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录d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模板内容摘要:
(分) 自评得分 (分) 1 在 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 小于 5m/s,且室外风速放大系数小于 2 2 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风压 差不 大于 5Pa 或 只有一排建筑 1 2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场地内人活动区不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2 50%以上可开启外窗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 1 总分 6 2)评价要点 项目模拟工况设置情况: 冬季典型风速: ( m/s),风向: 夏季典型风速: ( m/s),风向: 过渡季典型风速: ( m/s),风向: 依据的标准或规范: 冬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项目场地内有几排建筑: □ 一排、 □ 两排、 □ 两排以 上 建筑物周围人行区距地 高处的风速为: ( m/s) , 室外 风速放大系数为: 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 平均 风压差为: ________( Pa) 过渡季、夏季典型风速和风向条件下 场地内人活动区 会出现涡旋或无风区: □ 是 □ 否 除迎风第一排建筑外,建筑迎风面与背风面表面 平均 风压差为: ________( Pa) 室内外表面的风压差大于 的可开启外窗的面积比例: ________( %) 如有通风不利,简要说明场地风环境改善措施。 ( 200 字以内)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24 3)证明材料 提交材料及要求: 总平面图:应体现地块内各建筑的布局及高度、与周边建筑的空间相邻关系(距离、高度); 场地风环境模拟分析报告: 应包括 计算区域、模型再现区域、网格划分、入口及地面边界条件设置、模拟工况、模拟结果等内容,如有不利结果,尚需提供改善措施的效果分析。 实际提交材料: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25 采取措施降低热岛强度。 1)得分自评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分值(分) 自评得分(分) 1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有乔木、构筑物 等 遮 阴 措施的面积比 例 达到 10% 1 达到 20% 2 2 超过 70%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的太阳辐射反射系数 不小 于 2 总分 4 2)评价要点 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内的遮 阴 措施有: □ 乔木、 □ 构 筑物(构筑物类型: ) 、□ 以上皆无。 场地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遮 阴 面积统计 项目 数值 单位 户外活动场地面积 ★ m2 户外活动场地内乔木遮 阴 面积 m2 户外活动场地构筑物遮 阴 面积 m2 户外活动场地建筑日照投影遮阴 m2 户外活动场地内有乔木、构筑物遮 阴 措施的面积比例 % ★ 户外活动场地包括步道、庭院、广场、游憩场和停车场。 道路路面、 建筑 屋面 铺装 材料应用 统计 项目 数值 单位 道路面积 m2 建筑屋面面积 m2 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 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面积 m2 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低于 的道路路面、建筑屋面面积占道路路面及建筑屋面总面积的比例 % 3)证明材料 提交清单及要求: 景观 总平面图:应体现场地内建筑、步道、庭院、广场、游憩场、地面停车场等的位置及面积; 乔木种植平面图:应体现所有乔木的名称、数量及其位置;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26 构筑物设计详图 :应体现 构筑物投影面积 ; 场地 道路 铺装平面图:应体现各类铺装的类型、位置、面积,对硬质铺装,应体现铺装材料; 屋顶铺装平面图:应体现各类铺装的类型、位置、太阳辐射反射系数及面积; 道 路 铺装详图及屋面做法详图:应体现铺装材料的详细构造 ; 实际提交材料: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27 Ⅲ 交通设施与公共服务 场地与公共交通设施具有便捷的联系。 1)得分自评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分值(分) 自评得分(分) 1 场地出入口到达公共汽车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500m,或到达轨道交通站的步行距离不大于 800m。 3 2 场地出入口步行距离 800m范围内设有 2条及以上线路的公共交通站点(含公共汽车站和轨道交通站)。 3 3 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3 总分 9 2)评价要点 公共汽车站 点 及线路 统计表: 公交站名称 场地出入口步行至公交站的距离( m) 公交汽车线路名称 已建 /规划 轨道交通站 点 及线路 统计表: 轨道交通站名称 场地出入口步行至轨道交通站的距离( m) 轨道线路名称 已建 /规划 场地是否有便捷的人行通道联系公共交通站点: □ 是、 □ 否 请对场地内交通组织及场地与公共交通站点之间的交通流线进行简要分析。 ( 200 字以内)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28 3) 证明材料 提交材料及要求: 总平面图 :应体现场地 主要出入口的位置,场地 内人行、车行流线; 场地周边公共交通设施布局图 :应标明 场地达到公交站点的步行线路、场地出入口到达公交站点的距离,包括建筑与公共交通战场联连通的专用通道、连接口等内容 ; 实际提交材料: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29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1)得分自评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分值(分) 自评得分(分) 1 场地内人行通道采用无障碍设计 3 总分 3 2)评价要点 建筑的主要出入口满足无障碍要求: □ 是、 □ 否 场地内人行系统以及与外部城市道路的连接满足无障碍要求 : □ 是、 □ 否 简要说明场地内人行通道及场地内外联系的无障碍设计情况。 ( 200字以内)。 3)证明材料 提交材料及要求: 总平面图:应体现场地内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的位置; 建筑设计说明:应包括对场地内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的详细说明,并与详图吻合; 场地竖向设计:应与人行通道无障碍设计说明相吻合。 实际提交材料: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30 合理设置停车场所。 1)得分自评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分值(分) 自评得分(分) 1 自行车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且有遮阳防雨措施 3 2 合理设置机动车停车设施,并采取下列措施中至少 2 项: □ 采用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或停车楼等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 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 □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3 总分 6 2)评价要点 停车场所设置方式 类别 设置方式 是否满足 自行车停车设施 停车设施位置合理、方便出入 □ 遮阳防雨措施 □ 机动车停车设施 采用以下停车方式节约集约用地: □机械式停车库、□地下停车库、□停车楼、□其他方式 □ 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提高停车场(库)使用效率 □ 合理设计地面停车位,不挤占步行空间及活动场所 □ 停车场所设置规模 类别 当地规范限值(辆) 设计值(辆) 是否满足 自行车停车位数量 □ 机动车停车位数量 □ 简要说明自行车及机动车停车位设置、停车方式、停车场管理等。 ( 200 字以内) 3)证明材料 提交材料及要求 :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31 总平面图:应包括机动车停车数量(包括地面停车位及地下停车位)及类型、 自行车 停车位数量等技术经济指标, 注明自行车停车库 /棚位置、地面 停车场位置; 场地交通流线分析图:应体现场地内人行、车行流线; 机动车 停车场 (库) 平面图:应体现停车场的位置、 类型、 停车位数量等; 自行车 库 /棚及附属设施施工图: 注明自行车停车库 /棚位置、数量;附属设施施工图主要包括 遮阳防雨设施详图 等 :应体现遮阳防雨设施的构造、尺寸、形式及材质; 错时 停车管理 制度 :应包含对外开放管理办法等(针对采用错时停车方式向社会开放的项目)。 实际提交材料: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32 提供便利的公共服务。 1)得分自评 □ 居住建筑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分值(分) 自评得分(分) 1 满足下列要求: □ 场地出入口到达幼儿园的步行距离不 大于300m; □ 场地出入口到达小学的步行距离不 大于500m; □ 场地出入口到达商业服务设施的步行距离不 大于 500m; □ 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 □ 场地 1000m 范围内设有 5 种 及 以上的公共服务设施。 满足 3 项 3 满足 4 项及以上 6 总分 6 □ 公共建筑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分值(分) 自评得分(分) 1 满足下列要求: □ 2 种及以上的公共建筑集中设置,或公共建筑兼容 2 种及以上的公共服务功能; □ 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 □ 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 □ 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满足 2 项 3 满足 3 项及以上 6 总分 6 2)评价要点 □ 居住建筑 场地 1000m 范围 内可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类别 有 : □ 教育、 □ 医疗卫生、 □ 文化体育、 □ 商业服务、 □ 金融邮电、 □ 社区服务、 □ 市政公用、□ 市政管理 住区及周边服务半径内可共享的公共服务设施 项目名称 类别 场地出入口距公共服务设施的距离( m) 是否满足 □ □ □ □ □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33 □ □ □ 场地内 相关设施集中设置并向周边居民开放: □ 是 、 □ 否, 开放设施: □ 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类别及其公共服务功能统计 序号 公共建筑名称 功能类型 公共服务功能种类 公共服务功能描述 1 2 3 4 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共同使用、资源共享情况统计 序号 共同使用、资源共享的配套辅助设施设备名称 数量 作用 共享对象 1 2 建筑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 序号 向社会公众提供开放的公共空间的名称 数量 作用 开放时间 1 2 室外活动场地 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 □ 是 、□ 否 如室外活动场地错时向周边居民免费开放,请简要描述错时开放的实施办法,包括开放的空间、时间以及相关管理制度( 200 字以内) 3)证明材料 提交材料及要求: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34 居住建筑 小区规划 图 :应 标明各公共服务设施的位置以及住区出入口距离各公共服务设施的距离; 建筑或室内活动场地对 外 开放的说明文件:应包括对外开放空间、开放时间以及具体的公众使用的管理办法。 公共建筑 总平面图:应体现场地内建筑的功能及布局; 建筑设计说明:应体现场地内的公共建筑类型及其公共服务功能; 共享配套设施所在楼层的建筑平面图:应体现配套设施的位置、面积以及功能类型; 配套设施共享说明文件:应包括配套设施共享的管理办法,保证设施的有序使用; 建筑或室内活动场地对外 开放的说明文件:应包括对外开放空间、开放时间以及具体的公众使用的管理办法。 实际提交材料: 4 节地与室外环境 35 Ⅳ 场地设计与场地生态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1) 参评情况 □ 参评 ; □ 不参评 不参评条件: □ 申报项目是净地交付,即已完成土地的一级开发成为熟地 2)得分自评 序号 评价内容 评价分值(分) 自评得分(分) 1 结合现状地形地貌进行场地设计与建筑布局,保护场地内原有的自然水域、湿地和植被,采取表层土利用等生态补偿措施。 3 总分 3 3)评价要点 项目场地内 有: □ 自然水域、 □ 湿地、 □植被、□其他 、□以上皆无 建设过程中是否 会 被改造: □ 是、 □ 否 如 “是”, 则工程结束后 会采取措施进行生态修复: □ 是、 □ 否 场地设计与建筑。附录d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自评估报告模板
相关推荐
能的不要给现场留有物品,更不能在拆除现场以外的地方存放物品。 拆除时需对屋顶张拉膜结构所在柱进行沉降观 测,一是从柱顶对变形缝两侧柱进行观测,二是从地面对拆除区域柱的实际沉降进行观测。 使用 DS1 自动安平水准仪,两排分划的因瓦合金标尺,按照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标准及技术要求进行实测,环路闭合差限值为 + √ n( mm)。 具体观测方法如下: 1. 对变形缝两侧柱观测 1)在距离拆除区域变形缝外
、岗位进行安全教育并书面交底。 审核作业人员是 否 经培训持证上岗,特种作业 人员是否持有效安全第 5 页 共 8 页 技术操作证。 审核施工用设备、原材料是 否 已经检验合格后投入使用。 审核施工单位是否已编制落实了应急处置方案。 附着式升降脚手架施工过程监控要点 现场施工条件审批 审核作业环境能否满足安全施工条件,是否存在不利因素。 审核施工用的设备、器材、原材料堆放条件能否满足要求。
况下都不得与客人争论,解 决不了的问题应及时告直属上司。 员工与公司所有同仁应和睦相处、互相支持、不得有阻扰他人导致业务进度受阻之行为。 员工应在规定上班时间的基础上适当提前到达岗位作好准备工作。 工作时间不得擅离职守或早退。 员工下班后,无公事,应在 30 分钟内离开门店。 员工应爱惜公用公物,维持工作环境整洁,减少损耗,提高工作品质和产能。 员工不得在任何场所接待亲友来访。
办公室报经省工商局党组 确定。 七、 会员入会的程序 (一) 州 市 广告 经 营单位或 个人 提交入会申请表 ,由 州 市广 告协会 (工商局) 批注意见,上报省 广 告协会办公室批复;省属 广告经营单位 或 个人 提交入会申请表 , 报省 广 告协会办公室批 准。 5 (二) 理事会授权 协会 办公室组织 会员 入会并核 发会员证。 八、 会员享有下列权利 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十三条 项目经理部在开工前应对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学 10 习技术标准、规范、规程及有关技术参考资料;组织管理人员学习局规章制度,并留存学习记录。 项目经理部要有计划地组织技术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技术交流,加速知识积累和更新。 项目经理部应重视加强对工人操作技能的培训和岗前技术培训,使操作工人做到熟悉本职工作,掌握本岗位的操作要领和方法。 第十一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共同沟管沟号 GWY_ZCODE 13 C 管线如果在共同沟内需填写共同沟管 沟号,否则为空 、 污水管线相关属性表 污水管道属性表 表名称:污水管线属性表 表标识符 : 描述:污水管线基本属性描述表 列号 数据项名 标识符 宽度 数据类型 小数位数 备注 1 管线联结码 GWW_LJM 6 N 0 与图形数据中相关联的管线的Thickness 值相对应。 2 管线线号 GWW_CODE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