( B )下行位置,并保证最薄的水平飞边。 100、 配合环是( A )的配合部分。 10 溢式压模加料量( B ),不溢式压模加料量( B )。 不准确称量 准确称量 准确 称量 不准确称量 10 压缩模推出脱模机构按动力来源可分为( C ) A机动式、气动式、电动式 B机动式、气动式液动式 C机动式、气动式、手动式 D机动式、液动式、手动式 10 机动脱模一般应尽量让塑件在分型后留在压机上( A )的一边。 B 导向装置 C 凸模 D 凹模 10 压机的顶出机构与压缩模脱模机构通过( C )固定连接在一起。 B顶板 C尾轴 D 托板 10 移动式压缩模脱模机构分为( B )两种。 10 注射成型时,行腔内熔体压力大小及其分布与很多因素有关,在工程实际中用( C ) 来校核。 B 锁模力 C 模内平均压力 10 采用多行腔注射模时,需根据选定的注射机参数来确定 型 腔数。 主要按注射机的 ( A ) 来确定。 13 A 最大的注射量 B 锁模 力 C 公称塑化量 10 分流 道 设计时,热塑性塑料用圆形截面分流道,直径一段取 d=2~ 12mm,流动性很好的 ( C ) ,可取较小截面,分流道很短时,可取 2mm。 对流动性差的 ( D ) 取较大截面。 10 采用直接浇口的单行腔模具 ,使用于成型 ( B ) 塑件 ,不宜用来成型 ( A ) 的塑件 . 1 熔体通过点浇口时 ,有很高的剪切速率 ,同时由于摩擦作用 ,提高了熔体的温度 .因此 ,对 ( A ) 的塑料来说 ,是理想的浇口 . 观粘 度对速度变化敏感 度较低 度大 11 斜导柱分型与抽芯机构中 ( C ) 的结构 ,需有定距分型机构 . A. 斜导柱在动模 ,滑块在定模 B. 斜导柱在定模 ,滑块在动模 C. 同在定模 D. 同在动模 11 带推杆的倒锥形冷料穴和圆形冷料穴适用于 ( B ) 塑料的成型 . A 硬聚录乙烯 B 弹性交好的 C 结晶型 11 简单推出机构中的推杆推出机构 ,一般 宜用于 ( A ) 塑件的模具 . A 柱形 B 管形 C箱形 D 形状复杂而脱模阻力大 11 推管件出机构对 软 质塑料如聚乙烯,软聚氯乙烯等不宜用单一的退管脱模,特别对薄壁深筒形塑件,需要 ( C ) 推出机构。 A 推 板 B 顺序 C联合 B 二级 11 将注射模具分为单分型面注射模,双分型面注射模等是按( C )分类的。 A 按所使用的注射机的形式 B 按成型材料 C 按注射模的总体结构特征 D 按模具的型腔数目 11 卧式注射机系统与合模锁模的轴线( A )布置。 A 都水平 B 都垂直 C 注射机注射系统水平,合模锁模系统垂直 D 注射机注射系统垂直合模锁模系统水平 11 注射机 XSZY125 中的“ 125”代表( D ) A 最大注射压力 B 锁模力 C 喷嘴温度 D 最大注射量 11 注射模主流道始端的凹球半径比注射机喷嘴头部球面半径( B ) A 相等 B 大 C 小 D随意 1 压注模与注射模的结构共同之处都有( B)与压缩模主要区别在 于 压注模有( D) A成型零件 加料室 B 导向机构 温控系统 C加料室 支承零件部 D 浇注系统 12 压注模主要用于加工( B)的模具 12 压注模按加料室的特征可分为( A )两种形式的压注模。 A上加料 室 和下加料室 B固定方式和移动式 C罐式和柱塞式 D手动式和机动式 12 压注成型之前塑料必须加入到( D )进行( B ) ( C )才能压注成型。 A型腔 B预热 C 加压 D加料室 E 干燥 12 压注的作用是将塑料从( B )中压入( A ) ,( C )是施加压力的主要零件。 14 A型腔 B加料室 C压 柱 D凸模 E 凹模 12 从( B )角度考虑,加料室的截面积必须比浇注系统与型腔在分型面上的投影面积之和( C ) 10%~ 25%, A开模力 B 锁模力 C大 D 小 12 柱塞式压注模安装于专用液压机上,所以加料室的截面尺寸与锁模力( A ),加料室的截面尺寸( C ),高度( D )。 C. 较小 12 在 压 注 成型过程中,希望塑料与流道( B )热交换,使熔体温度( C )进一步塑化。 A 没有 B有 C 升高 D 降低 12 当主 流 道穿过两块以上模板时,应设( C )。 A 分流道 B排气槽 C 浇口套 D 溢料槽 12 由于热固性 塑料 的流动性( B ),其浇口应取( C )的截面尺寸。 1 浇口应开设在塑件壁厚( A )处,以减少流动阻力,并有助于补缩。 A较厚 B较薄 C 均匀 D以上都不对 13 挤出机头的作用是将挤出机挤出的熔融塑料由( A )运动变为( C )运动,并使熔融塑料进一步塑化。 13 机头的结构组成是( C ) 分流器 口模 型 芯 机头体 分流器 型 腔 型 芯 机头体 分流器 口模 心棒 机头体 分流器 口模 心棒 机头体 13 挤出机头应使熔体沿着流道( C )地流动,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