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机使用维护手册机械内容摘要:

身联接主要由平滑靴及其支撑架、 液压拉杠、高强度螺栓、高强度螺母、调高油缸、铰接摇臂的左右联接架以及各部位联接零件等组成。 特点: 交流电牵引采煤机采用无底托架总体结构,其机身由三段组成 (小机型电气部分采用整体结构,无联结框架) ,三段机身联接以液压拉杠联接为主,在四条液压拉杠和多组高强度螺柱、螺母的预紧力作用下,将采煤机三段机身联为一个刚性整体。 二、液压拉紧装置的使用与维护 液压拉紧装置的原理: 如图 52 所示,在液压拉杠 两端分别安装高强度螺母,其中一端再安装液压拉紧装置,液压拉紧装置在高压手动泵超高压油的作用下,使液压拉杠拉长一定尺寸,接近其材料的弹性极限,这时在高强度螺母和机壳紧固端面之间产生一个间隙,拧紧高强度螺母,消除间隙,再卸去液压力,去掉拉紧装置,此时液压拉杠不能回缩,达到预期的紧固和防松目的。 使用方法: 液压拉杠在紧固之前,高强度螺母在液压拉杠的端头螺纹上必须转动灵活。 首先将 防 松螺母 与垫片连接在 液压拉杠 上,再将支撑套套在 防 松螺母上,支撑点为垫片,然后将液压螺母拧上 液压拉杠 (必须旋转灵活), 紧固分两步进行 ,先用 50%的压力使四条液压拉杠将三段箱体联成整体,然后再用接近所要求的压力紧固, 并防止压力超限。 拆卸液压拉杠时,瞬时压力可达到所要求的压力值, 防止压力严重超限。 13 图 51 图 52 液压拉杠的维护: Ⅰ . 采煤机在井下开始使用后 710 天内,应第一次检查液压拉杠的松紧(即重新紧固)。 在使用满一个月后应进行第二次检查液压拉杠的松紧(即重新紧固)。 以后每 3 个月应检查一次液压拉杠的松紧 (即重新紧固)。 即 采煤机液压拉杠打压标准 : 整机连接完成后第一次打压 , 其压力为 160MPa 左右 , 在使用后三日内检查压力 , 重新补压到 160Mpa, 因为使用中有吻合的过程 , 七日后再次检查压力 , 此时压力补到 170MPa 就能正常使用。 在以后的生产过程中 , 司机应该经常检查机身连接处是否有缝隙 , 及时补压。 Ⅱ . 用于机身联结的四条液压拉杠是一个整体,在进行第“Ⅰ”条检查液压拉杠松紧(即重新紧固)时,四条液压拉杠都需按要求进行检查和紧固。 Ⅲ . 在检修采煤机中,当发现某条液压拉杠拉紧力不足时,应视为四条拉杠 拉紧力不足, 对所有四条液压拉杠都需按要求进行检查和紧固。 Ⅳ . 当需要更换某条液压拉杠时,请注意在更换操作过程中,应对所有四条 液压拉杠都按要求进行检查和紧固。 14 第 六 章 液压调高系统 一、 液压 系统简介: 组成: 调高液压系统及其元部件是为实现采煤机滚筒的调高需要而设置的。 其 由电动机、双联齿轮泵 (或 齿轮泵 ) 、摇臂调高油缸及其液压控制阀(平衡阀 、液压锁 )、吸油过滤器、精滤油器组件、多路换向阀组件、 (两个调高阀组) 两个电磁阀组件、制动电磁阀、冷却器、空气滤清器、压力表及油箱、管路系统等组成。 两个摇臂调高油缸的缸体端 与左右牵引部下的支座铰接,活塞杆端与左右摇臂连接架铰接。 典型系统的原理 如图 61 所示, 用电机驱动双联齿轮泵运转,齿轮泵通过吸油滤油器自油箱吸油,在 摇臂 油缸 调高未操作之前,大泵排出的液压油经过多路换向 阀 的中位(此时高压安全阀不打开)直接回油箱,压力表不显示压力值。 同时小泵排出的液压油经过精滤器 再通过低压溢流阀 回油箱 ,低压溢流阀的调定压力为 2Mp, 这样只要小泵运转 ,在该阀的前端始终保持 2Mpa 的恒定压力, 此压力同时供给两个调高电磁阀和一个制动电磁阀 ,两个调高电磁阀 分别控制 两个手动调高阀来实现自动控制,制动电磁阀控制左右液压制动器,而制动电磁阀是由 PLC 进行控制。 当操作 多路换向阀 的换向手柄或电控操作时, 出来的压力油分别进入左右调高油缸 , 调高油缸排油腔的油液经调高换向阀回油池,直到调高换向阀停止操作即滚筒调整到位为止。 在油缸入口前设置有 液压锁(或 平衡阀 ) 以保证滚筒锁定在需要的高度位置及滚筒下降不爬行 (注 :两个调高换向阀应单独操作 ,两个滚筒不能同时升降 )。 15 图 61 二、 液压 系统注意要点: 在安装机外油 路时, 需注意:不允许损坏 O 型密封圈,同时须有足够的弯曲半径使高压软管不蹩卡,做到排列合理、整齐、美观。 管路拆装应保证干净清洁,防止杂物从管口进入管路系统。 当堵塞指示器(真空表)指针处于非正常区域时或真空度超过 ~ 时,应及时清洗滤芯,滤芯损坏,应及时更换滤芯,以防止双联泵吸空,保持系统中油液清洁。 注意油箱的清洁卫生,在一个工作面完成后,要彻底清洗一次。 每月清洗一次吸油过滤器的滤芯。 低压安全阀的压力不宜过高,应在 左右。 16 第 七 章 冷却喷雾系 统 一、 典型系统原理简介: 如图 71, 来自泵站的高压水由软管经拖缆装置进入安装在左牵引部正面的水开关阀,由水开关阀 经过滤后的高压水进入安装在左牵引部煤壁侧的水分配阀 ,由水分配阀分出六路水,其中两路分别进入左、右摇臂进行滚筒内喷雾及左右摇臂的水冷却系统后进入外喷雾。 第三路水进入左牵引电机和泵电机(并联)冷却,出来后进入流量传感器 (流量开关 ),从流量传感器 (流量开关 )出来再进入左截割电机冷却,然后泄出。 第四路水进入变压器箱和右牵引电机(并联)冷却,出 来后进入流量传感器 (流量开关 ),从流量传感器 (流量开关 )出来后进入右截割电机冷却,然后泄出。 第五路水进入泵箱冷却器,出来后进入左摇臂水冷却系统后进入外喷雾。 第六路水进入变频器箱冷却(两个变频器水道串联),出来后进入流量传感器 (流量开关 ),然后泄出。 图 71 17 第 八 章 润 滑 一 、截割机构的润滑: 整个摇臂采用分腔润滑, 摇臂臂 身 和行星减速器这两部 分 各自 有 独立的油池,均采用飞溅润滑。 加注 N320 齿轮油。 油位要求:在摇臂水平时,摇臂臂身油池 油位在摇臂惰轮轴中心线以下 80~100mm,在摇臂臂身老塘侧设有油标,可方便地观察或测量。 行星减速器油池,在摇臂行星头上方老塘侧设有油位标尺,旋下标尺螺塞,可观察油面位置,油位应在油位标尺规定的最高油面和最低油面之间。 在摇臂身老塘侧上方和上平面设有透气塞、加油阀、加油孔,下方设有放油塞。 在摇臂行星头上方设有加油塞,下方设有放油塞。 直 摇臂部件在采煤机两端可以通用互换。 当摇臂左、右互换时注意:设在摇臂行星头和摇臂身的油位标尺、透气塞、加油阀要进行换位改装,保证油位标尺、透气塞、加油阀处于上方。 二 、 牵引部润滑 牵引部齿轮减速箱传动齿轮、 轴承采用飞溅式润滑,齿轮箱内注入 N320 齿轮油, 机身处于水平状态时,油面高度距机壳上平面 380~ 400mm,在左右牵引部靠摇臂端的老塘侧设有油位窗口,可观察和测量油位高度。 在油位窗口(油标)上面和煤壁侧上部各设置一个透气塞,在机壳煤壁侧的底部有一个放油孔和螺塞,机壳上平面设有加油孔及螺塞。 三、 行走箱润滑 行走箱内的支撑轴承需要定期加注润滑脂润滑。 特别是 齿轨轮在现场出的问题比较多 ,首先在维护上要求每个检修班注油 ,因为长时间不加油 ,其油脂会出现沉淀结痂现象 ,给以后的 注油造成困难 ,而且也会大大缩短轴承的寿命。 齿轨轮的注油位置在轴的中心位置上方 ,要求每个维修班注油时将旧油脂挤出一部分才可以 . 润滑脂的牌号: 2 号极压锂基润滑脂 GB732387 该润滑脂主要性能:滴点℃不低于 170 锥入度 1/10mm 265~ 295 四、 调高泵箱液压油箱 注油 调高泵箱液压油箱内注入 N100 抗磨液压油,在泵箱的老塘侧设有三个油窗,下方的一个油窗是油箱的最低油位,采煤机正常工作时,油面应到该油窗位置,如不到应予补充。 箱体的正面左下方设有放油孔,在箱体的上平面设置有空气滤清器 (透气孔 ),加油时将 该滤清器拆下,从该处加油。 泵箱内注入液压油牌号: YBN100(N100 号抗磨液压油 )GB251281 该润滑油主要性能:粘度代号 N100 40℃时运动粘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