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的学校里,本科生毕业设计常常和研究生的课题相结合,可以做到每个本科生毕业设计的题目都不相同,每年毕业设计的题目也不重复。 但不少学校做不到这一点,可能一个毕业设计题目由几个学生同时做,这届毕业设计的题目也可能是上届题目的重复。 毕业设计的题目一般比较具体,学生在进行毕业设计时,在这个毕业设计的方向上可以得到较好的锻炼。 但每个学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千差万别,他们不可能把三年半所学的知识全都用上,毕业设计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在电气工程领域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设计工作的能力。 对不 少研究型大学来说,毕业设计主要是进行研究或技术开发,而不是 设计 ,所谓 毕业设计 不过是这一教学环节的一个传统称谓的延续。 在毕业设计后期,一般要根据毕业设计的内容撰写 学士学位论文 ,并进行论文答辩,成绩合格后,再结合其课程学习成绩才可能获得学士学位。 课外科技活动开展的情况因学校、因人的差别很大。 即使是重点大学,也只有一部第 5 页 共 10 页 分学生有机会参加课外科技活动。 课外科技活动一般包括参加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和竞赛,参加学校、省市或全国性的科技竞赛、电子竞赛,参加教师或研究生的科研活动等内容。 课外科技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 科技能力,提高科技素质,培养创新意识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般来说,积极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学生综合能力都较强。 目前,开展课外科技活动的广度还不够,仅有部分学生受益。 我国大学生中 死读书 者不在少数,参加课外科技活动的意识普遍不强。 因此,应该下更大的力气抓好这一重要的教学实践环节。 就业情况现状 与本专业完全对口的行业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电力系统行业;一个是电气装备制造行业。 对电力系统而言,就业的主要去向是供电局和发电厂;对电气装备制造行业而言,就业的主要去向是电控设备厂、开关厂、电机厂、变压器厂以及其他制造 电气设备的工厂和 公司。 另外,由于几乎所有的行业都离不开电力,这些行业也需要电气工程专业的应用人才,以机械设备制造行业为例,不但作为其产品的机械设备有电控部分,企业的生产装备也离不开供电和电气部分,因此在这些企业从事与电气有关的技术工作也是专业对口的。 其他行业也大体如此。 由于我国电力工程的飞速 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很多,因此近几年来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很好。 以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方式是指导性地按计划分配,现已逐步过渡到了毕业生和需求方双向选择的市场调节方式。 在这种市场调节的方式下,毕业生有了更多的择业 自由。 虽然大多数毕业生都愿意选择专业对口,但不少人考虑到个人爱好、工作待遇、就业地域、就业环境等因素,而并不把专业对口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 因此,就业行业的多样化,已成为现在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一个鲜明特点。 一般说来,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向热门行业的流动要多一些,但是热门专业毕业生在冷门行业就业的也不鲜见。 一般说来,一个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若大部分专业对口,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就可以认为这个专业的就业形势是不错的。 近几年,信息产业的发展十分迅猛,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很大。 尽管这里有过一些泡沫成分,其就业形势也出现 过一些波动,但总的来说,信息产业对人才的需求还是呈持续上升的趋势的。 由于电气工程专业和信息专业的基础十分接近,因此电气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选择信息产业的例子不在少数。 这种情况一方面说明信息产业对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说明电气工程专业毕业生有较强的适应性。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的优势 大环境: 特色专业的影响,实验条件建设 有较大 改观。 第 6 页 共 10 页 就业现状: 就业率较好, 2020 届毕业生的 最终 就业率 为 100%。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专业存在的不足 人才培养现状: 实践能力不足。 人才供 给与需求错位: 但从大学生的毕业分配情况看,许多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单位 , 而许多类企业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从企业需求的人才类型看 , 需要的是适用型、高层次、复合型人才,高校的人才培养与最先进的技术发展和产业应用之间存在时间上的迟滞及脱节 , 毕业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和新技术应用能力不强 , 教育部门与产业部门还缺乏更加有效的衔接。 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技术及其应用发展迅速 , 知识更新速度加快,毕业生没有掌握最新的知识技术,二是学生专业技能掌握得不够,专业实践能力不强 , 不能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 目前大学本科毕业的学生 能够马上胜任本专业某个领域工作的人为数不多 , 在专业技能方面有些还不如高职毕业生 , 需要单位进行岗前培训 , 而高职毕业生专业理论知识又不够 , 因此必须对本科毕业生进行正确定位 , 对本科培养方案做适当调整 , 以满足社会需求。 师资现状: 教学理念和思路开放度不够,改革步子不够大,切中要害的措施不多,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专业师资的知识结构更新不及时,与行业技术发展脱节严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