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氢压缩机基础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的 倍。 表 1 受拉钢筋绑扎接头的搭接长度 钢筋类型 混凝土强度等级 C20 C25 高于 C25 Ⅰ级钢筋 35d 30d 25d 月牙纹 Ⅱ级钢筋 45d 40d 35d 6 Ⅲ级钢筋 55d 50d 45d 冷拔低碳钢丝 300mm 注:①当Ⅱ、Ⅲ级钢筋直径 d 大于 25mm 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数值增加 5d 采用: ②当螺纹钢筋直径 d 不大于 25mm 时,其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值减少 5d 采用; ③当混凝土在凝固过程中受力钢筋易受扰动时,其搭接长度宜适当增加; ④在任何情况下,纵向受拉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300mm;受压钢筋的搭接长度不应小于 200mm; ⑤轻骨料混凝土的钢 筋绑扎接头搭接长度应按普通混凝土搭接长度增加 5d,对冷拔低碳钢丝增加 50mm; ⑥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低于 C20 时,Ⅰ、Ⅱ级钢筋的搭接长度应按表中 C20 的数值相应增加 10d,Ⅲ级钢筋不宜采用; ⑦对有抗震要求的受力钢筋的搭接长度,对一、二级抗震等级应增加 5d; ⑧两根直径不同钢筋的搭接长度,以较细钢筋的直径计算。 钢筋成型:所有钢筋成型均按图纸要求预先出具钢筋翻样加工单送有资质的专业加工厂预先加工成型送达现场,到现场的钢筋应有质保书和材质检验报告。 钢筋施工必须按照设计、施工规范要求 进行施工。 底板 下排钢筋施工前,设置 @1000保护层垫块,保证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正确,在施工过程中,严禁随意踩踏面筋。 钢筋工程的质量验收,严格按照验收制度进行,在每一阶段施工完毕之后,施工班组首先进行自检,再由施工员检查,之后由专职质量员、会同监理、进行验收把关,严格按照隐蔽工程验收要求进行,具备各项资料,确保下道工序能够顺利进行。 承台钢筋绑扎前 ,先将桩锚固钢筋板至设计所要求的角度 ,并用钢丝刷将钢筋表面刷净。 承台钢筋绑扎时 ,设专人核对钢筋的直径、形状、尺寸、数量等,绑扎过程中,先进行底皮钢筋的绑扎,所有钢筋 的交叉点要每点扎牢,相邻绑扎点的铁丝要扣或八字形,以免上下皮钢筋网歪斜变形。 上层钢筋施工时采用钢筋按 Φ 20@1500 设置马凳支架,上层钢筋施工时注意钢筋弯钩朝下,立柱 预 留插筋的固定采用工地废旧钢筋或型钢,以斜撑方式焊 结 固定,并在 顶板 面用 φ 48 钢管收紧其断面,以确保 预 留筋的准确性,立柱予留插筋在砼施工时专人负责监护,以防止其移位。 底板 模板工程 本次基础模板采用 木 模拼装,围檩及模板支撑选用ф 48 钢管。 模板拼装高度较承台面标高高出 100 ㎜,砼浇捣前在 木 模内侧统一测平 、弹出标高线, 同时用铁钉嵌入模 板中来控制混凝土的浇注高度 , 基础底板要一次浇捣完成。 7 基础 砼工程 、 混凝土原材料控制:大体积底板混凝土施工,需降低水化热,必须尽可能地减少单方混凝土水泥用量,对于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尤为关键。 ① 所用原材料必须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及规范的规定,同时在混凝土施工中必须按相应的规范要求进行抽检,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② 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优先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 ,水泥用量控制在 300kg/ m3 以内,水灰比小于 以降低水泥自身的发热量。 ③ 粗骨料宜采用颗粒坚硬的 碎石,石子最大粒径 不宜大于 40mm。 针、片石颗粒含量不得大于 15%,含泥量不得大于 1%。 细骨料宜采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 %,云母含量不应大于 1%。 ④ 现场施工混凝土的塌落度为 160177。 20 mm。 、 混凝土浇捣控制: ① 本工程基础底板混凝土的浇捣必须进行周密的考虑和组织,确保每段混凝土能一次性连续顺利浇捣完成,根据施工进度及混凝土供应能力计算,配备足够的泵车和搅拌运输车辆。 ② 混凝土浇捣施工方法,混凝土浇捣采用按泵送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约 1: 5左右〕采用一次到顶的方法,每点振捣时间 30S 左右。 ③ 根 据大体积混凝土浇捣施工过程中的流淌摊铺面,气候环境以及收头养护的因素的考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控制在大于 6 小时,同时明确混凝土斜面上下层覆盖的时间间隔不得超过 2小时,混凝土从搅拌站出站后 4 小时内必须下料入模。 ④ 混凝土浇捣施工过程中,一方面按现场浇捣混凝土施工规范的要求,由现场专职试块员抽样制作试块之外,另制定现场测定塌落度的制度,现场每小时测定坍落度指标一次,并作好相应的记录,及时与 搅 拌站联系,随时调整级配量。 ⑤ 混凝土的 收面 工作 混凝土的 收面 工作必须在混凝土初凝前进行,用 2M 长刮尺刮平多余浮浆,用长滚 桶滚压三遍后,再用木蟹打平,在混凝土表面初凝之前,应加强力量集中抹灰工再用木蟹打磨一遍,防止混凝土表面的收水开裂。 ⑥ 底板初凝时,木蟹打磨完成后,即在混凝土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 一层毛毡 ,并派专人进行蓄水养护,并及时做好测温工作,实行信息化控制,随时控制混凝土内的温度变化,使得内外温差控制在 25℃以内,且基面温差和基底面温差控制在 25℃以内。 8 、 具体的测温措施是待混凝土初凝后 2 小时开始测第一次初始温度,以后最初四天每 2 小时测温一次,第五天开始改为每 4小时测温一次,第十至十 四 天改为 12 小时测温 一次,底板测温工作应每天出一次温度计录汇总表。 当混凝土内部温度与当天气温温差在 25℃以下时测温工作结束。 、 模板拆除时间必须严格控制,侧模拆除时间为砼浇捣完成后 7 天时间,以保证砼内温度不过早散失。 温度控制措施 水化热计算 最大绝热温升公式: Th= mc Q/cρ( 1- emt) 式中 Th—— 混凝土最大绝热温升(℃); mc—— 混凝土中水泥(包括膨胀剂)用量( kg/m3); F—— 混凝土活性掺合料用量( kg/m3); K—— 掺合料折减系数。 粉煤灰取 ~; Q—— 水泥 28d 水化热( kJ/kg); 混凝土 7天及最大的水化热绝热温度为 T( 7) =430 375/( 2400) (*7)=℃ Tmax=320 375/( 2400)=℃ 则混凝土的 的表面温度 为: h’ =2/3 ℃ . H=+2 = T1=5+ =43℃ β =1(+1/23)= T2=10+4 ( )( 4310) /=℃ 混凝土内外温差为 T==℃ > 25℃ 故内部加降温循环水管。 为了降低水灰比,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延缓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在混凝土中掺加适量减水剂(按实验报告量添加),使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延长在 1~ 2小时,将水灰比控制在 以下。 同时加入抗裂膨胀剂以改善混凝土受热抗裂性能(按实验报告量添加)。 根据商品混凝土站提供减水剂的试验报告及出厂合格证明,派专人在商品混凝土站监督添加减水剂的量,同时配合商品混凝土站技术人员随时检查、控制 水灰比。 降温措施 9 在基础混凝土内部预埋 Φ 48焊接钢管作为冷却水管,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开始通入冷却水,降低混凝土内部的水化热温度。 基础底板冷却水管分 4层 布置, 水平间距为 1000mm,垂直间距 800mm。 各进出水管安装 DN25 阀门 ,进水管处安装 DN25 流量计控制水的流量。 在进出水管处安装测温计测量进出水温。 冷却水管出水口引至施工现场蓄水池,以便于循环使用及混凝土养护使用,水量过大时将水引至场外排水区域。 降温管布置见图 2: 降温水管 Φ 48,间距1 000m m,距底800m m。 出水管进水管北 图 温度测量 ① 测温设备 10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 配备一台建筑电子测温仪,测温探头 30个,每个测温点分上、中、下埋设,可测底板砼底部、中部、上部温度(按颜色区分),配备 0~100℃的测温计测表面大气温度。 测温计计划配备 8支,经计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② 测温点布 置 布置 5 个测温点 ,按半轴方向布设,距侧边 50mm 开始,其它等距布置,每半轴方向不少于 5点 测温点布置 及安装 如图 图 4所示,此种布孔法,其优点是能在砼的同一点位,全面反映 上、中、下不同的温度, 为砼的保温提供依据。 ③ 测温时间 为了加强温度控制, 基础底板混凝土浇筑 完成 12 小时 后 开始测温, 每 2小时测温一 次, 温度与环境温度小于 5。 C时,可停止测温, 温度记录 表 (表 2)。 温度变化曲线图 以横坐 测温点 图 温点布置 图 图 图 标为时间,纵坐标为温度,根据测温数据 绘制。 表 2 测温记录表 测温日期 测温时间 测点 上部温 度 中部 温度 下部 温度 大气 温度 上中温差 上下 温差 上部与大 气温差 1 2 3 4 5 测温人员: 100mm H/2 50mm 11 测温管灌注 测温工作结束后,预埋降温管及埋入混凝土脚手管采用与混凝土同标号砂浆高压灌注,保证管内密实。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浇筑完毕必须加强保温养护工作。 混凝土进入初凝后采用双层黑色聚乙烯塑料薄膜 , 间隔一层 毛毡 覆盖,浇水养护不少于 14 个昼夜,养护期内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 25℃。 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